首页 > 文史百科 > 袁绍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为什么最后还是一败涂地了?

袁绍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为什么最后还是一败涂地了?

来源:曾经史    阅读: 1.92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袁绍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在三国早期诸侯当中,袁绍手里无疑握着一把最好的牌。袁家四世三公,这让他在年轻时就已经名满天下,正因为如此,在讨伐董卓的关东诸侯中,官职为渤海太守的袁绍,能够超越那么多的州刺史而成为盟主。由于韩馥相让,袁绍得到了天下一个非常富裕的州——冀州,在打败了公孙瓒之后,他又有了以冀州为中心的四州之地,终于成为拥有百万之众的令天下人侧目的重要人物。袁绍手下名将云集,一流谋士成群,精兵十万,战马万余匹,天下诸侯无人可以匹敌。可以说,袁绍手里握着的这把牌,是任何一个诸侯都没法相比的。

然而,就是这样一把好牌,却让袁绍打得稀烂,最终一败涂地。那么,造成这一切的原因究竟是因为什么呢?

袁绍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为什么最后还是一败涂地了?

一把好牌打得稀烂,说到底就是牌技不行,反映在政治军事上面来说,有以下这些原因:

手里缺少一张王牌

当时的汉家天下虽然已经名存实亡,皇帝刘协也是形同一个流浪汉,被人抢了扔,扔了抢,但有一点大家还算明白,有他在,别人还不敢公然当皇帝。就凭这一点,汉献帝就还是有用处的,谁要是能将他抓在手里,用好了就是一张王牌。有人曾经建议袁绍将汉献帝迎接而来,把皇帝掌握在自己手里,从而实现“挟天子而令诸侯,畜士马以讨不庭”。但另有人却对他说,这种说法不对,如果把天子接来,势必有事就得请示汇报,听从了,权力就小了,不听从就是抗命,结果皇帝让曹操接了过去。到这个时候袁绍明白了,原来是可以把皇帝当成傀儡,自己是可以当成那个提线人的,但后悔已经晚了。所以,严格说来,这张王牌是袁绍扔掉的,至少他没有去抢。曹操却把他当做是一张王牌,动不动就用这张王牌征讨诸侯,还可以用他任命别人家手下的官员,也就是挖别人的墙角。正因为袁绍手里少了这样一张王牌,所以他手里的牌再好,却没有能够镇得住天下人的东西。所以,尽管他是天下最强大的诸侯,不靠近他的人,却可以无视他的存在。而曹操虽然成为天下诸侯的敌人,但他要打要拉却是收放自如,原因之一也在于他手里有这样一张王牌。

自己手里的牌整不出一个顺子

当然,牌桌上不是只有手里有王牌的人才能获胜,袁绍尽管手里没有王牌,但他手里的牌却不是别人能够比得了的,如果出得好,照常可以胜出。不过,这个人在小牌局上打打还可以,来到这大牌局上就显得牌技很差了。

就像上面的例子,曹操手下也是有人赞成有人反对,这就要看执牌者如何取舍。由于袁绍自己不具有大智,所以他手里的一把好牌始终理不顺,因而往往会出现迎接皇帝这种情况,最终被人家“截和”。

袁绍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为什么最后还是一败涂地了? 第2张

官渡之战前,刘备夺取了徐州,曹操亲自前去征讨。有人劝袁绍袭击曹操的后方,结果袁绍因为小儿子有病不同意出兵,刘备很快失败,曹操解除了侧翼危险,袁绍失去了牵制曹操的有生力量。官渡之战前,有人建议袁绍,应该实行轮流作战的方法疲惫曹操,这样以来,两三年之内就能把曹操拖垮,袁绍不听。官渡之战,有人告诉他,曹操利在速战速决,而我们利在相持,寻找时机打垮敌人,袁绍不听。战事一时不能取胜,有人建议,应该派出军队巡逻,保护自己的粮道安全,袁绍还是不听,结果乌巢粮仓被烧,一把好牌就这样打得稀烂。

看袁绍行事,部下的不同意见往往会形成内部的争斗,为什么?说到底就是袁绍的智慧不够,分不清哪一条建议是最为可行的。而他手下的谋士们为了争功,往往在提出自己建议的同时,会想方设法破坏他人的建议,但这种建议本身不被驳倒的时候,就把提建议的人说成有野心,而袁绍的猜忌心又总是会相信。长此以往,袁绍的部下更多的是把心思用在相互攻讦上,而他的这些属官们本来都是天下一流的智者,结果却一个个成了窝里斗的高手。应该说,这一切皆源于袁绍自己。他有长子不立为嗣,有爱子想立又不明说出来,结果造成了大臣们的选边站队,争权夺利。可以说,袁绍败亡,家事也是原因之一。

曹操也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觉得年龄大的儿子不是自己心仪之人,但到了他已经别无选择的时候,马上确定了王位继承人并帮助他清除异己,现在的人一般会认为,杀杨修就是为曹丕扫除障碍,预防他未来兴风作浪。

这就好比打牌,可以出对却要拆成单,可以理成顺子却非要把他们当成单蹦儿,这牌即便是再好,又怎能打得赢?

牌出不好怪罪他人

一把牌在手,很少有一个绝对好或者绝对不好的时候,所谓牌技,就是看打牌人的临场应变,也就是根据对手的出牌情况自己怎样应对。假如出现了不该输的输了,该赢的没有赢下来,也会找一下自己的失误在什么地方,决不应该找牌不好的原因,更不能怪罪帮助自己出主意的人。而袁绍恰恰就是这样人,功劳归己,罪过在人。

袁绍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为什么最后还是一败涂地了? 第3张

曹操将皇帝接到自己的地盘,袁绍感觉到了巨大的威胁,因此想让曹操把皇帝放到鄄城,为的是离自己的地盘近一点,遭到曹操拒绝。从此以后,袁绍就基本上断绝了和朝廷的来往。袁绍私下里授意主簿耿苞,让他宣扬汉朝将亡,袁氏将代替汉朝为皇帝,依此看看人们的反应。将军官员们都说耿苞这是妖孽妄语,袁绍为了洗刷自己,就将耿苞杀了。其他的,沮授所料大多准确,有人说的他功高盖主,袁绍就分他的军权;麴义功大,因为骄傲就把他给杀了;田丰对战事预见准确,袁绍觉得无脸见他也把他杀了。

官渡之战的转折在于乌巢粮仓被烧,但曹操也缺粮食,烧了粮食并不能解决曹操的缺粮问题,袁绍如果暂时撤军,然后整军再战,局面不见得就不可收拾。但袁绍的将军高览、张郃害怕被人借机陷害,投降了曹操,袁绍军这才溃败。这就是说,袁绍如果是个勇于承担责任之人,烧毁粮仓这种事情,最多只是导致无功而返,绝不会出现毁灭性地崩盘。看来,牌好不好已经不是主要问题,主要问题在于持牌者是谁。

知道牌桌上的对手,但不会利用他人手里的牌

孙子兵法有“上兵伐谋,其次伐交”之说,也就是说,打仗从来就不是单纯的一对一的较量,而是一种在大局上的博弈。因此,牌局上的高手,也一定会充分利用他人,把自己最主要的力量用在对付最主要的敌人,而绝不会见谁打谁或者是只顾自己单打蛮干。官渡之战的形势,除了曹、袁两家,周边还有蠢蠢欲动的刘备、刘表、张济、孙策,以及西北的马超、韩遂等人。孙策这个人是自己单干,刚刚有个想法就被刺客杀了,可以忽略不计,有说道的是其他几个人。从诸侯本身来说,这些人都是倾向于支持袁绍而反对曹操的,其原因有二,一是曹操手里有个皇帝,大家心怀妒忌,不愿意听从他指来挥去;二是袁绍力量强大。这就是曹操所说的以一己之力对付天下的六分之五。但是,这些人的手下都有有识之士,他们却不看好袁绍,原因是袁绍虽然强大,但袁绍这个人却不行!事实果真如此。

先说刘表,本来和袁绍结盟,到了大战之际却犹豫了,派了个韩嵩去许都观望形势,反而被曹操收买。韩嵩虽然一直看好曹操,但开始人家是不想出这趟差的,明确要求他刘表表明态度,但刘表就是没有态度。虽说刘表这个人患得患失,但也说明袁绍这个外交“伐”的不好。再说刘备,刚刚从曹操手中夺得了一个徐州,脚跟还没有站稳,曹操就来征伐了。刘备最需要支援的时候,袁绍却以小儿子生病不去救援,结果刘备很快失败。当时的刘备,并不仅仅是一个羽翼未丰的小小诸侯,他还是袁绍打击曹操最有力的帮手,如果刘备能够挺到官渡之战,必定会成为曹操的侧翼大患。可惜,这样一支重要力量,在袁绍眼里竟然是可有可无,其重要性竟然比不上儿子的一场病。最后说说张绣,袁绍本来派出了使者招引张绣,但张绣的谋士贾诩却自作主张断然拒绝。贾诩给张绣的理由是,袁绍自觉强盛,必定不会重视我们。看,前去招引人家又不重视人家,这样的外交又有多少价值!反观曹操,知道马腾、韩遂等人不会安分,但他又分不出身来,荀彧建议他,让钟繇去安抚,必定无忧。曹操马上给了钟繇一个“以侍中守司隶校尉”的重要官职,为了表示充分信任,还给了他“持节都督关中诸军”、“特使不拘科制”的待遇,一句话,西北的事情你说了算,想怎样干就怎样干,不用请示汇报。这个钟繇也不负所望,写了几封信,就让马腾。韩遂安顿下来,还把儿子送给曹操作为人质。

袁绍一把好牌被他打得稀烂,原因当然很多,尤其是碰到曹操这样的牌局高手,但归根结底,要怪还是得怪他自己,牌技实在是太烂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