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百科 > 古代遇到疫情后,人们该怎样处理?

古代遇到疫情后,人们该怎样处理?

来源:曾经史    阅读: 5.27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古代治疗条件落后,遇到疫情如何处理?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据《明史》记载,崇祯十三年(公元1640年):“两畿、山东、河南、山西、陕西天旱,蝗虫大起,人相残食。”在大规模自然灾害后,鼠疫又袭击了已经行至末路的大明王朝,为无数平民百姓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2020年是中国人记忆深刻的一年,特别是这一年的春节,将永远留在整整一代人的记忆中。新冠突然来袭,全国人民都成为这场抗疫战争中的战士。到现在大半年过去了,我国的疫情已经得到了非常有效的控制。回首看看,现在的人类文明已经非常发达,但是对于任何一种疫情都不敢掉以轻心。古代信息传播也非常缓慢,那时候的人们一旦遭遇到瘟疫,便会遭受极其惨重的损失。那么在治疗条件落后的古代,遇到疫情该怎样处理?专家表示,把弱点转换成优势就行了。

不管在古代还是现代,农业都是立国之根本。只是在古代经济结构比较单一,大多数朝代都采取重农抑商的政策。但大多数农民收入非常微薄,除了自己的土地以外,并无其他收入。而且由于科学技术的限制,对自然灾害预警和灾后控制能力不强。在风调雨顺的时候,很多以耕种为生的农民也只能勉强果腹,一旦遇到气候灾害或者虫灾,便容易产生大饥荒。在这种时候,便会发生逃荒、乞讨、卖儿卖女、甚至易子而食等极端情况。

古代遇到疫情后,人们该怎样处理?

中国有句俗话:“大灾之后必有大疫。”底层百姓在遭遇重灾之后,会出现大量人口死亡。在恶劣的条件下,灾民对自己逝去亲人的安葬都十分草率,甚至在一些大灾难的时候根本无法安葬。大量尸体被直接堆在乱葬岗。这种情况为细菌和病毒提供了温床,非常容易传播为瘟疫。

出现自然灾害时,对人们来说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没有粮食。在这种时候为了活命,人们会吃掉所有能够往肚里塞的东西。不管是草根树皮,还是野鼠野猫,甚至于观音土等等都可以果腹。家鼠或者野鼠,本身就已经携带了很多病菌。通过现代科学研究,我们知道很多病毒的宿主都是啮齿类动物。在灾荒之年,老鼠或者各种野生动物会去啃食尸体。很成为瘟疫传播的一个最大途径。在中世纪的欧洲,黑死病也就是鼠疫,也曾夺去了数千万人的生命。而这种疾症,也令我国古人闻之色变,曾硬生生熬死了一个强大王朝。

明朝末年,由于小冰河期的影响,发生了数次大灾害。崇祯六年(公元1633年),曾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鼠疫,这场鼠疫从山西爆发,在华北肆虐,一直蔓延到了京城。仅仅北京城内就有1/5的人口死于这场鼠疫。《明崇祯实录》中有记载:“京师大疫,死亡日以万计。”这一次鼠疫给明朝造成了沉重的打击,大明王朝的覆灭绝对有它的一大“功劳”。

古代遇到疫情后,人们该怎样处理? 第2张

那么在当时的条件下,古代人难道只能坐以待毙?并不是,其实在历朝历代都有应对瘟疫的规定措施。其中最常见的便和现代也差不多,就是切断传染途径,控制疫情蔓延。

《汉书》中有记载:“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 当时一旦发现有疫情,便会被上报至官府衙门,由官府出面,让病患与健康的人分住,并且朝廷会免费为百姓提供药物和医疗。在晋代,也明确提出如果朝廷官员的家人感染时疫,即便是官员本身没有患病也不能上朝。

当发现民间疫情是一村一县的感染时,官府会派人将疫情区域全部封闭,不允许人员自行出入。由政府提供食物和草药,还会专门派遣大夫,寻找疫情的应对之策。对于由于瘟疫去世的遗体,官府会派人集中焚烧,一般这种行为都会导致乡民反感,但是在这种时候,官府会强制执行。对于全家甚至全村都由于瘟疫大量出现死亡,甚至会放火将整个村庄全部烧掉。

不过相较于现代的大城市而言,古代的村落距离较远,交通也很不便利,这本是“弱点”,但在疫情之下却成了“优势”——为瘟疫的扩散带来一些阻力。如果地方官员处理得当,很快便可以将瘟疫控制住。但像明朝末年那样的天灾人祸,便几乎无法控制,底层百姓深受其害。

古代遇到疫情后,人们该怎样处理? 第3张

在古代是没有传染性疾病的疫苗的,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在清朝已经开始用人痘接种法的方式来作为天花的疫苗。康熙皇帝在这件事上功不可没,由于他自己就深受其害,所以在全国大力推行人痘接种法。清朝嘉庆十年(公元1805年),牛痘接种法从英国传入我国,中国清政府也开始大力推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