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百科 > 诸葛亮为什么不支持魏延的子午谷奇谋?他们之间为什么会有矛盾?

诸葛亮为什么不支持魏延的子午谷奇谋?他们之间为什么会有矛盾?

来源:曾经史    阅读: 1.85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魏延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小编告诉你。

“延每随亮出,辄欲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亮制而不许,延常谓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这是《三国志》中所记载的一段诸葛亮的话,其中的延即为魏延,而亮则是诸葛亮。在历史上,诸葛亮可以算是魏延的师父,而诸葛亮也是魏延十分尊敬的人,那么魏延为什么会觉得诸葛亮太过胆怯,反而自己的才华用之不尽,大有师徒离心的趋势呢?原来这对师徒之所以会闹矛盾,其关键就在于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未被采纳,这才让魏延心存不满。

诸葛亮为什么不支持魏延的子午谷奇谋?他们之间为什么会有矛盾?

子午谷奇谋一直都是三国迷朋友们所津津乐道的一个计谋,这是由魏延在蜀军北伐之时所提出的奇谋。在当时,三国已进入后期,蜀国大军困于一隅,虽易守难攻,短时间内不会被其他阵营攻克,却也限制了自己的扩张。长此以往,蜀地百姓只能坐吃山空,不用敌人攻打,蜀国就先被自己的地势耗死了。更何况自刘备死后,刘禅即位,朝中老臣勾心斗角,宦官扰政,蜀汉阵营内斗频发,党派之争接连不断,虽有诸葛亮坐镇其中,但也不可阻止祸端的频发。

因此为了转移蜀汉阵营的内部矛盾,同时趁蜀汉还有一战之力,一心想要完成先帝刘备遗愿的的诸葛亮,不得不提出北伐之计,以解燃眉之急。但当时的曹吴阵营都已发展成熟,无论在军事还是经济上又都强于蜀国,想要北伐成功又谈何容易?

尽管诸葛亮智谋无双,却也难为无米之炊,数次的北伐早已耗去了蜀汉的大半实力,后面的北伐难度只会一次比一次高。尽管诸葛亮也知道这个道理,但他却无能为力,因为北伐一旦停止,国内的党派之争便会从内部将这个庞大的帝国一点点吞噬完毕。只有齐心协力一致对外,大家才能暂时将手头的恩怨放一下。

诸葛亮为什么不支持魏延的子午谷奇谋?他们之间为什么会有矛盾? 第2张

也就是在这般左右为难的时候,魏延向诸葛亮献上一计,即前文所说的子午谷奇谋。这个奇谋在《三国志》中有一段较为详细的记载,大体计划是诸葛亮继续统领大军出祁山,而魏延则率领精兵五千,用十天的时间到达长安,长安城守将夏侯楙生性胆小怕事,不堪重用,只要能够击退夏侯楙,夺取城池,而后再与诸葛亮的军队会合,合力自咸阳向西继续行军掠地。

这一奇谋乍一听确实可行,但在历史上却饱受诟病,不但被诸葛亮否决,历来的军事天才们也对之嗤之以鼻,就连毛主席也只评价“此计太悬危”,不太赞同魏延的这一主意。毕竟魏延的这一奇谋,实在太过依赖运气二字,赌赢的几率又太小,其中还有几个不稳定因素。

诸葛亮为什么不支持魏延的子午谷奇谋?他们之间为什么会有矛盾? 第3张

首先便是子午谷这个地方,地形狭窄,不便通行。且又身居要塞,曹军必会重兵把守,想要以五千人突出重围谈何容易。蜀国的兵力比之魏国本就少之又少,魏延的这一计划无疑是那五千精兵的性命去搏,诸葛亮又怎么会答应呢?魏延认为诸葛亮不同意子午谷奇谋是因为他生性谨慎,不敢冒险,但实际上诸葛亮有着几十年的作战经验,对天下局势和战场情况的把握远不是他所能及的。三国之中的确有几次奇袭的成功案例,但子午谷奇谋的胜算过低,实在没有一试的必要。

其次就算魏延的五千精兵真的通过了子午谷,到达长安,又怎么能断定长安守将就一定会弃城逃跑呢?魏延之所以会做此判断的原因无非是夏侯楙的性格胆小,自己若以大军攻城,他必会慌不择路,为保一家性命,仓促弃城。如此一来,魏延的五千精兵就可以兵不血刃的白白收下一座长安城。

但这也只是一种美好的假设而已,虽然魏延的突袭看起来非常厉害,可若是夏侯楙拼死一搏,不肯弃城逃跑,撑到援军前来,那么到时候魏延的奇袭也会失去意义。而到那个时候,魏延的五千精兵根本没有与守城军和赶来救援的魏军主力一战之力,也只会剩下被杀或被俘的结局了。

诸葛亮为什么不支持魏延的子午谷奇谋?他们之间为什么会有矛盾? 第4张

更何况魏延虽然算到了长安城的守将是夏侯楙,但却没有少算了雍州刺史郭淮。夏侯楙此人固然没什么好说的,只是一个仰仗家族关系上位的懦夫罢了,若非他的父亲是夏侯惇,又娶了曹操的女儿,是魏明帝的姑父,长安守将这一官职怎么也轮不到他来当。但是郭淮却不一样,郭淮乃曹魏阵营中真正的良将,就连诸葛亮都对其颇为忌惮,不敢小觑了对方。

而且与靠走后门上位的夏侯楙不一样,郭淮的官职都是自己实打实挣来的,身兼数十场战役,当年黄忠定军山斩夏侯渊,在众将士溃逃的关键时刻,便是郭淮挺身而出,收集残留部队,号召他们听从张郃指挥,从而稳住了局势,避免大军群龙无首。而后在诸葛亮的几次伐魏中,郭淮更是屡次击退蜀国军队,立下赫赫战功,只要有郭淮在,魏延的奇袭成功率几乎不足一成。

当然,魏延的子午谷奇袭也有人实践过,明朝末年的农民起义军“闯王”高迎祥,也就是李自成的舅舅,就想着抄子午谷的近道,结果十万大军进入秦岭,结果被早已埋伏好的明军瓮中捉鳖,高迎祥不仅全军覆没,自己也成了俘虏被斩首。

也正是因为这几层原因,诸葛亮和后来的许多著名军事家对于子午谷奇谋是非常不支持的,认为这一奇谋不过是个笑话而已,成功全凭运气两个字。古来兵家固然鼓励用“奇”,但这里的“奇”更多是指出其不意,能以奇制胜的“奇”,而并非这种如赌博一般的“奇”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