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百科 > 三国时期孙权与刘备的武装割据势力,为什么不算分裂国家?

三国时期孙权与刘备的武装割据势力,为什么不算分裂国家?

来源:曾经史    阅读: 2.42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下面由小编给大家带来孙权和刘备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

分裂的意思是指裂开,也就是把整个事物分开。孙权和刘备的武装割据,那必然是要对一个大一统的王朝或者国家举行分裂活动,形式是以军事行动为主。试问,刘备和孙权抗拒了是哪一个国家,分裂又是哪一个大一统王朝?

是大一统的东汉王朝吗?可惜不是。东汉王朝在黄巾之乱中就已经名存实亡了,地方的豪族为了抵御黄巾军割据自保,而流民和平民不断发生起义事件。

黄巾起义基本摧毁了东汉王朝对于地方控制,其中之一就是豪族的自保。我们在《三国志》中可以不断地看到这样的记录,比如曹操的贴身护卫许褚原本就是沛国一个聚众自保的豪族,他当时武力超群,屡次击退贼寇,由此大批人投靠许褚,聚集在许褚修建的坞堡里,最后许褚在曹操来江淮时投靠了曹操。再比如曹操手下李通就是一个游侠,他靠着自己的声望,在黄巾起义之后拉出来一支队伍,最后曹操迎接汉献帝,李通投降了曹操。在历史上这种例子很多。可以说东汉王朝虽然朝廷的框架还在,但是底层社会实际上已经崩溃了,朝廷的政令根本无法下达和执行。

三国时期孙权与刘备的武装割据势力,为什么不算分裂国家?

而豪族自保的原因是频频发生的农民起义和战乱。

黄巾起义后,战乱还在,在河北有张牛角和褚飞燕率领的起义军,起义军被击垮后褚飞燕改名张燕逃入太行山,他们最后如同山寇盘踞在绵延400多公里的太行山区,频频攻打太行山周边的郡县,朝廷无力征剿,最后是张燕主动要求投降,汉灵帝才派人封他为平难中郎将。

在黄巾起义期间,东汉汉朝的其他地方也发生大乱,东汉王朝无力平定。巴郡的张修以五斗米教在巴郡发动起义。西北的凉州的北宫伯玉联合先零羌造反,又加入了边章、韩遂,最后凉州的叛军攻杀护羌校尉伶征、金城太守陈懿,西北一片大乱,战火绵延至关中,朝廷屡次征剿屡次失败,最后马腾,王国加入叛军,凉州彻底沦陷,叛军主攻关中,最后是皇甫嵩在关中驻军抵御了叛军的行动。

而东汉王朝的东北一带,渔阳人张纯联合同郡的张举起兵,他们攻杀右北平太守刘政、辽东太守杨终、护乌桓校尉公綦稠等人。自称天子,攻打幽、冀二州,而且处于东北的乌桓人也加入了这次叛乱,使得叛乱愈演愈烈。

同时并州也爆发了叛乱,匈奴休屠部略西河郡,杀郡守邢纪,与南匈奴左部会合。这时候黄巾军余部郭太等人在西河郡白波谷起兵,攻打太原郡、河东郡。匈奴和白波军联合在了一起,并州的叛乱也十分凶猛。

三国时期孙权与刘备的武装割据势力,为什么不算分裂国家? 第2张

东汉王朝在汉灵帝去世的189年,帝国内的叛乱此起彼伏,东汉王朝根本无力镇压,光是为了平定凉州的叛乱,就花费了帝国军队的主要精力。农民起义和异族叛乱直接造成豪强割据,豪强割据则演化为一个个小军阀,小军阀使得东汉王朝的底层控制力崩溃,底层控制力的崩溃使得东汉王朝的威信扫地,所以东汉王朝的崩溃就已经是必然。

在190年,洛阳爆发外戚和宦官的火并,维护皇权的外戚势力和宦官势力崩溃后,虚弱的士人无力对抗拥有军队的董卓,董卓窃取东汉王朝的中央大权,但是这引起了士人的不满,最后在191年,反对董卓的士人组建了关东联盟攻打董卓。此时的东汉王朝已经已经崩溃,国家四分五裂,一个崭新的时代来临,也就是东汉末年绵延至西晋时期的长期战乱时代。

刘备和孙权,曹操都一样的割据者,三人之间并没有什么区别。

曹操本人就是一个割据兖州的军阀而已,谈不上对于汉室有多么忠诚。在曹操割据兖州时,当时的汉献帝其实派遣金尚前去担任兖州刺史,但是金尚被曹操驱逐,被迫向南依附袁术。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曹操对于东汉王朝的真实态度。曹操在前期团结是忠于自己的士人和自家宗族势力,但是曹操在中原进一部分发展的时候,要扩大势力范围,这使得曹操在荀彧的建议迎接汉献帝,以此来拉拢那些忠于汉室的士人群体和小军阀势力,正是曹操在政治决策上的成功使得曹操团结了荀彧为代表的颍川士人团体,最终在北方战胜了袁绍,从而统一北方。由于势力庞大,曹操才有了一统天下的想法。这是北方割据势力。

刘备也一样,刘备本人曾经割据徐州争霸一方,在这里刘备培养了自己的势力,而且他本人也有称霸天下的野心,正如刘备向诸葛亮所说的:“孤欲伸大义于天下”。他本人决不甘心沉沦人下,在北方刘备一直反对曹操的,所以他的身边聚集一些有相同信念的士人和军队,在荆州期间,刘备大力招揽荆州的人才,比如诸葛亮、庞统、马良,马谡等人,也成立自己的军队,曹操南下的时候,荆州不愿意屈从曹操的士人团结在刘备身边,最后刘备联合孙权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此后占据益州,成立蜀汉政权。而且蜀汉政权一直是曹魏的敌对势力,在刘备和诸葛亮时代一直想要北伐统一天下,这也是一个割据势力。

孙权本人承继兄长孙策的势力范围江东,而且江东是由淮泗流域的士人和武将建立在江东的政权,主要的军事力量是掌握在淮泗武人的手中,这些人征服江东之后,获取了大量的利益,比如世袭的庄园和士卒,所以他们急于保护自己的利益,并且他们也有向外进攻的欲望,以求取更大的势力,所以在孙权时代的前期,江东的淮泗武人征服了江东,荆州,交州,并且数次前去进攻合肥,但是淮泗武人集团衰亡,江东本土士族开始掌握政权,这才使得东吴扩张的欲望下降。所以孙权的背后有淮泗武人的支持,他们是反对曹操的主力军。

三国时期孙权与刘备的武装割据势力,为什么不算分裂国家? 第3张

我们可以看到曹操,刘备,孙权都有各自的集团势力支持,赤壁之战正是这种反对曹操的孙权势力和刘备势力两者直接的决战,但是这场战争的结局是曹操势力的失败,这证明了曹操根本无力统一天下,天下三分已经是定局。曹孙刘他们三人最后都是在各自势力集团的支持下占据了一方地盘,最后成立自己的国家,就是魏蜀吴三国的由来,也是三国名称的由来。

但是作为割据者依旧不能够违背历史的大势,蜀汉,东吴,曹魏都在各自的领域发动了对于统一的战争。

在三国时期,蜀汉势力一直发动北伐试图一统天下结束天下的割据情况,这才是诸葛亮,姜维等人北上的原因,他们致力于消灭曹魏,一统天下。而当时和蜀汉联手的是东吴,双方从东西两个战线发动对于曹魏的攻击,试图消灭曹魏,但是很可惜这样的行动并没有获得成功。同样曹魏在曹丕时代三度进攻东吴,也是认为东吴才是曹魏一统天下的阻碍,所以试图进攻东吴进而统一天下。在魏明帝时期也发动了征蜀计划,只是由于连绵的大雨而失败。

可以说三方势力都是为了一统天下而努力,并没有满足于割据一方。这是英雄的时代,所以后世才会怀念这个时代。而非痛骂这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