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百科 > 浅谈:古代“陪都”有何历史价值与意义?

浅谈:古代“陪都”有何历史价值与意义?

来源:曾经史    阅读: 5.72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浅谈:古代“陪都”有何历史价值与意义?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击败项羽定鼎天下,在山东定陶汜水之阳举办了登基大典,定国号为“汉”,除定都洛阳,群臣拥护,认为“其固足可恃也”。

随后不久,刘邦改变了想法,想要将都城洛阳定为“陪都”,而将长安城作为首都,根据《汉书·张良传》记载,张良认为:

“洛阳其中小,不过数百里,天地薄,四面受敌,此非用武之国;而长安城是‘金城千里要人豪,天府之国’。”

到了建武元年(公元5年),洛阳城终于迎来了转机,从原来的“陪都”变成了东汉的著名“首都”,却将长安设为陪都,称为“西都”。

汉光武帝刘秀的反其道而行之,让长安和洛阳的角色互换,实际上也是中国都城“东进”战略的继续。

浅谈:古代“陪都”有何历史价值与意义?

说到陪都最为重要和繁荣的时期,要属北宋了!

北宋的首都为汴京开封府,在今天的河南地区,当时称为“东京”,宋朝实行的“两京制”,赵匡胤即位之后,设陪都“西京”,和东京相对应,但是当时的西京并不是长安城,而是洛阳!

此后,

又设立了南京应天府和北京大名府两大陪都,应天府一南一北,被称为“南京”和“北京”,所以,北宋的都城实际上是“四京制”!

说到这几个地名,熟悉《水浒传》的朋友们立即就能想到里面的地名。

在《水浒传》中,一共出现过两次“南京”,第一次是第二回,鲁智深在客栈里和金翠莲父女的对话,金翠莲说:

“奴家是东京人氏,因和父母来渭州投奔亲眷,不想搬移南京去了。”

在书中的第十三回,晁盖也提到过南京:

"(外甥)四五岁时随家姐和姐夫上南京去住,一去去了十数年

。"这里面两次提到的南京,都指代的是今天河南的商丘地区。

浅谈:古代“陪都”有何历史价值与意义? 第2张

商丘在今天不算是大城市,但是在古代地理位置很重要,尤其是在北宋时期,它是东京开封和西京洛阳之外的第三座都城。

赵匡胤本是后周君主柴荣的大将,柴荣临终之前任命他为殿前督检点,也就是禁军的统帅,柴荣死之后,七岁的儿子柴宗训即位,但因年龄太小,掌握不到实权,真正有权利的是朝中的大臣。

在显德六年,柴荣驾崩后,朝中权臣就下了一道命令,命令赵匡胤“领归德节度使”,衙门设在了当时的宋都,也就是今天的商丘。

表面上看是增添了一层荣誉,但是赵匡胤马上就嗅到了不祥的预感,他预测到了是顾命大臣对他产生了猜忌,想要通过去商丘打点军事分散他的军权,所以,不到半年时间,便发动了“陈桥兵变”!

对于古人而言,很讲究风水,看重“龙潜”,龙潜指的是大宋朝的发祥地,所以商丘便成为了“龙潜之地”。

到了真宗景德三年(1006年),才将原来叫做“宋州”的商丘该做了“应天府”。到了1014年,应天府再次升格,称为“南京”,

而我们熟悉的《水浒传》故事发生在宋徽宗年间,当时“南京”已经被宋人叫了一百年了。

真宗在修建南京的时候,还特意修建了南京鸿庆宫,专门用来供奉太祖皇帝和太宗皇帝的”御容“,可以想象北宋时期的南京的重要性了。

对当时的重臣来说,在”京“这样的行政区里做官也是需要保守着一定的规矩,绝不可以进皇城”归德殿“,否则就是僭越!

在这里当”一把手“的人,级别也是和东京的开封府尹地位相当,比一般的州郡官员地位高很多。

比如欧阳修,晏殊等人都曾经任职过南京的首府官员,有的再行选择退隐,也会来这里居住和养老,比如和范仲淹同道改革的杜衍,以及当地人张方平等,都在这里长期居住过。

这里是文章图片4.gif

西京洛阳的特殊地位

再说到西京,也就是今天的洛阳都城,按道理说,洛阳在唐朝灭亡之后,优势都已经不复存在,为什么还要将洛阳设置为”陪都西京“呢?

第一,赵匡胤出生地

赵匡胤出生在洛阳的夹马营,也是”真龙天子“出生的祥瑞之地,有着君王出生地的神秘色彩;

第二,赵匡胤曾经想要迁都

在宋太宗建国之后,搬来想要将都城迁回自己的故乡洛阳去的,但是遭到了群臣的反对,因为当时的西北战事正紧,军阀强悍,为了防止有变,所以打消了这个念头。

第三,洛阳的地理位置和风水

洛阳是西北地区的军事重镇,有着非常重要的地理位置;同时,最适宜下葬的北邙山也在洛阳境内,而宋朝的皇帝陵墓都修建在洛阳,”峻极于天“的嵩山也在洛阳境内,

可以说,不管是从人文环境还是风水位置方面,洛阳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

:军事重镇和外交重要阵地

在宋朝,南京和西京的位置如此重要,而北京的知名度远不如前两座都城那么高,《水浒传》里面位高权重的蔡京女婿”梁中书“就是北京大名府的知府!

北京是宋仁宗时期修建的都城,宫殿的规模比南京还要大,皇城周长三里一百九十八步,京城周长四十八里二百零六步,城四周开了十七座门,流经此处的河流被称之为“御河”!

关于为什么要在这里建陪都,历来说法不一,但是总体来说主要是军事方面的防御。

第一,宋真宗在位期间,和契丹的关系较为紧张,曾经也不止一次御驾亲征,均是驻兵在此,为军事上提供了地理位置上的优势;

第二,在庆历年间,宋朝和契丹达成了合约,并且约定从此不再兴兵打仗,而为了彰显自己的诚意,又对契丹有所防备,所以,在此兴建陪都也是最合适的理由了!

北宋时期的”四大陪都“是陪都地位最为重要和显赫的时期,和东京遥相辉映,共同为政治的统治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依据。

到了明清时期,陪都的政治功能进一步弱化,但是象征寓意突出,朱棣称帝之后的南京,虽然也有完整的机构,但是已经流于形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