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百科 > 古代士兵的军饷到底有多少?

古代士兵的军饷到底有多少?

来源:曾经史    阅读: 2.54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古代士兵的军饷到底有多少?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穿越到古代,最苦的事情是什么?那就是去当兵,因为古代当兵之后,很有可能“古来白骨无人收”,甚至连妻儿老小的最后一面都见不到,而且经常会为统治者的私欲而死的毫无价值。

除此之外,当兵的军饷也是一个很苦逼的事情——古代没有银行储蓄这一说,如果把军饷随身携带,要是死于某次交战之后,身上的钱财都会被敌人带走,家里面的妻儿老小就得活活饿死。

更何况自己要是战死之后,就算朝廷还欠自己的军饷,自己也没办法去讨要,朝廷只要抓住这个漏洞甚至可以借故拖欠军饷,这么一来甚至可以免掉这笔开支,那岂不是美滋滋了。

至于说把军饷寄回家,这就更不靠谱了——以古代的那种交通水平和治安情况,这笔钱大概率是要失踪的,这可是自己的卖命钱,换谁谁都不敢冒这么大的风险。

那么,后来的古人当兵想到了什么办法解决这种困扰呢?其实很简单——提前预付工资就可以了,时称之为“开拔费”。

大军开拔奔赴战场,可以,但是!皇帝还不差饿兵呢,得先给钱,然后我们这些当兵的才能听你的话去前线,不提前发工资就指望我们去卖命,你回头赖账我们战死了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啊!

在三国战乱时期,也有雇佣兵制度,当时的士兵很多连饭都吃不起,这也和当时年年战乱有关,导致荒废了农业。

古代士兵的军饷到底有多少?

再来看看其他朝代,唐朝。唐代士兵实行服兵制,战时征兵,士兵一般没有军饷或军饷很少。

唐代士兵需要自备战马和武器,战场缴获的战利品归士兵。到了唐玄宗时期,士兵逐渐开始有军饷拿了。

明朝以后是卫所制,有的士兵自种自食,军饷很少。比较高军饷的士兵是边军,边防军,军饷达到大约每年20两白银。

到了清朝也是卫所制,仿明的。清朝的八旗军又国家供养,士兵月俸6两银子。

从众多朝代看来,宋朝时给士兵发的军饷算是比较高的了,衣食还是国家承包。宋朝士兵军饷高也和当时的古兵制有关,士兵逐渐成了一种职业。

比如万历年的“辽饷”,为了对抗努尔哈赤,全国加服从200万辆增加到520多万两。到崇祯年又摊派出去660多万两,简直刮地皮一样。

但是这些钱真心没几个落到募兵手中,既没有推动经济,也没有消费回流,实际上大部分都让官员们拿走了。

于是,募兵虽然越来越多,战斗力却也越来越差,到了几乎儿戏的地步,最终也像卫所兵那样开始了逃亡。

还是卢象升说的话:“今逋饷愈多,饥寒逼体,向之拿钱借债,勉制弓矢枪刀,依然典卖矣。多兵摆列武场,金风如箭,馁而病、僵而仆者目纷纷见告矣。每点一兵,有单衣者,有无椅者,有少鞋袜者,臣见之不觉潸然泪下。”

还有:“所辖之军,其饷银自去年十一、二月到今,分毫未领也。各军兵虽复摆墙立队,乘马荷戈,而但有人形,全无生趣。”

陕西巡抚胡廷宴也描述过:

“临巩边饷缺至五六年,数至二十余万。靖卤边堡缺二年三年不等。固镇京运自万历四十七年至天启六年,共欠银十五万九千余两。

各军始犹典衣卖箭,今则鬻子出妻。始犹沿街乞食,今则离伍潜迯。始犹沙中偶语,今则公然噪喊矣。乞将前欠银两速发以奠危疆。”

瞧瞧,还军饷呢,士兵都穷得失去尊严了,他们典当了军服,卖掉了弓箭,卖掉了自己的妻儿,像叫花子一样沿街要饭,最后不是做了逃兵,就是公开的吵嚷闹事。

所以,胡廷宴在面临流寇暴乱时,说出“此饥氓也,掠至明春后自定耳”的话也就不足为奇了。

他能有什么办法?那些饥肠辘辘的士兵派出去不是让人砍杀,就是跟着对方一起造反,倒不如大关城门,让流寇们抢个够,抢饱了,人饿死完了,也就不闹事儿了吧。

指望这样的阿兵保卫国家?指望军人荣誉?做梦呢!李自成就是这么闹起来的。

当然,除了月银、安家银、开拔银外,还有烧埋银,也就是抚恤金。

不过,明军的抚恤金其实也是见鬼的事,卢象升都没拿到的钱小兵能拿到?

也就万历援朝的时候执行的还算有这么回事儿,指挥以上有10两银,千总八两银,家乡路远的给加二两,还挺人性化。

下面把总六两,百总五两,军丁三两,不多,聊表心意。

对小兵而言还算凑合把,只要钱没被贪走,也算是给家人一点活命钱了。

但对营兵的百总、把总可就亏了,他们一个武职正八品,一个正七品,还缺这俩银子?

实际上,很多人死了、溜了,他们的名字还留在花名册里,为的就是吃空饷。

倒霉的卢象升,在明朝生死存亡的关头,被御赐尚方宝剑,总督天下援兵。结果因为恒、大、山西三总兵吃空饷吃得太狠,十几万的部队只剩两万人,比关宁军人还少,害得他让高起潜瞧不起,不愿接受其指挥。

后来满清是怎么做的呢?那些投效的新军能领到白银4-5两,连伙夫都有3两多,如果是炮兵、骑兵,基本工资6两起,徭役每户免三十亩,战死者按其两年饷银付烧埋银与家人。

这钱都不用士兵自己拿,想自己揣着自己揣着,不揣着直接送你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