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百科 >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很有才华,为何却郁郁不得志呢?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很有才华,为何却郁郁不得志呢?

来源:曾经史    阅读: 1.29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想必很多人都读过。但是提到《三国志》,估计读过的人就不多了,而《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其才华、成就则与司马迁、班固齐名。虽然如此,但陈寿的一生却颇为蹉跎坎坷,郁郁不得志,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本站小编一起往下看。

陈寿,字承祚,又名长寿,巴西安阳(今四川南充),生于公元232年,比班固晚生了200年,比司马迁晚生了360多年,如此看来,陈寿算得上是百年难得一遇的人才了。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很有才华,为何却郁郁不得志呢?

陈寿

陈寿出生于三国时,国力鼎盛时期的蜀国,所以他少年时代有较稳定的环境读书。在当时著名学者谯周的熏陶和教育下,陈寿自幼精通儒家经典和《史记》、《汉书》之类的史书,而且对史书的编纂方法有较深的研究。他曾实验性地写过一些书,比如《益部耆旧传》十篇、《古国志》五十篇,不过这些书都没流传下来。

由于陈寿文思敏捷、写得一手好文章,他在谯周的一众学生中,算是较为突出的一个。当时就有人把陈寿比作孔子门下的子游、子夏。

孔子

通常沉迷于学术的人,性格都有点固执、耿直。陈寿也不例外,而且他尤其偏执,凡事不拘小节,不会说奉承话附和别人。这样的性格特点使陈寿日后受了很多磨难。作为陈寿的老师,谯周很清楚学生的为人,他曾说:“陈寿极有才学,将来一定能够扬名后世,但是以他的性格,估计一生的仕途都不会顺畅,会有很多的不幸和挫折。”

陈寿后来的人生,不幸被谯周言中。公元263年,魏国将领邓艾攻入益州,蜀国灭亡。曹魏政权把刘禅和蜀国大臣们整体迁到魏国都城看管。这一年,31岁的陈寿也跟着到了中原地区。两年后,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晋朝。当时主掌朝政的名臣张华慧眼识珠,发现了陈寿的才华,于是举荐陈寿为孝廉、佐著作郎,不久又让他出补平阳侯相。公元274年,陈寿受朝廷重臣委托,写了二十四篇《诸葛亮集》,上奏朝廷,得到司马炎的赏识,立即被升为著作郎等职。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很有才华,为何却郁郁不得志呢? 第2张

晋武帝司马炎

公元280年,西晋灭吴,中国重新大一统。这年陈寿48岁,正值壮年,他开始着手整理前代历史。在陈寿之前,已经有人写过《蜀书》、《魏书》、《吴书》,但这些史书理论偏激,根据不足,文笔简陋,抓不住要点,重复内容还很多。后来陈寿写就的《三国志》结构清晰、前后连贯、事无重复,充分客观记载了三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乃至学术思想、文学成就、科学技术方面的重要人物等等。《三国志》一经问世,就被当时的人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为四史。名臣张华看了《三国志》后说:“把陈寿比作司马迁、班固也一点没有过誉!”

司马迁

人在官场中,才华往往决定了他地位的下限。只要才华够,通常地位不会太低。但决定一个人地位上限的,往往是时势、性格、关键时刻的选择。陈寿便是如此,他以才华在晋朝崭露头角,却因性格等原因,处处碰壁,无法晋身。

《三国志》问世后,张华等重臣极为推崇,但是与张华有矛盾的大臣荀勖,则指责陈寿在书中诋毁了提拔过他的曹爽。再加上陈寿为人不会变通,不会讨好荀勖,因而被荀勖排挤出朝廷,被派到长广去当太守。陈寿因为母亲病重,不肯赴任。陈寿又经过大将军杜预推荐,在朝廷当了御史治书。

又过了不久,陈寿母亲病逝。按照当时落叶归根的礼法,陈寿要将母亲运回老家安葬,但是他固执地听从母亲遗愿,将其安葬在洛阳,导致舆论哗然,被很多人指责陈寿违礼。陈寿也因而官职被废,受尽嘲笑屈辱。

又几年后,朝廷要重新录用陈寿,任命为太子中庶子,但此时的陈寿已经年老病重,还没上任就病死了,享年6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