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百科 > 不列颠战役时间 不列颠战役影响

不列颠战役时间 不列颠战役影响

来源:曾经史    阅读: 1.95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不列颠战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战役之一,是纳粹德国对英国发动的大规模空战,时间1940年-1941年,是人类战争史上首次空战,意义是使德军第一次受挫。

不列颠战役时间 不列颠战役影响

简介

不列颠战役(Battle of Britain),又称不列颠空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0年至1941年纳粹德国对英国发动的大规模空战。

不列颠空战,是人类战争史上首次空战,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空战,除了英、德两国之外,同属英联邦的新西兰、加拿大、澳大利亚、南非、牙买加、斯里兰卡、南罗德西亚等国的空勤人员也投入英军。许多被纳粹德国占领的国家的流亡政府,包括波兰、比利时、捷克斯洛伐克、法国等撤至英国的空军,也加入了保卫英国的行列。当时属于中立的美国也有志愿者组成了“飞鹰中队”与英国并肩作战。

战争在1941年6月22日以纳粹德国的失败告终,由于损失过多的战机和飞行员,又无法取得英吉利海峡的制空权优势,更无法借由空袭瓦解英国的地面和海军战力,德国不得不放弃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开始制定入侵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

战役背景

在纳粹德国占领法国后,希特勒便着手对付欧洲北部的英国。德国为了避免与英国开战,于是在1940年6月向英国发出妥协的要求,但最后遭到英国首相丘吉尔的拒绝。

战役部署

不列颠战役时间 不列颠战役影响 第2张

  休·道丁

英国皇家空军的战斗机指挥部,归空军上将休·道丁全盘指挥,下辖有4个飞行大队:

第10大队负责保卫英格兰西南地区。

第11大队由新西兰人基斯·罗德尼·帕克空军副司令率领,总部在伦敦远郊北霍尔特。该大队的任务是保卫英格兰南部沿海,从怀特岛的西部穿过多佛尔海峡,沿泰晤士河两岸一直到伦敦城的地区。

第12大队由空军副司令特拉德福·利·马洛里指挥,总部在英格兰地区的诺丁汉。该大队负责保卫从泰晤士入海口以北英国工业集中的英格兰一直到北海沿岸,至约克郡的地区。

第13大队的任务是保卫英格兰北部地区。而且,英国还建立了全国性的雷达预警系统,尽管当时的技术还不十分完善,但是已经能为英国空军提供德国空军的行踪。

不列颠空战时英国把本土分成了四个空军战区边界:

10战斗机群,负责普利茅斯、埃克塞特、布里斯托尔、加的夫、斯旺西、伯明翰及其周边地区;

11战斗机群,负责巴斯、南安普顿、朴茨茅斯、坎特伯雷、伦敦、布里斯托尔、伊普斯维奇及其周边地区;

12战斗机群,伯明翰、考文垂、伊普斯维奇、诺里奇、诺丁汉、利物浦、曼彻斯特及其周边地区;

13战斗机群,负责利物浦、曼彻斯特、桑德兰、纽卡斯尔、格拉斯哥、贝尔法斯特及其周边地区。

高空雷达站的分布为:普利茅斯、坎特博雷及其周围(3处)伊普斯维奇,诺里奇,诺丁汉,桑德兰,纽卡斯尔,格拉斯哥,斯旺西附近。总的看来,高空雷达站的分布是一个向左开口的L形。英国在纽卡斯尔、布里斯托尔和伦敦有3个集团军司令部,总司令部是在伦敦(上面的空军战区边界内的城市只写出来了那些防被炸城市的名字,两个区都有的城市是处在边界上的城市)。

1940年7月15日,英国皇家空军歼击航空兵司令部(司令休·道丁空军上将)下辖4个航空兵群,共55个中队。北部的第13航空兵群由索尔指挥,有14个中队;中部的第12航空兵群由帕克指挥,有22个中队;东南部的第11航空兵群由特拉福德·利·马洛里指挥,有14个中队;西南部的第10航空兵群由布兰德指挥,有4个中队。以派尔为司令的陆军高射炮兵也接受休·道丁的作战指挥。

到8月初,皇家空军可用于作战的飞机为700架战斗机和500架轰炸机。8月份生产的1600架飞机中有470架飓风式和喷火式战斗机(1940年夏季之前共有19个中队换装了喷火战斗机,其中只有6个中队装备的具有西斯帕诺机炮的喷火),其中只有喷火具备抗衡BF109的能力,由于飓风在之前的欧陆战斗中表现不佳,因此多数被用于直接攻击来袭的亨克尔轰炸机。

发动不列颠空战的是德国空军的3个航空队:以阿尔贝特·凯塞林空军元帅为司令的第2航空队,以施佩勒元帅为司令的第2航空队和以施通普夫空军上将为司令的第5航空队,装备的主要机种有单引擎Me109战斗机、双引擎Me110战斗机、高空机和斯图卡俯冲轰炸机,集结的作战飞机共2669架。

德国空军的大致分布如下:多引擎轰炸机主要部署在加来地区和雷恩;JU87则较分散,从勒阿弗尔到巴黎到安特卫普呈一个V形分布;单发战斗机则是主要集中在瑟堡、勒阿弗尔、加来和安特卫普;多发战斗机除了分布在单发战斗机的地点外,还有一个雷恩地区。

不列颠战役时间 不列颠战役影响 第3张

德国的主要战斗机Bf109

德国方面的战斗准备,从数量上看有着明显的优势。656架Bf109E和168架Bf110的总共850架战机在虎视眈眈地盯着海峡对面。但英国空军的目标则不是这些战斗机,而是多达1200余架的轰炸机。只有阻止它进入英国领空,才是主要目的。但对负责英国本土防空任务的休·道丁来说,数量上的劣势,着实让他伤了不少脑筋。但对英国自身来说,战争的局势未必呈现出一边倒的架势。因为,他们有着自己处于优势的秘密武器——投入实战不久的“雷达”。

从30年代开始随着重视本土防空,英国空军着手开始了能够在24小时监控本土空域的计划。此时,英国无线电工程师沃森·瓦特利用无线电波在传播途中遇到金属物体则随即“反弹”的原理,把无线电探测原理变为一门实用技术。1935年2月,在试验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之后的1935年5月份开始,沿英国漫长的海岸线陆续架起了高达70英尺的无线电天线,不分昼夜地对其领空实施了“密切关注”。1943年起正式装备使用,并以其缩写被命名为RADAR(雷达)。

此后,英国空军逐渐把雷达和战斗机的使用关系趋于合理、协调化。更为欣喜的是,它可以定位飞行在状态下的己方飞机,并引至敌机出现的空域中。至此,英国雷达观测员可以轻易观测到己方飞机和敌机出现的确切位置,及时进行调遣。在二战空中预警方面,用雷达来起到实际效果的,英国可谓是第一家了。但到此时为止,谁都未曾想到这么一个带有天线的“怪物”竟成为阻碍德国实现征服英国计划的最大障碍之一。但更为令德国方面不曾预料到的是,英国情报部门已经设法截获并读取德国空军的无线电密码信件。虽说当时尚未破解“英格玛”密码,但利用密码解读机“乌特拉”,把德国空军使用的密码体系给顺利破解殆尽。情报方面的优势部分缓解了数量上劣势带来的麻烦,但皇家空军所面对的依旧是一场残酷的战争。

1940年6月后,在多佛海峡上空即将出现的一场空战却迟迟未能上演。加之以来的是,英德双方的电子战、情报战、心理战、宣传战、口水战等混为一体的不列颠空战的前奏。

战役开始

德国制订了针对英国的海狮计划,务求对英国进行登陆作战。作战拟订以步兵登陆英国南部,并深入及占领伦敦,切断其与外部的联系,从而一举占领英国。但此次作战需要首先歼灭英国的空中力量,以保障登陆行动的顺利。因此,德意志帝国元帅戈林便受命歼灭英国的空军。希特勒及德国最高统帅部把此次行动的最早日期定于8月5日,代号为“鹰袭”。在8月6日,戈林才把进攻日期正式定于8月12日,名为“鹰日”。然而,因为英国南部天气不稳定,因此德国空军才于8月13日发动对英国的空中攻势。

战役经过

8月13日,德国轰炸机袭击英国沿岸的雷达站,其中6座遭严重破坏、1座全毁。8月13日,英国南部天气依然不稳定,戈林对英国城市利物浦发动轰炸,造成英国大量平民伤亡。后来德军因为迷航又攻击了伦敦,英国皇家空军开始对德国进行反击,在8月下旬接连轰炸德国首都柏林。

德国为了对抗皇家空军的夜袭,便于9月初发动对伦敦的空袭,双方原先遵守不攻击对方城市的默契自此打破。以至于空战白热化,以下共分四阶段。

第一阶段

不列颠战役时间 不列颠战役影响 第4张

  1940年在伦敦上空的HE111轰炸机

休·道丁在空战第一阶段,即1940年7月10日至8月23日,德国空军主要攻击英吉利海峡的护航船队、袭击南部港口,企图诱歼大量英国战斗机,为实施“海狮”登陆行动作准备。休·道丁指挥部属综合使用战斗机、雷达和高炮,有控制地集中战斗机(在较远的北部保留部分后备力量以对付德国空军的纵深攻势),采取从各个方向截击的作战方式。德军付出了被击落367架的巨大代价,使英军12个机场和7个飞机制造厂遭到不同程度破坏,6个雷达站一度失去作用,1个指挥中心被炸,1座弹药库和10座储油库被毁,但德军选择目标不集中,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兵力,降低了突击效果,再加上英军顽强的抗击,没能达到预期目的。英军在这一阶段损失183架。

第二阶段

从8月13日开始至8月23日,即空战的第二阶段,德国空军企图打开通往伦敦的空中通道,以消灭剩余的英国战斗机并摧毁其地面设施和飞机制造厂,随后对伦敦实施集中轰炸。休·道丁命令派遣尽可能多的战斗机去保护南部的飞机制造厂,并对进攻地面设施的敌机实施截击。在历时10天的战斗中,德国对英国进行了5次大规模轰炸,企图摧毁英国空军。德国空军采取的战术手段是集中优势兵力,空袭英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和空军主力配置地区,采取大机群出航,小编队进入目标分波次连续突击,使英国防空力量不能实施集中抗击。1940年8月13日至23日,德国空军损失290架飞机,空中攻势受挫,而英国战斗机则损失114架。

第三阶段

不列颠战役时间 不列颠战役影响 第5张

正在燃烧的伦敦市

就在英军遭到无法长期承受的巨大损失,即将陷入崩溃的边缘的时候,德军却突然改变了战术,不再攻击英军的机场和指挥中心,转而对伦敦实施大规模空袭,不料英国人受到此等刺激后变成绝对抵抗到底,不列颠之战也就进入了第三阶段。8月28日夜和8月31日夜英军又两次空袭柏林,使柏林市民也真切体会到了战争。希特勒被激怒了,扬言要彻底毁灭伦敦。9月3日,戈林召开了参谋长会议,决定从9月7日起攻击重点转为伦敦。9月4日,希特勒在对内演讲中声称将以夜袭来回报夜袭,英国人投下一千千克炸弹,德国空军将要以十倍、百倍甚至千倍的炸弹去回报。

为了报复英国人8月25日对柏林的空袭,戈林转而命令德军从9月7日开始大规模空袭伦敦。9月9日德军不惜代价地继续闯入伦敦地区上空造成了巨大的破坏。这使此役的战略目标彻底的变化。9月15日经过八天的调整和补充,英国空军先后出动了19个中队300余架战斗机,迎战前往伦敦的德军200架轰炸机和600架战斗机组成的大机群,激烈的空战持续了整整一天,在英军英勇抗击下,很多德机漫无目的投下炸弹,匆匆返航。全天有56架德机被击落,其中34架轰炸机,另有12架在返航和着陆途中伤重坠毁,还有80架飞机是带着满身的弹痕着陆,英军在空战中损失20架“飓风”和6架“喷火”,还有7架伤重报废。这天是不列颠空战的转折点。从10月1日开始,对英国的空袭改为夜间进行。

第四阶段

德军并不甘心这样的失败,仍继续对伦敦并扩大到考文垂、伯明翰、利物浦、南安普敦等城市实施夜间空袭,不列颠战役进入了第四个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德军空袭的目的不再是消灭英国空军,而是对英国工业城市进行空袭,削弱英国的军事工业,并制造进攻英国的假象,一方面可以牵制英军的大量海陆空军于本土,另一方面还可掩护为进攻苏联而进行的准备。在这一阶段中,最典型的战斗就是11月14日夜间代号为“月光奏鸣曲”的对英国航空工业基地考文垂空袭。1941年3月起,随着天气的好转,德军的空袭也逐渐加强,这时德军发动空中攻势目的只是为了制造进攻英国的假象,掩盖即将开始对苏联的作战。5月10日晚,是德国空军主力调往苏联战场之前对伦敦进行的最后一次大规模空袭,当晚德军出动500余架次,对伦敦进行狂轰滥炸,所有参战飞行员都得到指示,可以将炸弹仍在任何地方,700吨爆破弹和燃烧弹落在伦敦市区,燃起的大火照亮了大半个夜空,伦敦平民有1436人被炸死,1800余人重伤。随着6月22日德军进攻苏联的开始,德国空军主力转往苏联战场,对英国的战略空袭也终于停止。不列颠之战终告结束。

战役结果

虽然德军在空战中始终保持着优势,但由于BF109战斗机航程过短,飞越了英吉利海峡来到英国本土上空之后仅能持续作战15分钟就得被迫返航;相较之下,虽然英国的喷火式战斗机航程也很短,但由于战场就在英国本土上故英国驾驶员可以驾驶到最后一刻才跳机,所以整场空战对德军来说是处于地理位置上的劣势。

最终虽然德国击坠了更多的英国战斗机,但由于航程问题始终没有获得根本性的解决,加上希特勒自始即不愿意对英国开战,进而将目光转向苏联而告终。

值得一提的是,英国方面将此战役的结果刻意解读为对德国的重大胜利,并且大量以政治宣传的手法不断扩张,使得不少人忘记了其实英国的损失还比德国来的严重。德国空军无法摧毁英国皇家空军,也无法掌握英国南方,海峡沿岸的制空权。

过了10月之后,登陆英国本土计划因为天候与海象的关系已经无法执行,德国也必须暂停作战进行整补,准备下一阶段对苏联的作战。因此登陆英国的海狮计划终止执行,对英国地面目标轰炸改为以夜间为主,大规模对英国的空中行动在此时划上休止符。

战况

英国空军损失飞机1744架,飞行员1542人。德国空军损失飞机1977架,飞行员2585人。

德国空军的夜袭使英国防空陷入了很大的被动,至1941年2月,德军共出动飞机24000余架次,被击落156架;而伦敦则遭受了惨重损失,市民死亡近万人,市区1/5的房屋被炸毁,超过100万幢,无辜平民死伤达14。7万,占英国在战争中死伤人数的20%。交通和公共设施遭到严重破坏,每天从伦敦开出的火车由轰炸前的60次减至4次。附近其他城市也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其中最为严重的是航空工业中心考文垂,德军向那里投了16000余吨炸弹,整个城市几乎被毁,12家飞机零件工厂也遭到严重毁坏。纳粹德军在对英国空袭作战中,损失飞机1977架。英军损失飞机1744架。

在这样激烈的空战中,自然涌现出了一批王牌飞行员,英国空军前五位王牌是:并列第一名是第85中队的阿拉德上尉和第501中队的莱西少尉,战绩都是23架;第三名是第32中队的克罗斯利少校,战绩是21架;并列第四名是第41中队的麦凯拉少校和洛克少尉,战绩都是20架。英国海军航空兵借调到空军的68名飞行员中也涌现出了三位王牌,他们是击落敌机7架的波尔中尉、击落6架的布莱克中尉和击落敌机5架的柯克中校。参加不列颠之战的外籍飞行员中,捷克的佛兰切赛克以击落17架的战绩名列第一。

评价

不列颠战役,是人类战争史上首次空战战争,证明了战略性的大规模空袭将直接影响战争的进程,显示出制空权在现代化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并证明了防空的战略意义。

由于不列颠战役的胜利,英国得以保存下来,而英国的坚持抗战,把德军拖入了致命的长期持久战,而且成为日后英美反攻欧洲大陆的跳板,使德军陷入了两面作战的困境。此战中,除了英、德两国之外,包括同属英联邦的新西兰、加拿大、澳大利亚、南非、爱尔兰、牙买加、斯里兰卡、南罗德西亚等国的空勤人员也投入英军;许多被纳粹德国占领的欧洲国家,包括波兰、比利时、捷克斯洛伐克、法国等撤至英国的空军,也加入了保卫英国的行列;当时属于中立的美国,也有志愿者组成了“飞鹰中队”(Eagle Squadrons)与英国并肩作战。同属轴心国的意大利,则派出“空军军团”(Corpo Aereo Italiano)与德国空军一起战斗。由于损失过多的战机和飞行员,又无法取得英伦海峡的制空权优势,更无法借由空袭瓦解英国的地面和海上战力,德国不得不放弃入侵英国的作战计划。

在心理因素上,英国暂时挡下德国进攻的锐气,也打破德国空军在开战初期全胜的战绩,让英国的士气得以在欧洲大陆连番挫败之后有稍微恢复的机会,打下了最终与盟军战胜纳粹德国的重要士气基础。

胜利原因

战略上,英国早就预见到了英国生死存亡的关键取决于制空权的争夺,所以从1940年5月就开始有计划有目的地采取一切措施来加强防空,在指挥体制、防空兵力部署等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而纳粹德国始终抱有诱使英国媾和的幻想,在外交和政治上展开了诱降活动,军事上的准备明显不足。而且德军统帅部一直都没有一个比较成熟完善的进攻方案,“海狮计划”也是仓促而就,缺乏必要的研究分析。即使在空袭开始后,希特勒也一直梦想通过空袭来迫使英国屈服,并未进行认真周密的登陆作战准备。更为严重的错误是德国在7月16日下达“海狮计划”指令,7月31日却又决定进攻苏联,战略上如此三心二意,怎能不败?

武器装备上,德国空军装备的轰炸机绝大部分是俯冲轰炸机和轻、中型轰炸机,载弹量大,航程远的战略重轰炸机数量极少,根本无法承担起战略轰炸的重任。英军虽然飞机数量少,但与雷达、高炮和拦阻气球组成了完整的防空体系,又是本土作战,几乎没有航程限制,大大抵消了数量上的劣势。尤其是英军建立了完善的雷达预警系统,可以有效发现来袭敌机的数量和方向等基本情况,避免了战斗机不必要的空中巡逻警戒,使战斗机起飞就是迎战,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

英军在防空作战中,采取了统一指挥,集中使用,全面防御,突出重点的方针,以战斗机为主,结合使用高射炮、探照灯和拦阻气球,并且成纵深梯次配置。并及时改变战术,以5至7个中队组成大编队作战,空战中多采用尾随攻击、分割攻击、分进合击等战法,取得了胜利。

地理上,英国空军是本土作战,飞行员熟悉气候、地形,士气又高,特别是即使被击落,只要飞行员平安落地,还能回到部队继续参战。而德军飞机只要被击落,飞行员即便能够跳伞逃生,还是逃脱不了成为战俘的命运,就是所谓的人机俱失。当然,英军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虽然空军力量并不强大,但却未将有限的轰炸机攻击德军的前沿机场,这是最大的失策。

还有就是在前期空战中,由于休·道丁和派克主张小编队逐次参战,使英军常常在十倍,甚至二十倍、三十倍的悬殊劣势下与德机作战,蒙受了很多不必要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