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百科 > 燕云十六州是谁收复的 燕云十六州是现在哪里

燕云十六州是谁收复的 燕云十六州是现在哪里

来源:曾经史    阅读: 1.03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燕云十六州,别称幽云十六州、幽蓟十六州,是指中国北方以幽州(今北京)和云州(今山西大同)为中心的十六个州,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天津北部(海河以北),以及河北北部、山西北部地区。

简介

“燕云”一名最早见于《宋史·地理志》。

范围

燕蓟节度使辖区

燕州(或作幽州):今北京宛平

蓟州:今天津蓟县

顺州:今北京顺义

檀州:今北京密云

儒州:今北京延庆

瀛州:今河北河间

莫州:今河北任丘北

涿州:今河北涿州

新州:今河北涿鹿

妫州:今河北怀来

武州:今河北宣化

河东节度使辖区

云州:今山西大同

蔚州:今河北蔚县

应州:今山西应县

寰州:今山西朔州东

朔州:今山西朔州

燕云十六州是谁收复的 燕云十六州是现在哪里

历史

五代十国

唐朝灭亡之后,沙陀人李克用建立后唐。到末帝李从珂继位时,大将石敬瑭为河东节度使。后来末帝开始对石敬瑭起疑,石敬瑭也暗中谋自保。石敬瑭以多病为理由,上表请求朝廷调他往其它藩镇,借此试探朝廷对他的态度。末帝在清泰三年(936年)五月改授石敬瑭为天平节度使,并降旨催促赴任。石敬瑭怀疑末帝李从珂对他起疑心,便举兵叛变。后唐派兵讨伐,石敬瑭被围,向契丹求援。九月契丹军南下,击败唐军。石敬瑭在十一月受契丹册封为大晋皇帝,认契丹主耶律德光为父,自称儿皇帝,然后向后唐都城洛阳进军,末帝在闰十一月(937年1月)自焚,后唐遂亡。石敬瑭灭后唐后,建立后晋,在938年按约定将燕云十六州献给契丹。

燕云十六州被割让以后,中原失去了与北方游牧民族之间的天然和人工防线,契丹人也开始从单纯的游牧民族,过渡为游牧与农耕相交杂的民族。在燕云十六州,汉人也和契丹人混居,或通婚和汉化。

显德六年(959年),后周世宗柴荣率军攻辽,水陆并进,一个多月内收复瀛、莫、宁(河北静海县南)三州,以及益津关(河北霸县)、瓦桥关(涿县南)、淤口关三关。五月,欲攻取幽州(今北京)时,因病重班师,六月十九日,卒于东京(今河南开封)。

 宋朝

宋朝开国之后,面对契丹铁骑由燕云十六州疾驰而至的威胁,不得不在汴京附近广植树木。宋太祖赵匡胤不忘收复燕云,曾在内府库专置“封桩库”,打算用金钱赎回失地。宋朝还在河北南部兴建“北京”大名府和辽国对峙。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太宗赵光义移师幽州,试图一举收复燕云地区,在高粱河(今北京西直门外)展开激战,宋军大败,宋太宗中箭,乘驴车逃走,多年后疮发去世。之后北宋与辽进行了长期的战争,北宋一直未能收复此地。景德元年(1004年)北宋真宗抵澶州北城,后与辽国在澶州定下了停战和议,史称“澶渊之盟”,之后宋辽边境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宣和四年(1122年)宋金订立“海上之盟”,约定联合灭辽后,金归还宋燕云十六州。于是北宋预置了燕山府路和云中府路。金太祖完颜阿骨打把辽天祚帝赶到燕山以西之后,于1123年二月把太行山(后明在此建内长城)以南的燕京 、涿州、易州、檀州、顺州、景州、蓟州如约归还 。

但阿骨打死后,金以张觉事变为由伐宋。宣和七年(1125年)十二月金兵又占领燕京地区。第二年金国大举南下,俘虏了徽钦二帝,占领中原地区,史称“靖康之变”,北宋灭亡。

1153年金帝完颜亮再扩建燕京为金中都,定为首都。宋皇室衣冠南渡,宋高宗迁都临安(杭州),建立南宋偏安政权。

元朝

1213年,燕云十六州被蒙古帝国占领。成吉思汗大军南下,横扫河北,二年后(1215年),中都为蒙古占领,金朝南迁开封,疆土仅剩黄河南北之地(北宋故地),1234年蒙古灭金。

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1272年忽必烈定都大都(今北京市),后来南宋政权亦为蒙古所消灭。

 明朝

1368年,燕云十六州在经外族统治者统治了四百年之后,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遣徐达、常遇春攻克大都,燕云十六州得以重回汉人手中。

 战略价值

政治价值

燕云地区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就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又是中原王朝保护农业区,抵御游牧民族入侵的天然屏障。当然也是中原王朝在其盛世时经略东北的基地。北宋叶隆礼《契丹国志》“幽,燕诸州,盖天造地设以分藩,汉之限,诚一夫当关,万夫莫前也。“这段话足以阐释其战略位置的重要性。

对中原王朝而言,燕云十六州是其北方的门户。一方面,在国力昌盛时期,它是中原王朝经略控驭北方游牧民族的据点和桥头堡。隋炀帝在涿郡筑临朔宫作为行宫,大业七年(611年 )后三次用兵高句丽,都以涿郡为基地,集结兵马、军器、粮储。另一方面,燕云十六州也是中原王朝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屏障与前沿,是军事斗争的“战略缓冲带”。燕云地区北部的长城与五关构成了牢不可催的人工防线。在古代战争中,骑兵对于以步兵为主力的中原军队无疑具有绝对的优势,而在军事地理上,长城对于北方游牧民族骑兵的南下则能起到防御屏障的作用。紧挨着长城南侧的燕云十六州,以其坚固的城池、巍峨险峻的山脉及横贯交错的大河构成了战略上又一道防线。它是长城防线的有力依托,与长城构成唇亡齿寒、互相支持的关系。

对北方游牧民族而言,燕云十六州在战略上意义同样重大。占据燕云十六州后,彻底改变了他们在与中原王朝军事斗争的被动局面。北方游牧民族政权,虽然军事力量较强大,但他们没有先进的文化制度,更没有固定的财力收入。由于自身政权制度的限制,在与强大的中原王朝斗争过程中,要么是取得暂时的军事胜利;要么被强大的中原王朝(如汉唐)彻底击垮。但占据燕云十六州后,这一局面彻底改变。通过燕云十六州这一窗口,他们开始了解中原,逐步接触中原文明,学习中原先进的生产方式。

国防价值

燕云十六州所辖的地区东西约六百公里,南北约两百公里,面积约为十二万平方公里。其北部在今河北北部地区,处于广阔而平坦的华北大平原北端,囊括雄伟险峻的燕山山脉;西部在今山西北部地区,该地区多山地,地形复杂。燕云十六州这一狭长地区形势非常险要,在古代确系一道军事天险。燕云地区北部横卧着燕山山脉和北太行山山脉。在古代生产力低下,交通工具落后,军事技术欠发达的情况下,大山在人们面前就是一道不可战胜的天险。从地形上看燕云十六州,燕山山脉和北太行山山脉就像两座相连的城墙屹立在华北平原北部,两山交汇处更像是一道天铸"城角",以骑兵为优势的北方游牧民族在此被严重阻隔。巍峨险峻的山脉俨然构筑了燕云地区在战略上抵御北方铁骑南下的天然的第一道防线。

燕云地区中部和南部奔流着桑干河和巨马河,为战略防御中心的河流。“在中国古代,江河沼泽特别是河流常成为拒敌于外的防御屏障。事实上,在以刀枪弓箭为主要武器的冷兵器时代,利用江河设防是常用的御敌办法。“ 此外,江河还可以对军事战略物质进行运输。拒马河以易水与白沟河为两翼,构成了燕云地区南部的河流防御体系。横贯交错的河流显然构建了燕云地区在战略上抵御北方铁骑南下的天然的第二道防线。

燕云地区严密的防御体系不仅包括天然屏障还包括人为防线,那就是长城及五关。长城是从秦代开始营建,是中国古代一项伟大的防御工程,它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发挥着巨大的国防功能。同时,“长城也是农耕与游牧两大部类文明形态的分界线,起着护卫先进的农耕文明,使其不致在游牧人无止境的袭击中归于毁灭的历史作用。“ 特别是燕云地区的长城,在阻挡北方铁骑入侵中原王朝方面起着巨大作用。此外,该地区的“五关“在战略防御中的作用也不可小觑。“幽平之间,以五关为形胜。“这五关分别为金坡关,居庸关,古北口,松亭关及渝关。雄伟险要的长城和五关构成了燕云地区在战略上抵御北方铁骑南下的牢不可摧的人工防线。

 经济价值

温暖湿润的环境十分有利于农业的生产发展。纵观中国历史,燕云地区一直是中国农业最发达,经济最繁荣,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在战略上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幽州自古就在中国北方占有重要的经济地位。“夫燕亦勃,碣之间一都会也“。随着燕云十六州划归契丹,与之而来是大量汉人给契丹王朝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带来了改变,农业经济取代游牧经济一跃成为契丹的主要经济形式。燕云地区是契丹的农业经济中心,也是主要的赋税来源地。仅燕京析津府一地“兵戎冠天下之雄,与赋当域中之半“。

此外,燕云地区众多的汉族人口,为辽国提供了大量的兵源,是辽的重要兵源地。在兵役方面,由于辽朝崇尚武力,其全国军队分为御帐亲军,宫卫骑军,大首领部族军,众部族军,五京乡丁和属国军,其中“五京乡丁“多由汉人充当,而幽云地区因其人口密集,更是此项兵役的最主要来源。“辽建五京:临潢,契丹故壤;辽阳,汉之辽东,为渤海故国;中京,汉辽西地,子唐以来契丹有之。三京丁籍可纪者二十二万六千一百,蕃汉转户为多。析津、大同、故汉地,籍丁八十万六千七百。"从五京乡丁出兵数目不难看出,"燕云十六州"的南京、西京比其他三京总和的三倍还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