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百科 > 秦国内部曾有长达十年的乱局,“四代乱政”是怎么回事?

秦国内部曾有长达十年的乱局,“四代乱政”是怎么回事?

来源:曾经史    阅读: 1.37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秦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07年),是周朝时在西北地区建立的诸侯国。本站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公元前385年,秦国出现了非常奇葩的一幕。

这一年,秦国有一位在外流亡多年的公子,突然回国,并且声称如今秦国在位的秦出公不合法,自己要回国抢继承权。

在春秋战国的历史上,各国高层内斗抢继承权,这种事情确实是屡见不鲜。不过,像这种堂而皇之的回国夺权的,确实不太常见。而秦国这边,得知此事之后,自然也是迅速做出反应,第一时间派出了大军,前去阻击这位公子。

但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

秦国内部曾有长达十年的乱局,“四代乱政”是怎么回事?

被秦国高层派出去的军队,到了前方之后,非但没有进攻这位回国夺权的公子,反倒是直接投降了!而且接下来,这支军队还护送着这位公子,返回秦国首都夺权。在返回首都的路上,这些人还帮着这位公子散布消息,让他们的家人前来帮助这位公子。

于是,接下来就出现了很诡异的一幕:明明是一位从国外回来的公子,却得到了更多的秦国人的支持。越来越多的秦国人,开始自发来到这位公子身边,加入这位公子的队伍。

最终,在大家的帮助之下,这位公子被大家簇拥着进入了秦国的首都雍城,干掉了当时的秦国国君秦出公。然后,在大家的拥护之下,这位公子顺利上位,控制了整个国家。

这就是历史上的秦献公。后来搞商鞅变法的那位秦孝公,是他的儿子。

对于秦国人来说,秦献公的即位,绝对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这不光意味着秦献公本人开始掌权,同时也意味着秦国长达六十年的政治乱象,彻底结束了。在后世的史书上,这场秦国内部长达数十年的乱局,被称之为‘四代乱政’。而秦献公的登基,则是标志着四代乱政彻底结束了。

那么,当时的秦国,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秦国高层会连续内乱几十年之久?为什么当时秦献公返回秦国的时候,会得到大家的一致支持?而秦献公返回秦国之后,为什么会彻底结束秦国数十年的政治乱象呢?

有关秦国四代乱政的故事,其实我们还得从秦献公的爷爷的爷爷,秦厉共公那一代开始说起。

在秦国的历史上,秦厉共公应该算是很有作为的一代国君。他一共在位三十四年,而在这三十四年当中,秦国虽然始终没能跨越函谷关东出,但是却在函谷关以西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在这三十多年的历史上,秦国在西方越发强势,逼得义渠、蜀国之类的国家臣服,成了西方的绝对霸主。

秦国内部曾有长达十年的乱局,“四代乱政”是怎么回事? 第2张

而在大历史背景下,秦厉共公在位的这三十多年,也是非常精彩的三十多年。秦厉共公即位之初,东南地区的吴越争霸,终于分出了胜负,以越国全面吞并吴国而结束。所以,在秦厉共公即位之初的时候,天下是以越国最强。

而到了秦厉共公在位中期的时候,晋国则是发生了那场著名的‘晋阳之战’。晋国内部当时最强的智家,首先联合韩魏两家,打算灭了赵家。但是后来,赵家却反过来联合韩魏两家,背刺了智家,最终让智家在晋国彻底出局。

这里多说一句,智家在晋国出局之后,残存的智家族人,其实就是去了秦国,得到了秦厉共公的庇护之后,这才算是没有被彻底灭族,勉强留下了一部分香火。如果当时不是秦厉共公收留那些流亡的智家人,说不定智家就被彻底灭族了。

总之,在春秋末期那个波澜壮阔的历史大背景下,秦厉共公其实做的可圈可点。在他的带领下,秦国不光没有衰落,反倒是有点越战越强的意思了。

而到了秦厉共公在位后期的时候,越国为了交好秦国,主动向秦国求亲,求娶秦厉共公的女儿。楚国为了抵抗晋国,主动和秦国结盟。西边的义渠不服,秦厉共公直接派大军打过去,一口气生擒了义渠的国王。除此之外,秦厉共公还南下占领了汉中地区,虽然没能彻底占据汉中,但是也为后来秦国攻占汉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在整个春秋时代,除了当年称霸一时的秦穆公之外,恐怕就要数秦厉共公时代的秦国,最具威势了。

但就是这样一位准霸主级别的秦国国君,在处理自己继承人问题的时候,偏偏没处理好。也正是因为秦厉共公没处理好自己的继承人问题,所以给秦国埋下了一个大雷,留下了后来‘四代乱政’的隐患。

秦厉共公有两个儿子,因为这两个儿子后来都曾经做过国君,所以后世喜欢直接称呼他们的谥号。秦厉共公的长子,后世史称秦躁公,次子后世史称秦怀公。

秦国内部曾有长达十年的乱局,“四代乱政”是怎么回事? 第3张

而秦厉共公去世之后,首先即位的,便是身为长子的秦躁公。秦躁公即位之后,函谷关以东的晋国,正在被韩赵魏三家瓜分,暂时无暇顾及秦国这边。而南方的楚国,此时又趁机北上,这进一步牵制了韩赵魏三家的注意力。

所以,秦躁公在位的十四年当中,主要的任务,其实就是对付身后的义渠。在很多人的传统观念当中,义渠并不是什么强国,并不是战国七雄之一,而且到了战国中期,就被秦国彻底吞并了。所以很多人就认为,义渠并不是什么太强大的势力。

这其实是个错误的认知。

实际上,历史上真实的义渠,其实是一个非常强大的政权。当年周朝鼎盛时期,曾经倾力对战的西戎,就是义渠国的前身。当然,严格来说,义渠其实是西戎的一个分支。只不过到了春秋中期的时候,义渠几乎统一了整个西戎。

而到了春秋末期的时候,恰好义渠国的国力,达到了顶点。如果单从国土面积来看,甚至还要比秦国更大!

对于这样一个敌人,当时的秦国,自然也是要慎之又慎。虽然之前他爹曾经击败过义渠,但这并不意味着,秦躁公也能轻易击败义渠。

因为当时的秦国,一直在处于衰落状态,整体国力一直在持续下降。至于说为什么秦国会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其实很复杂。简单来说,大概就是秦国长时间被晋国堵在函谷关以西,无法扩张,而且内部开始出现阶层固化的现象。这样一来,秦国在整个春秋后期,自然就会持续衰落了。

秦躁公在位十四年之后,因为不知名的原因去世了。正史上对于秦躁公的记载,也是少之又少。对于秦躁公的死因,我们也不得而知。但是显然,秦躁公去世这段时间,秦国发生了很多事情。

因为秦躁公去世之后,并不是由他的儿子接班,而是由他的弟弟接班。

这显然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因为按照当时正常的继承制度,就应该是父死子继。除非秦躁公本人没有儿子,这才有可能让他弟弟接班。但据后世史学家估计,秦躁公去世的时候,至少应该是四十岁以上的年龄了。这个年龄的秦躁公,不太可能没有儿子。

所以,最大的一种可能,就是秦躁公去世之后,因为一些不明原因,秦国的高层贵族,联起手来,拒绝秦躁公的儿子登基。虽然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证据,能够证明这一点。但是从后来发生的事情来看,这是极有可能的事情。

秦国内部曾有长达十年的乱局,“四代乱政”是怎么回事? 第4张

另外,当年秦厉共公去世之后,他得到的这个谥号,也从侧面说明了一些问题。按照春秋时期的传统,一个国君去世之后,后人会给他加一个谥号,用来概括他的一生。而这个谥号,是不能随便加的,有点盖棺定论的意思。在确定的时候,一定会慎之又慎。

而按照谥号制定的规则,厉这个字,往往代表杀戮无辜,暗示秦厉共公并不是一个仁慈的君主。共这个字,则是代表有了过错能够改正。

所以,秦厉共公这个谥号,本身就已经暗示很多东西了。有可能从秦厉共公时代开始,秦国的高层就已经开始出现巨大的问题。高层贵族联手向国君争权,国君则是以暴力镇压这些贵族,导致高层开始不稳定。

当然,因为相关史料的缺失,直到今天,我们也没有明确的证据,能够证明这些。对于当时到底都发生了什么,我们依然知之甚少。

而秦躁公去世之后,在秦国高层贵族的拥立下,他的弟弟秦怀公顺利登基了。但有意思的是,在登基之前,秦怀公其实并不在秦国国内,而是在晋国那边。至于说为什么当时秦怀公会在晋国那边,据后世史学家分析,大概率是在那边做人质。

这样的秦怀公,回国之后,要是还能迅速掌握大权,那才是怪事呢!

接下来的四年里,秦国这边,一直都是秦怀公在位。但据史学家们推测,这期间应该秦怀公应该一直都是一个傀儡。所有的朝堂大权,都被那些高层贵族把持了。

而四年之后,这位秦怀公,更是在高层贵族的逼迫之下,离奇的自杀了!

对于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直到今天,我们也没弄清楚。因为史书上对这段历史上的记载,极为简略,原因和过程,则是完全没有任何记载。我们只知道,秦怀公即位四年之后,被秦国庶长鼌联合其他贵族,逼得自尽了。至于说这个鼂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用了哪些手段才逼死了秦国国君,我们一概不知。

而秦怀公死后,因为他的儿子在他之前已经去世了。所以接下来,大家只能立秦怀公的孙子做继承人,这就是秦灵公,也就是后来那位搞商鞅变法的秦孝公的爷爷。

这件事,其实也佐证了之前秦躁公的问题。作为秦躁公的弟弟,秦怀公当时连孙子都有了。那作为哥哥的秦躁公,怎么可能连儿子都没有呢?所以,秦躁公去世之后,秦国肯定是发生了很多事情,所以才导致秦躁公的儿子没能即位。

如果说,之前秦厉共公在位期间,秦国还只是隐患比较多。那么到了秦躁公和秦怀公这一代,所有的矛盾,就算是彻底爆发出来了。而秦国的大权,也彻底落入到了那些秦国旧贵族的手里。

秦国内部曾有长达十年的乱局,“四代乱政”是怎么回事? 第5张

所以,秦躁公和秦怀公这一代,就是四代乱政中的第一代人。

而接下来,秦怀公去世之后,因为是他孙子继位。所以第一代人乱完之后,马上就乱到第三代人了。

秦灵公即位的时候,年龄应该不算太大,但应该也接近成年了。因为就在秦灵公即位两年之后,他生了一个儿子,这就是后来那位回国夺权的秦献公。

秦灵公一共在位十年时间。在这十年当中,晋国那边,三家基本完成了对晋国的瓜分,独立成了三个诸侯国,但是又没有得到周王室的正式册封。与此同时,从晋国独立出来的魏家,首先开始大肆招揽各地的名士,开启了战国时期的养士之风。

而当魏家招揽名士的过程当中,一个叫李悝的人,来到了魏家的地盘,后来又开始辅佐魏家,对内进行各种改革。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李悝变法!而这场魏家进行的变法活动,也直接开启了战国时期轰轰烈烈的变法历史。

大概在秦灵公在位期间,魏家这边的变法,已经开始初见成效。所以接下来,还没正式得到册封的魏家,就已经开始大规模向秦国这边进攻,和秦国争夺河西地区。

所以,秦灵公在位的这十年当中,秦国主要的工作,就是沿着黄河阻击魏家,和魏家打仗。虽然魏家只是晋国分出来的一个家族,但当时的战场上,秦国却基本没占到什么便宜,甚至直接被魏家压着打。

另外,因为秦灵公即位之前,他爷爷秦怀公在位期间,本就已经是处于被架空的状态了。所以秦灵公在位的这十年当中,手里有多少实权,其实也是一个巨大的疑问。很多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秦灵公,在秦国内部,或许也是一个傀儡一样的人物,根本就无法控制整个国家。

如此,十年之后,到了公元前415年,秦灵公也去世了。而秦灵公去世后,正常情况下,自然应该是秦灵公的儿子即位。但问题是,秦灵公的儿子嬴师隰,也就是后来的秦献公,此时仅仅只有九岁而已。

如果换做一个国君掌权的时代,这位九岁的公子,或许还有继承的资格。但在当时的情况下,他爹本来就是一个傀儡。那等到他爹去世之后,魏家又在前线对秦国步步紧逼,那些高层贵族,自然也不可能拥立他上位了,因为这不符合那些贵族的利益。

所以,第三代的秦灵公去世之后,秦国的高层贵族想了一下之后,干脆直接拥立了秦灵公的叔叔嬴悼子继位,这就是秦简公。如此一来,秦国当时就等于是先乱第一代,然后乱第三代,之后再又第二代上台,继续乱第二代。

秦简公上台之后,有关他的史料,依然是少之又少。但从他在位期间的少量记载来看,秦简公应该还是有一些政治手腕的,至少从那些高层贵族手里,夺回了一些权力。

秦国内部曾有长达十年的乱局,“四代乱政”是怎么回事? 第6张

所以,秦简公即位之后,接下来的14年当中,秦国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比如说,允许底层官员和百姓佩剑,打破了只有贵族才能佩剑的传统;再比如说,改良秦国税制,开始按照土地数量收税,变相承认了土地私有制。

这些改变,无疑都是从根本上,触及到了那些秦国旧贵族的利益。如果当时秦简公没有一定实权的话,想要完成这些改变,显然是不太可能的。

但是同时,秦简公的这些改变,依然无法阻挡秦国的衰落。所以他在位期间,魏家继续大举入侵,彻底占领了原属于秦国的河西地区。同时,西边的义渠,也开始蠢蠢欲动,逐渐威胁到秦国的后方。

春秋时期四大强国之一的秦国,此时无疑已经是到了一个非常危险的地步,随时都有可能接近亡国。而面对如此大的危机,秦简公也没什么好办法,只能选择修造长城,抵御外敌的入侵。

另外,顺便说一句,正是秦简公在位期间,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去周王室那边转了一圈,逼迫周天子给他们上户口。后来,在三家的压迫之下,周天子也不得不屈服,正式给了三家册封。而从得到册封的那一刻开始,韩赵魏三国,也就算是真正开国了。

在后来的史书上,三家分晋往往被视作春秋和战国两大时代的分界线。而从正史的角度来看,直到得到册封这一年,韩赵魏三家其实才算是真正瓜分了晋国。所以这一年,也相当于是春秋和战国时期的分界点。

换句话来说,秦简公在位的这段时间,正好是春秋和战国交替的那段时间。

就在韩赵魏三家被正式册封之后,没过两年,秦简公就去世了。而接下来,秦简公的儿子倒也顺利即位,这就是秦惠公。

从史书记载来看,秦惠公显然勉强也算是一个明君。因为之前他爹从那些旧贵族的手里,争取到了不少权力,所以到了秦惠公即位之后,秦惠公能够控制的实权,已经很大了,至少能够调动秦国的主力军队。

所以,秦惠公即位之后,先是花了十年的时间,对内收权,整顿内政。而这期间,史书上同样没有什么记载。

但是十年之后,等到秦惠公对内部的整顿搞得差不多了,一件大事就发生了。据史书记载,公元前389年,已经登基十年之久的秦惠公,直接从秦国全国范围内,征调了五十万精锐,大举进攻魏国,想要夺回之前被魏国夺走的河西地区。

据后世史学家分析,当时秦惠公之所以要发动这场战争,一是想要夺回河西地区,洗刷秦国的耻辱。二来,秦惠公也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树立起自己在秦国的威信,彻底完成中央集权。

秦国内部曾有长达十年的乱局,“四代乱政”是怎么回事? 第7张

但可惜的是,这一次,秦惠公遇上了他一生当中最大的苦手。

这个人叫吴起。

当秦惠公派出五十万秦国精锐,浩浩荡荡杀向魏国的时候,吴起正好在魏国控制的河西地区做官,并且按照自己的方式,帮魏国训练出了五万新式精锐。

再之后,秦惠公派出去的这五十万精锐,就被吴起用五万新兵,硬生生给正面打崩了!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阴晋之战。

阴晋之战,绝对是战国初期最重要的一场战争。这场大战,不但向整个天下,证明了魏国的国力,证明了魏国变法的正确性。自此之后,各国就开始疯狂照抄魏国的变法,并且根据魏国的军事改革结果,训练自己的军队。同时,这场战争,也把秦国逼到了死角。

这场战争之后,大家忽然发现:原来昔日春秋四大强国之一的秦国,此时已经这么弱了!当年秦国好歹还能和晋国正面抗衡不落下风,可是如今的秦国,却连晋国分出来的一个魏国都打不过,而且还被人家轻松反推了。

而在秦国内部,之前秦国两代国君,好不容易树立起来的那一点威信,在这一战之后,自然也全都崩溃了。而且,在这之后,不到两年,秦惠公就直接去世了。

更要命的是,秦惠公去世之后,他的嫡长子即位的时候,仅仅只有两岁而已,这就是秦出公。两岁的国君,自然是没法处理朝政,所以就只能由他母亲代管朝政。而他母亲掌权之后,为了防止那些秦国宗室夺权,又不得不重用宦官和外戚。

而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进一步加剧了秦国高层的矛盾,让秦国进一步分裂了。

这位秦出公,就是四代乱政当中的第四代人,同时也是秦国四代乱政的尾声。所以,我们整理一下之后,就可以发现,秦国的四代乱政,其实是先乱第一代的秦躁公和秦怀公,然后乱第三代的秦灵公,接下来乱第二代的秦简公,再乱第三代的秦惠公,最后乱第四代的秦出公。

准确来说,到了第四代的秦出公在位时期,主要是都是秦出公他妈在管事。因为那个时候,秦出公年龄实在是太小了。

秦国内部曾有长达十年的乱局,“四代乱政”是怎么回事? 第8张

秦出公登基之后,此时的秦国,无疑是真的到了生死存亡的地步的。东边的魏国,已经打到了家门口,西边的义渠,正处于鼎盛时期。高层主少国疑,旧贵族时代,太后不得不依赖外戚和宦官,但这却进一步激化了矛盾。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之前他爹秦惠公临死之前,把汉中那块地方拿下来了,封死了蜀地的大门。要不然的话,南边的巴蜀两国,说不定也会趁机北上,进攻秦国。

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那位之前一直在旁边冷眼旁观的嬴师隰,也就是接下来的秦献公,正式下场,回国开始夺权了。

嬴师隰他爹,就是那位之前先乱的第三代的秦灵公,所以这样算下来,嬴师隰其实是第四代。之前他爹去世的时候,嬴师隰只有不到十岁,所以没法继承国家。但是到了这个时候,嬴师隰已经38岁了,自然有能力夺回权力了。

嬴师隰的少年时代,因为没能接班,留在国内也很危险。所以,他爹去世之后,嬴师隰就直接流亡去了魏国,并且在魏国长大成人。据说嬴师隰提出想要回国的想法时,魏国这边还曾经想要出手,帮他回国夺权。但是魏国这样做,显然也是有私心,想要以此插手秦国内政。

所以最终,嬴师隰拒绝了魏国的帮助,自己回到了秦国。

虽然嬴师隰刚刚回到秦国的时候,势单力孤。但此时在秦国内部,他却又有很多隐形的支持者,这就是那些秦国旧贵族,还有那些所谓的老秦人。

简单来说,因为当时在位的秦出公他妈,重用外戚和宦官,导致所有秦国旧贵族的利益受损。而那些普通秦国百姓,也不希望秦国由一个孩子控制,所有权力都由一个只顾自己的女人来把持。这样一来,这些人自然就都成了嬴师隰的隐性支持者。

最关键的是,在回国的同时,嬴师隰得到了一个关键人物的支持。这个人,就是秦国当时的庶长,菌改。

在商鞅变法之前,按照秦国的制度,庶长就是秦国最大的官,类似于其他国家的丞相。另外,庶长这个官职,一般都是由秦国宗室成员来担任的。所以,菌改支持嬴师隰回国夺权,就意味着整个秦国旧贵族阶层,都支持嬴师隰回国夺权。

至于说这些旧贵族,为什么会支持嬴师隰,原因自然也很简单:因为当时掌权的那位太后,严重侵害了他们的利益,所以他们自然想再拥立一个国君,以此来维护自己的利益。

正是因为这样的历史原因,嬴师隰回国之后,身为庶长的菌改,直接亲自前去迎接嬴师隰。而接下来,当那位太后派出军队,想要进攻嬴师隰这一行人的时候。军中的很多中高层官员,其实都是旧贵族出身,他们自然也都支持嬴师隰。

秦国内部曾有长达十年的乱局,“四代乱政”是怎么回事? 第9张

所以,军队派出去之后,很快,军中就开始流言四起。在那些旧贵族的暗示下,大部分士兵迅速倒向嬴师隰。此后,大家一起杀回秦国首都,很快就控制了京城,继而干掉了那位太后和秦出公,并且拥立了嬴师隰继位,这就是秦献公。

如果按照正常的剧本,这样的秦献公,继位之后,肯定也是大权旁落。绝大多数的权力,应该都会落入到那位庶长菌改手里才对。但有意思的是,秦献公即位之后,却展现出了一系列高超的手腕,很快就稳住了局面,避免了被架空的风险。

此后,秦献公又以抵抗魏国为由,把秦国的首都从雍城搬到了栎阳。因为雍城已经做了秦国近三百年的首都,在雍城,旧贵族的势力最强大。而迁都栎阳之后,既可以通过和魏国的战争,逐渐控制住秦国的军队,又能摆脱那些旧贵族的影响,可谓是一举多得。

而经过秦献公的一套组合拳之后,他在秦国的威信,就算是暂时稳住了。此后,秦献公又带领秦国军队,不断对外征战,并且多次取胜。就连昔日大败秦国的魏国,也被他击败了。

如此一来,秦献公在秦国的威望,自然就更上一层楼。同时,他也逐渐完成了集权,控制住了秦国的军队。而那些秦国旧贵族,也只能向秦献公表示臣服。四代乱政的局面,到了秦献公这里,终于算是结束了。

另外,更重要的是,因为秦献公完成了集权,结束了四代乱政的局面。所以他去世之后,到了他的儿子秦孝公在位期间,才能大力重用商鞅,真正开始进行改革。如果没有秦献公的前期积累,秦孝公后来能不能完成变法,还真是一个未知数。

这就是秦国四代乱政的整个过程。从秦厉共公去世,一直到秦献公掌权,这期间一共经过了近六十年的时间。而这六十年的时间,无疑也是秦国历史上最为衰落的六十年。

秦国内部曾有长达十年的乱局,“四代乱政”是怎么回事? 第10张

那么,为什么昔日强大的秦国,在春秋战国交替的时代,会出现四代乱政的局面呢?这到底是偶然还是必然呢?

实际上,秦国之所以会内乱,其实还真的是一个必然趋势。因为自从春秋中期那位秦穆公去世之后,此后在整个春秋中后期,秦国的整体国力,一直在不断走下坡路。之所以会走下坡路,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晋国一直挡在秦国东边,秦国没有扩张空间。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如果一个国家,没有了扩张空间,国家利益这块蛋糕,就不会再扩大。能够扩张的时候,旧贵族们会坚决支持国君,尽量把蛋糕做的更大,因为这对大家都有好处。

但是一旦这个蛋糕没有了增长空间,演变成存量斗争的时候。那些贵族们再想多分蛋糕,就只能从国君手里去抢。而这样一来,国君和贵族之间,就不再是利益共同体,而是成了敌人。如此一来,贵族们为了争夺更多利益,联合起来对国君发难,自然也就很正常了。

这就是秦国四代乱政的真相。

而到了秦献公即位之后,因为秦国开始在对外战争当中胜利,而且昔日强大的晋国已经消失了,秦国又有对外扩张的空间了。所以在这之后,秦国的那些贵族,自然就开始再次支持国君,再次和国君抱团,努力对外扩张了。

说到底,都是为了各自的利益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