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百科 > 宋朝时期繁荣的文化发展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

宋朝时期繁荣的文化发展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

来源:曾经史    阅读: 3.08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宋朝时期繁荣的文化发展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下面本站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两宋是中国文化的繁荣时期,也是教育空前大发展时期,无论是学校的发达程度、文化的普及乃至学术空气的浓厚,都为前代所不及。这与文化的繁荣和经济的高度发展、科技创新的突破以及统冶者的文化政策分不开,但科举制也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有宋一代神童多、才女多、儒将多。所谓神童,即智力超常的儿童。在宋代,诸如王禹偁九岁、丘浚十岁、孔文仲七岁、蒋堂六岁、黄庭坚七岁会写诗、能作文一类的记载,比比皆是。

朝廷为选拔超常儿童,从宋太宗时起,专门设立了童子科。宋绶 、晏殊、姜盖、李欣、蔡伯俙等在宋真宗时,先后被赐予同进士或学究出身。

其中福建蔡伯俙年龄最小,只有三岁。此后,从仁宗朝到徽宗时,赐出身者20人,南宋高宗朝,求试者36人,授官者6人,孝宗朝,求试者74人,授官者7人,光宗朝,求试者17人。嘉熙元年(1237年) , 女童林幼玉应试合格,宋理宗下诏,特封濡人。

宋代神童较多,与当时不少人主张“教子当在幼”有关。这种教子在幼的观点导致了 各种小学的普遍创立,促进了文化的普及。

乡村小学数量太多,教师当中难免有滥竽充数者。如鄱阳(今属江西)千秋乡的李晟,就是个南郭先生。他“读书不多,年过五十,犹为人训蒙,两目浸昏,夜不能视一物”。

宋朝时期繁荣的文化发展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

谢深甫青年时代在家乡教书,自己“始不过读《兔园》耳”。 所谓《兔园》,无非是儿童读的有图画的故事书。

这类老师教学,自然笑话百出,甚至将“郁郁乎文哉”误念为“都都平丈我”。 曹元宠《题村学堂图》讽剌道:“ 此老方扪虱,众雏争附火。相当训诲间,都都平丈我。"乡间学童习以为常,居然拒不接受纠正。

当时入不禁感叹:”都都平丈我,学生满堂坐。郁郁乎文哉,学生都不来。”不过应当承认,这类学校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确实起到了普及文化的作用,并培育出不少人才。如王禹偁、王曾、苏轼、叶梦得、张孝祥、陈傅良等知名人士,儿童时代都上过乡校、村学。

当时," 途巷小儿听说三国","闻刘玄德败,颦蹙有出涕者, 闻曹操败,即喜唱快"。这恐怕也应视为民办小学、家庭教师普及文化的成果。

“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念形成于明末。与此相反,在宋代不仅“当时风尚,妇女皆知爱才”,而且在她们当中确实涌现出不少人才。 提起宋代的才女,人们立即会想到李清照及其《漱玉词》、朱淑真及其《断肠集》以及俗称苏小妹的苏洵幼女苏八娘。

在清人厉鹗《宋诗纪事》入选的诗作者中,妇女多达106人。至于其出身,也相当广泛,上自皇后,下至妓女。北宋人魏泰《临汉隐居诗话》称:"近世妇女多能诗,往往有臻古入者,王荆公家最众。”

如果说王安石因尊重妇女而受喝彩,那么程颐则以歧视妇女而落骂名,但程颐家里的妇女同样能文。他的母亲“好读书史,博知古今",侄女“自通文义”,“喜闻道义”、“发言虑事,远出人意”。

宋代才女较多,与当时并未完全剥夺妇女获得文化的权利有关。欧阳修编写《州名急就章》,他在序中自称,其目的在于”以示儿女曹"。朱熹“病《女戒》鄙浅",打算另编一部“以配小学书”。

妇女被作为教育对象,固然主要是为了向她们灌输三从四德的封建思想,但教育子女的重任主要落在作为母亲的女性肩上,也是个重要原因。如参知政事贾黄中博学多闻,宋太宗召见并称赞其母亲王氏“教子如此,今之孟母"。

参知政事苏易简才思敏捷,宋太宗询问其母亲薛氏:“何以教子,成此令器?"薛氏的回答是:"幼则束以礼让,长则教以诗书。”宋太宗夸奖道:“真孟母也!”

在“粗人以战斗取富贵"的五代,武将大多目不识丁。他们极端轻视文化,喋喋不休地说:“安朝廷,定祸乱,直须长枪大剑,至如毛锥子,焉足用哉!”,“文章礼乐,并是虚事,何足介意!”

宋代的武将观念发生了变化,他们一般都懂得“将不知古今,匹夫之勇,不足尚。”士兵起家的狄青“博览书史,通究古今",出身农家的岳飞“好贤礼士,览经史,雅歌投壶,恂恂如书生”。

宋朝时期繁荣的文化发展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 第2张

说到宋代的儒将,人们或许以为是专指范仲淹那样的率领军队的文臣。其实,狄青、岳飞这类"恂恂如书生”的武将,似乎也可称之为儒将,此外,如北宋中期的名将郭逵,青年时代就以好学闻名。他“日怀二饼,读《汉书》于京师州西酒楼上。饥即食其饼,沽酒一升饮,再读书。抵暮归,率以为常”。

宋真宗时官至侍卫步军副都指挥使的冯守信“虽在军旅,数以《孝经》、《论语》为人进说,人尚以儒者目之"。王安石称赞道:“自公在野,手不去经,率其所学,以抚戎兵。”

而杨亿则赞叹:“本朝武人多能诗。”宋初名将曹翰即借诗发牢骚,写下《退将》诗:"曾经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就连“初不知书”的韩世忠经过学习以后,“晚年也能作小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