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百科 > 李拔:清朝官员,我们能从他身上学到哪些精神财富?

李拔:清朝官员,我们能从他身上学到哪些精神财富?

来源:曾经史    阅读: 2.15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李拔(1713年-1775年),字清翘,号峨峰。四川犍为县玉津镇人,清朝官员。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进士。历任长阳、钟祥、宜昌、江夏知县,福宁、福州、长沙知府和湖北荆宜施道台。接下来本站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之先贤,今之楷模,修身求学,做官做事,他一样也没落下,他就是李拔。

当初记住他,对他的生平感兴趣是因为他的字“清翘”总让人想起“银翘解毒丸”,现在却又因为一个“峨眉峰”想起了他的号“峨峰”。

缘法这件事还真是有点妙不可言。

李拔:清朝官员,我们能从他身上学到哪些精神财富?

记忆这东西也是很奇妙,明明平时怎么也想不起的,但从“峨峰”开了头,后面的记忆也就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根本不需要再绞尽脑汁的去想了。

在我的印象之中,李拔几乎是个完美的人,无论是在他那个年代,还是放到现在,他的学识、人品、风骨、官声都算的上是一等一的人物,从他的身上,我领悟到了很多东西,并且成为了我的人生指导,伴随着我一直走到现在。

比如李拔在学习上的天赋与毅力。

李拔自幼聪慧好学,18岁就考中了秀才。之后曾经六应乡试,三赴会堂,一直到三十八岁才考中进士,先后的时间跨越达到二十年之久。

这一来展示了他的才华,在科举时代,没考中秀才的人无论多大年纪都叫童生,四五十岁甚至五六十岁考不中秀才,同等年纪考不中举人和进士的人都大有人在。

而李拔18岁就考中了秀才,这是他的聪慧;38岁考中进士,这就是聪慧加上坚韧了。

而令人惊奇的是,尽管我国古代亦有“耕读传家”的宝训,但李拔在读书的时候,也有类似于“勤工俭学”的经历,特别是在考中秀才之前,才年过十四岁的的他,还从事过“采樵”的工作,并且以此留有诗作:《洞子山》

玉洞沉沉别有天,

采樵深处白云连。

黄庭示我寻真诀,

忘却炎凉自大年。

从诗中看出,尽管条件艰苦,但是李拔还是非常乐观的,并且展现了宽广的胸襟和远大的志向。

我有时候喜欢把李拔的科举经历和“范进中举”放在一起读,再想想当年参加高考的经历,这种感触更为深刻。

而这也时刻提醒着我,当一个人遇到人生挫折的时候,应该怎样地去应对。

只有小聪明肯定是不行的,只有无畏的坚守也是不行的,只有聪慧加上坚韧,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李拔:清朝官员,我们能从他身上学到哪些精神财富? 第2张

李拔凭借着他的聪明豁达,乐观坚韧最终考中了进士,我也终于离开了家乡,看到了更广阔的的天地,但无论是对于一个人的人生,还是对于一个人的事业,这仅仅是开端而已。

如果有人仅仅把李拔当成一个“学霸”来看待,那么他就大错特错了。

李拔不仅仅会读书,他还会做人;他不仅仅会做人,他还会做官,而做官也不是他的终极目标,他最擅长的,还是做事。

一个既会做事,人品又好的人,很难不让人喜欢。

李拔的官宦生涯中,大部分时间是在做地方官,但一个好的地方官,首先要有好的人品,在这一点上,李拔几乎无可挑剔。

在他出任福州知府时,曾作《榕荫堂记》,其中有一段这样写道:榕为大木,尤荫十亩……(为官者)在一邑则荫一邑,在一郡则荫一郡,在天下则荫天下。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榕树只不过是一种很大的树,但是也可以在盛夏给人们带来十亩地大小的阴凉;作为官员,无论是管辖多大的地盘,无论到了什么地方,都要像榕树一样,荫泽辖区内的百姓,为地方谋福利。

其实像李拔这样,说出这种豪言壮语的人是很多的,但是像李拔这样言行合一,践行终身的人却不多见。

李拔在历任各地地方官的时候,劝课农桑,兴修水利,为辖区内的百姓做了很多好事,而且为官清廉,不但百姓交口称赞,就算是各级官员也要对其挑个大拇指,甚至出现了当李拔任期将满,就有其他地方大员前来“挖角”的情况。

这不由得让我想起另外一个大清官海瑞来,这倒不是贬低谁,只是海瑞的同僚们曾经凑钱为海瑞买官升职,为的就是将这尊神送走,别在这儿嚯嚯我们了。

这一比较,高下立判,李拔算是把一切都做到极致了。

而作为一名地方官,李拔还有一项殊荣,在他的官宦生涯中,曾经五次受到乾隆皇帝的接见。人生有此,即便没有做到“位极人臣”也算是“誉极人臣”了。

对于李拔的敬仰,我其实也是有一点遗憾的,李拔兴修水利时,曾经在江边亲笔题字,被镌刻在巨石之上,只是后来修建大坝的时候,由于水位上涨,真迹都淹没在水下了,没能亲眼观瞻。

李拔:清朝官员,我们能从他身上学到哪些精神财富? 第3张

不过这也没什么,我们已经从李拔身上得到了一生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

首先他是好学的,无论何时,要想做一番事业,就必须先要强大自己,学习是必经之路。

通过学习,他不但拥有了丰富的学识,同时还磨炼了自己的意志,陶冶了自己的情操,让他变成了一个品行合一的人。

他能学以致用,让书本的知识成为造福辖区百姓的助力,他为官清廉,却又能和同僚保持良好的关系,或许更大的协作力量。

他的为人处世能力,不仅仅适用于他的那个年代,同时也能给予我们很多的启迪和反思。在他的身上,我们能学到很多。

或许这些就是他留给我们最大的精神财富吧。

人生与事业总不是那么平顺,能读懂李拔,也许能给我们一些答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