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百科 > 李世民曾送给凌烟阁功臣萧瑀一首诗,是什么含义?

李世民曾送给凌烟阁功臣萧瑀一首诗,是什么含义?

来源:曾经史    阅读: 4.76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李世民曾送给凌烟阁功臣萧瑀一首诗,是什么含义?还不知道的读者,下面本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唐太宗李世民是历史上最值得称道的皇帝之一,虽然登上帝位的手段有瑕疵,但谁也不可否认,他是一位好皇帝,抛开“玄武门之变”的残酷,“天可汗”、“贞观之治”、“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像”等独特的标签,也都彰显了他的功绩和情义。

李世民的故事太多,本文聊聊李世民曾写过的一首诗,李世民并不以诗词闻名,在这方面,比乾隆皇帝可差远了,只不过,偶尔心怀感慨之余,会给几位信任的臣子赐诗,得到过他馈赠的有魏征房玄龄、萧瑀等人。

李世民曾送给凌烟阁功臣萧瑀一首诗,是什么含义?

这些人全部名列凌烟阁之中,算是李世民的亲信和心腹了,一般人肯定是得不到李世民的唱和的,本文想说的这首诗,是写给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榜上排名第九的宋国公萧瑀的,诗名《赐萧瑀》,全文如下: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简单介绍下萧瑀的生平,萧瑀在那个时代,也算是天潢贵胄,他是南北朝时梁朝的皇族,九岁时受封郡王爵位,隋朝建立后,梁朝归降,但萧瑀却没有一丝亡国皇族的窘迫,他自己娶了隋文帝的老婆、独孤皇后的侄女不说,他的姐姐还嫁给了隋炀帝,也就是后来的箫皇后。

这样的关系,让他在隋朝时同样尊贵无比,不但如此,因为娶了独孤皇后的侄女,让他和后来的唐朝皇帝李渊也攀上了亲,李世民也要尊称他一声姑父,隋朝灭亡后,他又得到李渊亲笔信邀请,得以入朝为官,爵位是国公不说,还被委派掌管六部中重要的民部(户部),史载:

高祖乃委以心腹,凡诸政务,莫不关掌。高祖每临轩听政,必赐升御榻,瑀既独孤氏之婿,与语呼之为萧郎。《旧唐书·萧瑀列传》

由此可见,萧瑀虽然身为隋炀帝的小舅子,但李渊对其依旧宠信有加,视为心腹之臣,在武德朝能有如此待遇的,仅仅有裴寂、萧瑀、秦琼寥寥数人而已。这样的重臣自然逃不过后来的夺嫡之争,而萧瑀自始至终都是站在李世民这边的。因此,在李世民赐诗给他时,还说过一番话:

武德六年以后,太上皇有废立之心而不之定也,我当此日,不为兄弟所容,实有功高不赏之惧。此人不可以厚利诱之,不可以刑戮惧之,真社稷臣也。《旧唐书·萧瑀列传》

对于夺嫡之争来说,一般重臣都不会轻易表态的,特别是官做到萧瑀这个地步,加上他特别的身份,只要保持中立,任何人上位都不能轻视他,他也不是秦王府的臣子,还是李世民的长辈,但他就是坚决支持李世民。

即使李世民在李建成的压迫下,几乎将一败涂地之时,也不改初衷。李建成多次收买,都没能把萧瑀拉到自己一边,这在李世民即将夺嫡失败的情况下,相当不容易,毕竟,如果得罪了未来的皇帝李建成,即使身份超然,穿小鞋也是一定的,要不是李世民孤注一掷后成功上位,萧瑀的未来一定很难看。

故而,李世民登基后,很感激萧瑀当初的坚持,写了《赐萧瑀》这首诗给他。不过,李世民在写诗时,估计是随兴而发,并没有考虑是否不妥,这首诗的前半段“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很不错,成为流传至今的名句,但这首诗的后半句“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却有所歧义。

后半句翻译成白话文的意思大概是:“一勇之夫怎么懂得正义的道理,而智者的内心里必然怀有忠君为民的仁爱之情”,李世民为表扬萧瑀,把武勇之人说成是无义之人,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和李世民崛起的实际情况,是不合适的。

李世民曾送给凌烟阁功臣萧瑀一首诗,是什么含义? 第2张

唐朝有别于后来的宋朝,并不歧视武勇之人,最重要的是,在李世民崛起的历程中,武勇之夫可是有不少曾为他抛头颅、洒热血,立过超级功勋的,多得不说,就说罗士信(演义中罗成原型)和尉迟敬德,两个典型的武夫,出身卑微,没什么文化,但谁敢说他们无义?

武德五年,李世民征讨刘黑闼时,罗士信在明知洺水城守不住,且无法准确获知援军什么时候能到来的情况下,亲率二百军士进入洺水城这个被刘黑闼大军围困的死地,以数百人硬抗刘黑闼大军,被俘后拒绝投降,就死在李世民眼皮子底下,李世民后来给他的谥号就是“勇”,他能是“勇夫安识义”?

尉迟敬德更不用说,完全是李世民的死忠,头号打手,几次救了李世民的性命不说,在“玄武门之变”中,他的功劳可属第一,连长孙无忌都不能跟他相比,李世民的这句“勇夫安识义”,要是深究的话,尉迟敬德能不伤心?

当然,李世民写诗时,估计也是无心之言,为了衬托萧瑀的德行,下意识拿了武勇之人对比,无意中贬低了一群功臣,毕竟,李世民并不擅长诗词小道,不会精心去打磨诗句,也不会有人敢于去指责他,至于萧瑀,就更不会在乎了,文臣和武将一定是对立的,在他心中,这个比喻没准是相当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