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百科 > 魏延能和韩信相提并论吗?他的能力如何?

魏延能和韩信相提并论吗?他的能力如何?

来源:曾经史    阅读: 2.79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魏延(?~234年),字文长,义阳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深受刘备器重。下面本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魏延到底有多牛?他可以和韩信相提并论吗?

下面这段摘引值得玩味。

孔明唤众将商议曰:“今魏兵来追,必然死战,汝等须以一当十,吾以伏兵截其后:非智勇之将,不可当此任。”言毕,以目视魏延。延低头不语

诸葛亮暗示魏延,夸魏延是智勇之将。但魏延低头不语,就是不鸟他,为什么呢?

魏延能和韩信相提并论吗?他的能力如何?

魏延憋着一口气呀!他心里堵得慌,不禁回忆起和诸葛亮的恩恩怨怨:

第一次见面,魏延救黄忠,杀韩玄,献长沙,立下献城大功。

他一心想追随刘皇叔。可诸葛亮硬说他脑后有反骨,差点要了他的脑袋。究竟是安了什么心?

看诸葛亮的话,是多么的想当然……

孔明曰:“食其禄而杀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献其地,是不义也。吾观魏延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故先斩之,以绝祸根。”……

古人云: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魏延这样做是脑后长反骨,那么张松呢?法正呢?孟达呢?

张松献地图,明显是背主求荣,法正亦然。孟达几度反水,可谓“倒戈将军”。

魏延能和韩信相提并论吗?他的能力如何? 第2张

事出反常必有妖!

两人素未谋面,猜测是早年诸葛亮隐居隆中时,和水镜先生等谈论荆州英雄,就听说魏延能力强,本领大,但桀骜不驯,所以极力打压,想让魏延听话。(也有人讲魏延就是曲阿小将)

幸好,先主刘备有识人之能,重用了魏延。直至白帝城托孤,魏延牛刀小试,帮先主刘备夺下西川,立下不世战功,令人刮目。

“人人奋勇,个个当先”,魏延一贯喜欢抢功劳,表现非常积极,试问,争夺天下,哪有君主不喜欢这样的人才?

三国演义中,魏延不仅明着和黄忠争功劳,暗中葭萌关还要夺张飞的功劳。刘备是看在眼里,喜在心中。

1,明着和黄忠争功。

第六十二回 取涪关杨高授首 攻雒城黄魏争功

魏延对黄忠说:

老将军年纪高大,如何去得?小将不才愿往

虽然争功失利,但刘备依然非常袒护他。

黄忠安下寨脚,径来见玄德,说魏延违了军令,可斩之。玄德急召魏延,魏延解泠苞至。玄德曰:“延虽有罪,此功可赎。”令魏延谢黄忠救命之恩,今后毋得相争

2,暗里和张飞争功。

第六十五回 马超大战葭萌关 刘备自领益州牧

哨马先到关下,正遇杨柏。魏延与杨柏交战,不十合,杨柏败走。魏延要夺张飞头功,乘势赶去

自刘备得了西川,大封文武,魏延的地位急剧上升,被封为扬武将军,从下文的排名看,风头盖过了马超。

魏延能和韩信相提并论吗?他的能力如何? 第3张

诸葛亮为军师,关云长为荡寇将军、汉寿亭侯,张飞为征虏将军、新亭侯,赵云为镇远将军,黄忠为征西将军,魏延为扬武将军,马超为平西将军。孙乾、简雍、糜竺、糜芳、刘封、吴班、关平、周仓、廖化、马良、马谡、蒋琬、伊籍,及旧日荆襄一班文武官员,尽皆升赏

汉中之战,魏延为刘备立下赫赫大功,差点杀了曹操。

忽一彪军撞至面前,大叫:“魏延在此!”拈弓搭箭,射中曹操。操翻身落马。延弃弓绰刀,骤马上山坡来杀曹操。刺斜里闪出一将,大叫:“休伤吾主!”视之,乃庞德也

刘备当了汉中王,封关张赵马黄为五虎将的同时,对草根兼降将的魏延高看一眼,封魏延为汉中太守。一个令张飞都眼馋的职位。

把蜀汉的心脏,心腹要地就这么交给了魏延,难道不怕他脑后的反骨吗?

是的,地位不同,看法不同。

刘备能慧眼识人,因为他是君主,和刘邦一样,要招揽能人异士,比如张良,萧何,韩信等等为他打江山。而魏延在刘备眼中,有勇有谋,能力超群,是他的爱将。

看,魏延对刘备立下的誓言,气吞万里如虎,古之韩信莫过如此。

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而至,请为大王吞之

而作为丞相诸葛亮,更多的是考虑统御,稳固自己的地位,以加强自己的威信和权势。所以他需要听话的属下,他重用的蒋琬,费祎,董允包括降将姜维等人。

魏延能和韩信相提并论吗?他的能力如何? 第4张

马谡看就是个很明显的例子。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白帝城托孤,弥留之际,人都快死了,刘备还屏退旁人,对诸葛亮说马谡不可重用,可见对此事的重视。

而诸葛亮对刘备的遗言抛之脑后,重用言过其实的马谡去守街亭,结果自食苦果。其目的显而易见,是为了培植亲信。

看手下大将陈式是如何笑话他的:

式笑曰:“丞相若果多谋,不致街亭之失!”

写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子午谷奇谋,兵家历来争论不休。

下面是三国演义原文:

魏延上帐献策曰:“夏侯楙乃膏粱子弟,懦弱无谋。延愿得精兵五干,取路出褒中,循秦岭以东,当子午谷而投北,不过十日,可到安长。夏侯楙若闻某骤至,必然弃城望横门邸阁而走。某却从东方而来,丞相可大驱士马,自斜谷而进。如此行之,则咸阳以西,一举可定也。”孔明笑曰:“此非万全之计也。汝欺中原无好人物,倘有人进言,于山僻中以兵截杀,非惟五千人受害,亦大伤锐气。决不可用。

诸葛亮不用魏延之计,结果魏延是怏怏不乐。

魏延能和韩信相提并论吗?他的能力如何? 第5张

笔者不是兵家,没有发言权。但兵法云:

兵者,诡道也。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个人观点,还是非常赞同魏延的计谋,因为只要有百分之五十的胜算,那么一切都值了。

要知道,蜀汉的北伐,存在的最严重的问题,是粮食军备供应不上,“蜀道难,难以上青天”,所以诸葛亮挖空心思的陇西抢麦,制造木牛流马,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形势明显对蜀汉不利,要想取以弱胜强,只有精兵简阵,采用奇袭。

作为身经百战的上将,魏延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和随机应变能力,(如换成其实将领,不要说王平廖化之辈,就算赵云姜维,也比不上魏延,就好比同样守街亭,把马谡换成魏延,其结果会是天壤之别)。带五千精兵效仿韩信的暗渡陈仓,这五千人马在其他人手里,也许起不到多大作用,但魏延和韩信一样,很会用兵,喜欢出奇制胜,就可能把这盘棋走活。虽然弄险,但有一定的成功几率。后来邓艾的偷渡阴平成功,和此计如同一辙。

下面是兵家的看法。

毛主席的观点:

在书的一边曾批注了五个字:“此计太悬危”

因此,有好多读者想当然的认为,毛主席对计出子午谷持否定态度。

毛主席老人家也只是说此计太悬,并没有说不可行,因为谁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朱德总司令是明显赞同魏延的观点:

他是这么评价这个问题:“按当时情况,魏延建议孔明率主力出斜谷,自己率兵出子午谷直插长安,两路人马夹击魏兵是正确的。司马懿也是这种主张:若吾用兵,从子午谷径取长安,早得多时矣。”(出自《文史杂志》:朱德与三国志)

最会打仗的粟裕也持赞同的观点:

“诸葛亮是一位政治谋略家,打仗不行,更算不上军事家!...六出祁山,当时魏强蜀弱,而他采取正面推进相持,怎么能以弱胜强呢?人说诸葛一生唯谨慎,从军事上来看是不敢用奇兵,不会打仗”。(《粟裕研究文萃》第五集,第183页)

因为没有被采纳,孰是孰非,不必再多作争论。但至少魏延的计出子午谷是存在一定可性的。

诸葛亮对魏延的一口否定,看似是对战略战策的一次分歧,但其背后掩盖的真相,却是蜀汉阵营的将相严重不和。

诸葛亮不放心魏延,他认为魏延有反骨,让魏延带兵奇袭,失败了他要承担主要责任,成功了,魏延立有大功,就会更狂,不把他放在眼里。

魏延能和韩信相提并论吗?他的能力如何? 第6张

再者,他怀疑魏延有野心,一里拿下长安,手中握有兵权,自立为王也不是不可能。

而魏延,由于刘备的破格提拔,早在建兴八年,就已经是前军师,征西大将军 假节 南郑侯了。

假节,这个权力很大,可以先斩后凑,魏延位高权重,论地位仅次于诸葛亮。

而诸葛亮对于魏延的态度是:“有眼不识金镶玉”,选择性的忽略魏延的才能,把他当成一般的战将使用。只有碰到碰骨头,比如万夫莫敌之勇的王双,魏之名将张郃,用得着他时,才会捧他一下。比如守街亭,明知其能,却没给魏延机会,明捧暗贬,不于重用。

延曰:“某为前部,理合当先破敌,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孔明曰:“前锋破敌,乃偏裨之事耳。今令汝接应街亭,当阳平关冲要道路,总守汉中咽喉:此乃大任也,何为安闲乎?汝勿以等闲视之,失吾大事。切宜小心在意!”

用不着魏延时,又像防贼一样防着魏延。发自内心的对魏延不放心。

“此人(指魏延)勇有余。而心不正。若一朝无孔明,彼必为祸。孔明岂未知耶?

孔明叹曰:“真聪明之主也!吾非不知此人。为惜其勇,故用之耳。”

魏延是堪比韩信的杰出军事天才,得到先主刘备的赏识,从底层脱颖而出,成为五虎上将死去后的武将第一人,有着他的孤傲。

韩信就是怨恨项羽不重用他,只让他当个执戟中郎将,军事才能得不到发挥。才反水投奔的刘邦。

魏延也是这样的人,当初韩玄怪其傲慢少礼,不肯重用。才投了刘备。

魏延能和韩信相提并论吗?他的能力如何? 第7张

而诸葛亮重用谁都不重用魏延(包括他的死对头杨仪),难免他口出怨言。

比如当廖化立功受赏时,却忘记了他魏延。

廖化献上金盔,录为头功。魏延心中不悦,口出怨言。孔明只做不知。

又比如在背后嘲笑诸葛亮,

魏延想起孔明向日不听其计,亦笑曰:“丞相若听吾言,径出子午谷,此时休说长安,连洛阳皆得矣!今执定要出祁山。有何益耶?

诸葛亮死了,魏延还在抱怨:

延怒曰:“丞相当时若依我计,取长安久矣!吾今官任前将军、征西大将军、南郑侯,安肯与长史断后!“

诸葛亮和魏延的将相不和,相互猜忌,严重削弱了蜀汉阵营的实力。

诸葛亮死后,魏延认为机会来了,曾说:丞相死了,还有我魏延呢。话中透着满满的自信,理所当然的认为,他的军事才能不在诸葛亮之下。

三国志在魏延传末尾说:原本魏延不是要降魏,只是想杀杨仪。本人大家都以为,诸葛亮死了,应该由魏延来替代,当三军统领。

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仪等。平日诸将素不同,冀时论必当以代亮。本指如此。不便背叛。

韩信遭吕后陷害,身死未央宫。其军事才能很高,情商反而很低,政治上极不成熟。而魏延犯了同样的毛病,性格孤傲,不合群,喜欢争功,一个字“狂”,得罪了一大群人。魏延的结局和韩信一样,同样是可悲的,不光祸灭三族,还落了个谋反罪名。

长史杨仪的无耻,让魏延的美梦化为泡影,也葬送了蜀汉阵营翻盘的最后一点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