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百科 > 同样是辅政大臣,李严的权利一点点被诸葛亮剥夺是因为什么?

同样是辅政大臣,李严的权利一点点被诸葛亮剥夺是因为什么?

来源:曾经史    阅读: 1.24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刘备去世的时候,指定了两个辅政大臣,就是诸葛亮李严。这是今天本站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国志·先主传》中记载:

同样是辅政大臣,李严的权利一点点被诸葛亮剥夺是因为什么?

先主病笃,讬孤於丞相亮,尚书令李严为副。

另《三国志·李严传》中记载:

三年,先主疾病,严与诸葛亮并受遗诏辅少主;以严为中都护(相当于大都督),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

李严在前一年才刚刚被刘备提拔为尚书令之后,马上又高升为辅政大臣,被授权“统内外军事”,可谓是走上了人生巅峰。

可仅仅七年之后,即蜀汉建兴八年(公元230年),本应该跟诸葛亮平起平坐的李严,就变成了诸葛亮的小跟班,《三国志·李严传》中记载:

八年……亮命严将二万人赴汉中。亮表严子丰为江州都督督军,典严后事。亮以明年当出军,命严以中都护署府事。

刘备死的时候,李严也是中都护,但职责是“统内外军事”,七年后,诸葛亮重新任命他为中都护,职责却变成了“署(丞相)府事”。

一个是在遭遇战事时,有权力统领全国军事力量,指挥蜀汉军队对内、对外作战。一个是变成了丞相府名义上的属官,诸葛亮让他干嘛,他才能干嘛。

由此可知,李严在刘备死后,在政治及权力上,被诸葛亮打压得有多惨。

同为辅政大臣,李严为何在诸葛亮的步步紧逼下毫无还手之力?

李严甚至一度还写信去讨好诸葛亮,劝说其“受九锡,进爵称王”。

这个态度,完全失去了刘备想让他制衡、或者配合诸葛亮辅佐后主刘禅的初衷。

诸葛亮的政治手段当然厉害,底气也比李严足,蜀汉政权内部掌权的荆州派系几乎都是听他的。

但让李严面对诸葛亮的政治权谋攻势时,无法你来我往交锋的根本原因,还是刘备种下的因。

刘备在安排李严的具体职责中,有“留镇永安”这个指示。

同样是辅政大臣,李严的权利一点点被诸葛亮剥夺是因为什么? 第2张

刘备为什么这么安排?

或许是,刘备担心辅政大臣在一起共事,会起比较严重的矛盾和冲突,影响到蜀汉的平稳。

也或许是,当时蜀汉内部人才凋零,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刘封等元老战将都死了,在永安这个防备东吴的战略区找不到合适的人选镇守。

不管刘备是怎么想的,可让李严“留镇永安”的安排,却让两位辅政大臣之间的权力平衡,注定被打破。

李严失去了在中央决策层面跟诸葛亮掰手腕的可能,也只能被动接受诸葛亮一方的打击。

刘禅登基后,在李严已经是尚书令、中都护的官职上,又给他加了一个官:“建兴元年,封都乡侯,假节,加光禄勋。”

如此,李严既是全国军队的统帅(中都护),又是政府二把手(位居丞相之下,但和丞相府无统属关系),还成为了皇宫大内的宿卫总管(光禄勋)。

军、政、皇宫警卫三大权力于一身,李严不可谓不是位高权重。

可这些职责和权力,全部需要李严人在成都才能行使,只能留在永安的他,这些权力就全部变成了虚幻。

反观诸葛亮,获得的实际职位,不但在李严之上,刘备死前,诸葛亮已经是:“丞相录尚书事,假节。张飞卒后,领司隶校尉。”

刘禅登基后,诸葛亮还给自己加了“开府治事”和“益州牧”的权力和官衔,全国上下,所有的官员都得听他的。

最重要的是,诸葛亮人在成都,所有权力都是实打实的,他还能以皇帝的名义给李严下绊子,很轻易地就能把李严的权力给剥夺。

李严是中都护?没关系,诸葛亮北伐前,就把李严改任为前将军(关羽曾经的职位)。

前将军的职责或是掌管驻扎在国都的禁军,或是在边境重要地区统兵,但失去了战时全国军队的指挥权。

李严人在永安,不可能在成都统管禁军,这个权力,诸葛亮给了亲信向宠(北伐前迁其为中领军)。

这样一来,相当于把李严降格成了地方诸侯。

而且,连前将军应该拥有的开府权力也直接忽略了,不给。

李严是光禄勋?没关系。诸葛亮在《出师表》中,直接给刘禅安排了新的皇宫宿卫大臣,即郭攸之、费祎、董允: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至于李严的尚书令一职,诸葛亮本就是“丞相录尚书事”,就更不用说了。

北伐前,诸葛亮还把陈震升为尚书令,李严的这个估计就没了。

李严面对职位的调整和无法行使权力,能怎么办?他在永安,根本就是无计可施。

同样是辅政大臣,李严的权利一点点被诸葛亮剥夺是因为什么? 第3张

对于政治上毫无抵抗能力的李严的轻蔑及忽视,在诸葛亮的《出师表》中也有体现,文中有这么一段话:

亲贤臣,远小人......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按照当时的职位,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说的是郭攸之、费祎、董允、陈震、张裔(丞相府长史)、蒋琬(丞相府参军)等人。

这些人才是诸葛亮眼中的“贤臣”,当时没有任何罪过,且是刘备遗命的辅政大臣李严,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提都没提。

至于李严是不是《出师表》中所提的“小人”,或许是,或许不是。

在这种情况下,并且,李严驻扎永安要抵挡的东吴方向,又因为诸葛亮主导的跟东吴的结盟,没有了战争的可能,时间一长,李严估计就被废了。

李严想回成都,诸葛亮只需要拿出刘备的遗言“留镇永安”,就让他只能老实待在地方上。

李严也挣扎过,既然不让去成都,在地方上多给些权力也不是不行。

李严曾想把益州一分为二,他自己担任划分后的巴州(包括巴郡、巴东郡、巴西郡、江阳郡、涪陵郡等地)刺史,诸葛亮当然也不会同意。

去成都不让,在地方上除了修桥铺路,也没有其余事可干。

如此困难局面,也难怪不甘寂寞的李严会写信去讨好诸葛亮。

还在知道诸葛亮要北伐后,积极的联系孟达,劝说其反魏,无非是想引起诸葛亮的重视。

诸葛亮倒是终于对李严予以了重视,但不是调他去成都,而是让他去汉中,到诸葛亮眼皮子底下来做事。

于是有了:“亮命严将二万人赴汉中......命严以中都护署府事。”

为安李严的心,诸葛亮不但重新让李严当了中都护,还让李严的儿子李丰接替他在地方上的职务。

当然,此中都护,也非彼中都护了。

刘备当初就是看中了李严几次以数千兵力完胜数万盗匪的战绩,认为他在军事上有才能,所以委以重任。

可李严辛辛苦苦带着两万精锐来到汉中后,诸葛亮却不让他上战场,而是让他搞后勤,运粮草。

堂堂辅政大臣替诸葛亮打下手不说,还是干些吃力不讨好的活计。

李严的心态终于崩了。也终于在公事上给诸葛亮留下了把柄,《三国志·李严传》中记载:

九年春,亮军祁山,平(到汉中后,李严改名李平,大概是平定北方之意)催督运事。秋夏之际,值天霖雨,运粮不继,平遣参军狐忠、督军成籓喻指,呼亮来还;亮承以退军。平闻军退,乃更阳惊,说“军粮饶足,何以便归”!欲以解己不办之责,显亮不进之愆也。又表后主,说“军伪退,欲以诱贼与战”。亮具出其前后手笔书疏本末,平违错章灼。平辞穷情竭,首谢罪负。

此前,李严的权力一点点被剥夺,职位一点点被调整,还可以说诸葛亮是以势压人,多少要给李严留点面子,这一次,就很干脆了,李严被一撸到底:“乃废平为民”。

同样是辅政大臣,李严的权利一点点被诸葛亮剥夺是因为什么? 第4张

至此,李严的政治前途彻底玩完,直到其去世,都再也没有被起用。

纵观李严被刘备任命为辅政大臣后的起伏,长期待在地方上,是他无法跟诸葛亮抗衡的主要原因。

这口锅,让李严“留镇永安”的刘备要背一半。

当然,李严在蜀汉政权内部的政治基因,也先天不足,他是降将。

而且,李严虽然也是荆州人,可因为长期不在荆州为官,跟蜀汉政权内荆州派系的关系不那么亲密,跟益州本土派系又有天然隔阂。

以至于遇到政治斗争时,李严无法拉帮结派,肯定不会是荆州派系的首脑诸葛亮的对手,双拳难敌四手嘛。

唯一对他来说好的方面是,诸葛亮没对他下死手,不像曹魏和东吴的辅政大臣之间的你死我活,如司马懿干掉曹爽、孙峻干掉诸葛恪。

相比起曹爽家族和诸葛恪家族,李严及其家族的结局算是好了很多,诸葛亮即没有杀他,还在他被贬后,继续任用他的儿子。

李严还能全身而退,就很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