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百科 > 魏征的官职是谏议大夫兼尚书左丞,为什么可以驳回皇帝的诏令?

魏征的官职是谏议大夫兼尚书左丞,为什么可以驳回皇帝的诏令?

来源:曾经史    阅读: 1.78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本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魏征一个谏议大夫为什么可以连续几次驳回唐太宗的诏令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贞观元年(627年),唐太宗接受宰相封德彝的建议,发布了征召中男(十六岁到二十岁的男子)入伍的诏令。而魏征认为这是“竭泽而渔”,连续数次驳回这个诏令并当面抗争,最终没有让唐太宗犯下大错。此事也是贞观之治的著名历史佳话。

不过这里有个问题,魏征在贞观元年的官职是谏议大夫兼尚书左丞。谏议大夫主要是负责提建议,尚书左丞则是尚书省的行政官员,都没有驳回皇帝诏令的权力。那么魏征凭什么可以连续几次驳回唐太宗的诏令呢?

魏征的官职是谏议大夫兼尚书左丞,为什么可以驳回皇帝的诏令?

唐朝中央决策程序为“三省制”,即中书省起草、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朝廷的任何正式命令都要按照这个程序制定,其中门下省拥有可以驳回皇帝诏令的权力。不过这个驳回诏令的权力只有正副长官才有,门下省的其他官员是没有的。

唐朝门下省的正长官为侍中,副长官为黄门侍郎,魏征担任的谏议大夫虽然也是门下省官员,但没有驳回皇帝诏令的权力。而魏征之所以可以连续几次驳回唐太宗的诏令,是因为当时门下省的负责人是唐初四大名相之一的王珪

“玄武门之变”后,唐太宗将李建成的臣属也都收为己用。而除了魏征之外,这些建成旧臣中影响最大的就当属王珪了。贞观元年八月,时任门下省侍中高士廉(长孙皇后的舅舅)犯法被贬,门下省的事务便由时任黄门侍郎的王珪负责。

魏征的官职是谏议大夫兼尚书左丞,为什么可以驳回皇帝的诏令? 第2张

对于征召中男入伍的诏令,王珪和魏征一样是反对的。于是当诏令发布的时候,王珪便在魏征的鼓动和支持下拒绝在诏令上署名,也就是驳回诏令。而唐太宗知道征召中男入伍的头号反对者是魏征,要“擒贼擒王”,所以也没有找王珪谈话。

综合来讲,魏征能够连续几次驳回唐太宗的诏令,依靠的是唐朝“三省”的制度和门下省长官王珪的大力支持。但是由于各种原因,魏征在这个历史轶事中光芒四射,而王珪的光芒却被掩盖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