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百科 > 大都政变简介 大都政变影响

大都政变简介 大都政变影响

来源:曾经史    阅读: 2.26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大都政变,1307年正月,成宗铁穆耳驾崩,年仅42岁。因皇太子早亡,皇位空悬,因此成宗之死引发了一系列宫廷流血冲突。

大都政变简介 大都政变影响

斗争的焦点在成宗继承者,又以武宗的即位告终,故学界多以“成武授受之变”特指1307年的这场政治血案。

本文以正本溯源为思路,着重于分析参与成宗死后大都政变中对立各方形成的前因后果,以及背后的实质冲突,以寻求对这一事件历史意义的客观认识。

大都政变简介 大都政变影响 第2张

  元成宗元武宗元仁宗叔侄三人

 糊涂皇帝与“省台之争”

“成武授受之变”中臣僚间的两股对立力量,早在成宗朝便已形成。

号称善于守成的元成宗,并不是一个“特别明白”的皇帝,其“垂拱而治”的本质不过是昏聩。

大德三年(1299年)二月成宗训示六部官言:“汝等事多稽误,朕昔未知其人为谁。今既阅视,且知姓名。”(《元史成宗纪》)可见他亲治天下的早期,甚至也搞不清六部尚书姓甚名谁。 元成宗

元成宗铁穆耳(蒙古语:ᠲᠡᠮᠦᠷ,鲍培转写:Temür,西里尔字母:Төмөр;[2]1265年10月15日-1307年2月10日),是元朝第二位皇帝,蒙古帝国第六位大汗,1294年5月10日—1307年2月10日在位,在位14年。元世祖孙、太子真金第三子。清代乾隆晚期乾隆帝命改译辽、金、元三史中的音译专名,改译特穆尔[3],今日学界已无人使...

他的首相完泽书法颇精,《元史》谓“能处之以安静,不急于功利”。然而,这对昏君庸臣搞出的最大名堂,是丧师辱国的八百媳妇之征。

缘由是完泽觉得“江南之地尽世祖所取,陛下不兴此役,则无功可见于后世。”(《元史董士选传》)故所谓“不急于功利”不过是史家对传主当政庸碌无为的讳饰。

昏君庸臣固然糊涂,花钱的功夫却不差,自然需要创收。

自世祖以来,“理财”虽已成众矢之的,然却不能不理。主导大德年间财政局面者,是元初名臣赛典赤·赡思丁的长孙伯颜(继赛典赤名号),以及宿卫出身,奉敕学“回回法”的大兴人梁德珪(即《宰相年表》中梁暗都剌)。

“赛梁柄政”(史称)的主要政举不外乎“开源节流、整顿吏治”八字。

省臣们首先多次提醒成宗赏赐诸王的额度应予以控制。又在江南打击寺观侵占户籍,仅在释教总统杨琏真迦名下查抄出的隐匿户口就有50万之多!省臣们还整顿了选官之法,使其更加制度化。

赛、梁与八都马辛、阿里等助手主政的中书省,与世祖朝的阿、桑党人一样承载了扩充国库的使命,同样也背负了舆论的主要骂名。扮演前朝安童角色的是左丞相“答剌罕”哈剌哈孙,是大德抵制“理财”的领袖和柱石,担当了监察御史为主的言官对中书施政方针不休攻讦的背后支持。

大德七年(1303年)三月,御史台以受贿为由,一次弹劾伯颜、梁德珪、段真,八都马辛等八名宰相,几乎将整个中书省一网打尽。(《元史·成宗纪》)

“受贿”这一罪名,实为党同伐异的借口而已:前月同样的指控也降临在完泽身上,却“不报”。

省台之争,也非汉法与回回法的冲突,获罪的的执宰中有多名汉人,以及“汉”到骨子里的畏吾儿人,赵孟頫的好友硕儒阿剌浑撒里。

世人亦时常忘记,世祖的理财首领回回人阿合马有郝祯、张惠为铁杆,举荐桑哥的则是南人大臣叶李。总之,八相罢黜标志着省台之争以御史台-左相方的完胜告终,完泽死后答剌罕荣升右相,大权在握。去罪的伯颜、梁德珪等再次入省但丧失权柄。

御史们明显并不满意,疾风骤雨的弹劾接踵而至,欲尽诛之而后快。或迫于压力,德珪不久以疾辞官,卒于家中,年仅四十六。

这名忽必烈着重培养的多重文化能臣,最终未完成先皇的期望。

成宗崩后,自大德七年浩劫中幸存的省党成员,毫无例外的站在了皇后一方,而哈剌哈孙则反之。从臣僚的站队情况来看,“成武授受之变”无疑是大德年间“省台之争”的延续,以及最后决战。

权力中心的两个女人

中国家庭里妯娌间的关系,是很微妙的,利益纠纷复杂的大家族更甚。

1307年政变既是朝臣们的斗争,也是两个女人——答剌麻八剌遗孀答己与铁穆耳之妻卜鲁罕之间的清算。

大都政变简介 大都政变影响 第3张

  答己

元初,忽必烈家族经历了一连串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家庭悲剧。世祖与察必的四个嫡子朵儿只、真金、忙哥剌、那木罕皆早父亲而亡。

真金三子中甘麻剌因口吃受母疏远(《史集》云铁穆耳与兄长甘麻剌比赛背诵必里克而取胜),风评颇佳的答剌麻八剌死在了29岁。次年,祖父将原属于真金的“皇太子宝”授予了幼子铁穆耳。

大德九年十二月(1306年初),成宗的独子德寿太子故去。铁穆耳后继无人,是诱发“成武授受之变”的直接原因。

《元史》云,德寿太子是成宗早薨的正妻失怜答里所生,而《史集》则记其母为不鲁罕。关于德寿与皇后的关系,宿卫出身的晚元官员杨瑀的《山居新话》中有一则逸闻:

适德寿太子病癍而薨,不鲁罕皇后遣使致言于师(胆巴)曰:“我夫妇以师事汝至矣,止有一子,何不能保护耶?”师答曰:“佛法譬若灯笼,风雨至则可蔽。若尔烛尽,则灯笼亦无如之何也。”

若此故事的确发生过,即使卜鲁罕只是德寿的继母,她也是从小抚养丈夫的独子,对其视若己出的。

皇后本人很可能存在不能生育的问题,失去德寿后,她面临的最大压力当来自于妯娌答己:裕宗真金孙辈里在中原的三人,均是答剌麻八剌之子。

阿木哥庶出,答己所生的海山与爱育黎拔力八达也都已成年,他们是成宗最亲近的后辈(亲侄),也是继承皇位的首选,不过那时的太后会是卜鲁罕吗?

解决问题的机会很快到来。大德晚期成宗多病,卜鲁罕“居中用事”,一度与哈剌哈孙合作取得了不错的反馈。

《元史》也未因卜鲁罕与后来的皇帝对立而降低对其处政的评价:“大德之政,人称平允,皆后处决”。当然,她在德寿故去次年即“谋贬顺宗妃答吉与其子仁宗往怀州。”将答己驱离权力中心。

一年后,久病的成宗驾崩,对卜鲁罕来说,丈夫的继任者决不能是“那个女人的孩子”。

但可供皇后结盟的其他宗室近支并不多,此时晋王府正处薄弱之际,真金长子甘麻剌已死,其子梁王松山在云南,新晋王也孙铁木儿仅十二岁。

世祖嫡孙辈中,因朵儿只早夭,那木罕无后,目前存世者仅有安西王兼秦王忙哥剌的诸子。也就是说,忙哥剌系的领袖阿难答,是她唯一可能的选择。

安西王的不归之路

阿难答只是“成武授受之变”中最不重要的势力,得知即将被扶上帝位的他,心中浮现的也许是父亲忙哥剌的未竟理想。

关注于安西王家族的研究者陈广恩教授认为,从各方面来看,忙哥剌觊觎帝位的野心是昭然的。

同时还列出不少依据,例如安西王府正殿的规制甚至超过天子居住大都宫城的正殿大明殿、忙哥剌死后其妻谋杀前来调查继任王相赵昞(世祖的亲信)无益于欲盖弥彰等等。(《元安西王忙哥剌死因之谜》)

阿难答时代的安西王府,经世祖、成宗朝的几次削弱,早已自辉煌的顶点跌落,非但没有《史集》所言的“十五万大军”,甚至其赶赴京城时,也是削减随从轻装而来,失败从这一刻起便已经决定了。

因为,实权人物右丞相哈剌哈孙早已与卜鲁罕离心离德,倾心于答剌麻八剌之子(相、后的矛盾在共治的大德末年已经凸显)——

“悉收京城百司符印,封府库,称疾卧阙下,内旨日数至,并不听,文书皆不署”。

使直系力量薄弱的卜鲁罕、左丞相阿忽台一党纵然临朝,得到的不过是一个停摆的政府。

最终,自怀州回京的仁宗与哈剌哈孙在后党计划逮捕自己提前一天发难,亲率侍卫、宿卫两路出发冲入大内即刻诛杀阿忽台、伯颜等,放逐卜鲁罕。

五月,阿难答与支持者宗王明里帖木儿在上都被赐死,卜鲁罕被赐死于东安州。

阿难答本人在“成武授受之变”所起的作用无异于傀儡,实在乏善可陈。

所以我们将更多篇幅,分配给澄清一则有关于他的谬闻——“阿难答是一名狂热的穆斯林,所以成武授受之变扭转了中国的伊斯兰化”。这种说法在酷爱猎奇的非专业历史爱好者间广为流传。

现有材料的说服力,其实很难证明阿难答真的拥有狂热的伊斯兰教信仰。、

阿难答皈依的事迹不见于任何汉文史料的记载,仅有波斯人拉施特《史集》的孤证,如此记述的原因恐怕只是奉承带领伊尔汗国走向伊斯兰化的合赞、完者都兄弟而已(拉施特也是改宗的犹太人)。

同时,拉施特书对安西王的其他描述,也与史实大相径庭。

西北大学的王宗维教授是国内最早注意到这点的学者(《元代安西王信仰伊斯兰教说质疑》 )。这一事实被指出之后,晚一些的研究者(陈广恩等),即使不敢彻底否定多年的通说,也不得不做出一些观点上的“妥协”,认为哪怕阿难答个人真的对伊斯兰教存在兴趣,做过宣誓与表白,其信仰也未必虔诚,更多是政治需求而已。

也就是说,阿难答无论如何都缺乏领导中国“伊斯兰化”的信仰基础。

“1307年政变”的后果,未必是正面的

探求1307年政变对元朝的国运真正有何重大影响,需要以史实为出发点,谨慎地展开设想。

依据笔者的推演,答己仁宗母子与哈剌哈孙一方惨遭诛灭对国家而言,未必是一件坏事,有两种不同的走向需要分别考虑。

首先,内战在所难免,答己长子海山手握元朝为防备西北察合台、窝阔台汗国设置的重兵,且已在和林以传统方式取得了漠北宗王的效忠。

可以预见的是,海山在得知卜鲁罕奉阿难答为帝时,会马上以一场库里台登位,继而南下讨伐后党。

军事质量与人才方面,后党朝臣对于侍卫亲军与行省军队的掌握未必牢靠,而海山麾下猛将如云(床兀儿等),无疑存在压倒性优势。

查看完整族谱元武宗的族谱

也就是说即便弟弟未能发难于大都,海山仅靠军事斗争也是赢面很大的。

不过后党掌握的资源更多,也并非全无希望。我们不妨分别讨论下海山与后党胜利后,可能施行的政策。

武宗夺取政权后的时政方针,应与现实历史中的“至大惟新”区别不大,其核心为铸造辅币使钱钞并行以对抗通货膨胀的政策。

政治稳定方面,由于对皇位继承问题埋下巨大祸根的“武仁授受”兄终弟及约定不存在,海山的长子和世㻋将会在遗留经世之臣的辅佐下继续武宗的经济改革。

而在现实世界线中,至大新政被仁宗尽废。

除复立科举颇得人心外,仁宗的统治,尤其是答己太后包庇其面首的胡作非为对国家的负面影响居多,以至于酿成震动国本的南坡弑君之事,直至泰定帝时才全面根除其祸害。

大都政变简介 大都政变影响 第4张

  至大年间的“大元通宝”铸币,钱钞并行是武宗“至大惟新”改革中的主要经济措施

后党胜利后的情形,“安西王将主导中国的伊斯兰化”已驳斥在先。

施政方针上,省派的幸存成员伯颜(可能由平章进为左丞相)、八都马辛至少会秉承大德年间“赛梁柄政”时的经世方针:控制滥赏诸王,清查户籍隐匿,严格选官制度等等。

政治继承稳定性方面,阿难答有一名健康的儿子月鲁帖木儿,同样基本不存在隐患。

虽然新世界线中,元朝恢复科举的时间存在不确定性,但必须承认的是,在这两个平行世界里,元王朝其实都会获得比“武仁授受”发生后更好的经济环境与更稳定的政治继承态势。

本文转载自全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