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百科 > 耗羡归公制度的意思 耗羡归公制度的影响

耗羡归公制度的意思 耗羡归公制度的影响

来源:曾经史    阅读: 6.25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耗羡归公(火耗归公),中央统一耗损比例来征收赋税。火耗是地方官征收钱税时,会以耗损为由,多征钱银。

简介

雍正二年七月推广全国,将明朝以来的“耗羡”附加税改为法定正税,并制度养廉银,用意在打击地方官吏的任意摊派行为。

此举集中了征税权利,减轻了人民的额外负担,增加了外官薪给,对整顿吏治、减少贪污有积极作用。但州县于额征火耗之外,又暗中加派,未能从根本上改善吏治。

耗羡归公制度的意思 耗羡归公制度的影响

  雍正帝推行火耗归公

 主要内容

耗羡归公是清雍正年间通过定火耗以增加各级地方官薪给的重要措施。清初承明旧制,官至极品俸银不过180两、禄米180斛,七品知县年俸仅45两。州县官员不能借以维持生活。于是有所谓“火耗”。火耗又称“耗羡”、“羡余”是正税之外无定例可循的附加税,也是默许州县官在收税时加征银两。

雍正二年(1724)降旨实行耗羡归公,同时各省文职官员于俸银之外,增给养廉银。各省根据本省情况,每两地丁银明加火耗数分至1钱数分银不等。耗羡归公后,作为政府正常税收,统一征课,存留藩库,酌给本省文职官员养廉。这一改革措施集中了征税权力,减轻了人民的额外负担,增加了外官的薪给,对整顿吏治,减少贪污有积极作用。但州县官于额征火耗之外,又暗中加派,不能从根本上改善吏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