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百科 > 诸葛亮和曹操都独揽大权 两人的评价为何完全不同

诸葛亮和曹操都独揽大权 两人的评价为何完全不同

来源:曾经史    阅读: 1.8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今天本站小编给大家带来曹操诸葛亮都是大权独揽,为何前者恶名昭著,后者备受赞誉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本站小编一起看一看。

曹操和诸葛亮是我国东汉末年的两大风云人物,也是明末批评家毛宗岗口中的“奸绝”和“智绝”。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通过半辈子的南征北战统一了原本处于混乱割据中的北方,最终官拜丞相、爵至魏王,成为了汉朝的实际掌控者。诸葛亮辅佐刘备建立蜀汉,同样官拜丞相,且在刘备去世时接受托孤,将蜀汉的军政大权揽于一身。

同样是大权独揽,同样是迟迟不还政于皇帝,但曹操自古以来一直承受着“曹贼”的骂名,被公认为窃权的奸臣,而诸葛亮则被誉为贤相,受到人们的称赞与歌颂。那么,造成前者恶名昭著,后者却名垂青史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首先,诸葛亮的权力是君主刘备所赋予,而曹操则名不正,言不顺。不管是古代还是今天,名正言顺都是相当被看重的,甚至古今中外许多战争都是找到了合适的理由之后才发动,否则就会被指责是“师出无名”。诸葛亮的丞相之位是作为蜀汉开国皇帝的刘备亲自册封,他日后坚持北伐也是在践行刘备的遗命,因此他就算独揽大权,那也是得到了刘备允许的。

诸葛亮和曹操都独揽大权 两人的评价为何完全不同

何况,据《三国志》记载,刘备在托孤之时曾经表示:“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尽管这句嘱托被许多人认为是刘备临死前在试探诸葛亮,但诸葛亮不但当场拒绝,且在刘备死后依然没有选择“自取”,已经足以证明他无心皇位,只是想要尽好自己辅佐蜀汉政权、实现刘备遗愿的使命。

相比之下,曹操之所以能够成为汉朝的丞相,靠的是自己强大的部队。当年汉献帝流离失所,曹操趁机将其迎至许昌,并牢牢控制起来,从此便以汉帝的名义四处征伐,且先后多次自导自演般地接受了汉帝给自己的册封和任命。很显然,曹操的权力并不是汉献帝自愿赋予,而是强行取得的,从名正言顺这一点看,他是完全不合格的。

第二点,正如上文所提到的那样,诸葛亮并不觊觎皇权,而曹操则有着对最高权力的追求和渴望。作为蜀汉百姓心目中的贤相和军队的实际掌控者,诸葛亮如果真的对皇位动心完全可以拿着刘备的遗言直接逼宫上位,然而,他却始终以臣子自居,对昏庸无能的刘禅保持着尊重。曹操则完全不同,他青年时期对汉室有着敬意,但在成长为枭雄后便成为了实力至上主义者。

对于曹操而言,汉献帝不过是自己标榜正统、号令诸侯的工具,因此他的专权才是真正让权力为自己所用,而非诸葛亮那样只是为了更好地调动国力,完成北伐的目标。当然,诸葛亮不肯放权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以刘禅的能力显然无法治理好蜀汉,这一点从诸葛亮死后刘禅宠信奸宦黄皓,荒废朝政就可以看出了。

诸葛亮和曹操都独揽大权 两人的评价为何完全不同 第2张

最后,我们不妨看看曹操、诸葛亮作为各自政权的领导者都干了些什么。建安十三年(208),曹操恢复了丞相制度,并由自己出任丞相,五年后,他获爵魏公,三年后又进位魏王。此时,曹操已经“冕十有二旒,乘金根车,驾六马,设五时副车”,仪仗规格和天子无异。在南征北战的同时,曹操从未忘记提高自己的待遇和地位。

再看看诸葛亮,作为蜀汉丞相,他先是于建兴三年(225)亲自率军前往偏僻荒芜的南中平定叛乱,随后又马不停蹄北上为北伐做准备。在《后出师表》中,诸葛亮曾表示自己南征时“并日而食”,也就是忙碌到两天才吃上一顿饭。另外,《资治通鉴》也记载诸葛亮北伐时的状态道:“诸葛公夙兴夜,罚二十以上,皆亲览焉;所啖食不至九升。”

由于事必躬亲导致的过度劳累和北伐无果的焦虑忧愁,诸葛亮最终病逝于五丈原,此前,他曾经上书刘禅表示:“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馀饶。至於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於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馀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等到诸葛亮去世,实际情况果然与他所说无二。

作为一国丞相,诸葛亮在成都的产业却只有八百株桑树,十五顷薄田,可以说相当简朴。稍微对比一下,曹操不但为自己修建了华丽的宫室,还拥有至少十余位姬妾,生了二十多个儿子。这样一看,两人谁是一心为国奉献,谁是利用权势地位尽情享受就显而易见了。

诸葛亮和曹操都独揽大权 两人的评价为何完全不同 第3张

综上所述,诸葛亮权力的来源名正言顺,且他并没有滥用职权,而是一心为国家付出。生活上勤俭朴素,为国家事必躬亲,这才是他备受赞誉的原因。曹操得到权力靠的是强悍的军队和对权力的驾驭能力,他大权独揽的目的并非为了朝廷,而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且在担任丞相期间,他觊觎皇权、满足私欲,这些都是人们批判他的原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