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百科 > 何进为什么会被称为“东汉帝国掘墓人”?详解其原因

何进为什么会被称为“东汉帝国掘墓人”?详解其原因

来源:曾经史    阅读: 2.15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大汉帝国,加在一起将近四百年的光阴,是怎么被何进给毁掉的?何进为什么会被称为“东汉帝国掘墓人”?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本站小编一起看下去。

一、

何进,字遂高,东汉末年,南阳宛城人。

根据史书记载,何家一直以屠宰为业;按理来说,这样的家庭背景,根本不可能在滚滚的历史激起一点浪花;可是,架不住人家何进有个天生丽质的妹妹。

(进)异母女弟选入掖庭为贵人,有宠于灵帝,拜进郎中,再迁虎贲中郎将,出为颍川太守。光和三年,贵人立为皇后,征进入,拜侍中、将作大匠、河南尹。

由于何进同父异母的妹妹何氏(后来的何皇后)长相出众,本该在掖庭打扫卫生、作为普通宫女的她,在机缘巧合之下,被汉灵帝看中、宠幸,并直接提拔为贵人。

而正在家里拿着刀子杀猪宰羊的何进,也在懵逼中成为了汉灵帝的贴身保镖(郎中);

后来,随着妹妹何氏的宠幸日隆,何进的地位也水涨船高;一路升到了主管宫廷建设的“将作大匠”、以及“河南尹”的要职(东汉首都在洛阳,河南尹的位置重要性可想而知)。

何进为什么会被称为“东汉帝国掘墓人”?详解其原因

可以看出:何进的“发迹”史,纯属机缘巧合之下的“一夜暴富”。

然而,何进的好运气并没有就此止步:中平元年,也就是公元184年,“天公将军”张角的心腹马元义,准备在东汉帝国腹心之地洛阳城起事;结果,由于黄巾军内部叛徒告密,马元义被车裂而死。

而“轻轻松松”就破获了“黄巾军谋反大案”的河南尹何进何大人,又在懵逼中捡了个侯爵。

张角别党马元义谋起洛阳,进发其奸,以功封慎侯。

(说句题外话,青史君估计:辛辛苦苦打了一辈子仗,最终都难以封侯的李广,如果在天有灵,看到此情此景,说不定会气得活过来!)

既是自己的大舅哥,又能破获黄巾逆案,顺理成章之下何进又被任命为大将军,统领天下兵马,专门负责剿灭黄巾军。

以何大将军后来对付几个太监都会翻船的“军事谋略”水准,剿灭黄巾军这样的军国大事,自然是指望不上他了;

但是,架不住人家是领导!

虽然,黄巾军的主力是东汉最后的名将皇甫嵩剿灭的,但是,由于得罪了宦官,皇甫嵩的功绩被大打折扣,他本人最终仅仅获得了一个侯爵;而作为“讨贼总领导”的何大将军的威望却达到了顶峰。

写到这里,青史君不由地想感叹一句:和屠夫的命,是真的好啊!

二、

不过,何大人的好运也快到头了。

虽然,汉灵帝一生贪财好物、亲近小人,但是,也有不少人认为汉灵帝本质不坏,他之所以会昏庸不堪,完全是因为他从小长在深宫之中,没有受到正确的引导(上甚聪明,但蔽于左右耳)。

眼看着外戚何进的权势日重,汉灵帝也难得一次地表现出了他的帝王制衡之术——让自己的亲信太监蹇硕,统领大将军何进。

很明显:汉灵帝这是有点防着何大将军了。

帝以蹇硕壮健而有武略,特亲任之,以为元帅,督司隶校尉以下,虽大将军亦领属焉。

当然,汉灵帝之所以开始想着制衡何大将军,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立储。

中平六年,汉灵帝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立储”这件事也渐渐被提上了汉廷的议事日程。

当时,摆在灵帝面前有两个选择:一是,何皇后所生的长子刘辩;二是,王贵人所生的少子刘协(后来的汉献帝)。

汉灵帝虽然宠爱何皇后,但是,他也发现了何氏的儿子刘辩“轻佻无威仪”、不堪大任,所以,他一度想要立少子刘协为储。

可是,由于大将军何进是刘辩的亲舅舅,如果灵帝想要越过刘辩,而直接册立刘协为储的话,那么,何进是一个必须解决掉的麻烦。

群臣请立太子,帝以辩轻佻无威仪,不可为人主,然皇后有宠,且进又居重权,故久不决。

何进为什么会被称为“东汉帝国掘墓人”?详解其原因 第2张

直到驾崩之际,也没有想出解决办法的灵帝,最终决定将这个关系到帝国安危的难题,交给自己的亲信太监蹇硕(治国就是这么儿戏)。

要说这个蹇硕自从接受了汉灵帝交付给自己制衡何大将军的重大任务之后,也算尽心尽力。

他先是向汉灵帝建议,以剿灭西凉韩遂叛乱的名义,让何进领军出征、将其调出中枢之地,然后再慢慢铲除何家的根基;

可惜,此事最终被何进——也可能是何进的参谋——看穿,没有实施成功(何进和蹇硕也从此正式撕破了脸);

现在,汉灵帝在临终之际,又将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自己,蹇硕自然不敢懈怠;他想出一个他能够想到的最好的办法:将何进引诱进宫,然后伺机杀了他,再拿出灵帝的遗旨,拥立刘协为帝。

六年,帝疾笃,属协于蹇硕。硕既受遣诏,且素轻忌于进兄弟,及帝崩,硕时在内,欲先诛进而立协。

可惜,太监里面也有内奸,蹇硕的参谋(司马)潘隐和何进是老乡,而且两人一向关系很好——就在何进刚刚踏进宫门之际,潘隐便一直朝着何进使眼色。

还没何进傻瓷实,一看形势不对立马就颠了。

在外,刘辩的舅舅何进控制的东汉帝国的军队,在内,刘辩的母亲是中宫皇后;蹇硕自然再也翻不起什么大浪了。

最终,皇长子刘辩登基为帝,何皇后晋升为何太后,而何进更是达到了权力顶峰——以大将军的身份,录尚书事,可谓 jun zheng 一把抓。

至于汉灵帝的心腹太监蹇硕,则被何进直接抓起了、杀掉了。

三、

看到这里,可能很多人就要说:何进这杀起太监来不是挺顺手的吗?

连皇帝的顾命大臣(蹇硕)都可以这么轻易地杀掉,那为什么在后来与张让等人的斗法中,何进会失败得那么彻底呢?

如果你也这么想,那我只能很遗憾地告诉你,你可能一点都不懂官场。

何进之所以可以这么简单地杀掉蹇硕,那是因为蹇硕是汉灵帝的心腹,他接受了灵帝废黜刘辩、扶持刘协上位的临终之命。

那么,蹇硕就和当时汉廷的实际当家人、皇子刘辩的母亲何皇后是敌对关系!

而据史书记载:后来杀掉何进的张让等人,却是何皇后的心腹,好几次汉灵帝想要废掉何皇后,都是张让等人出钱出力,保住了何皇后的位置,所以何皇后对这些人还是非常有感情的。

让等诘进曰:“先帝尝与太后不快,几至成败,我曹涕泣救解,各出家财千万为礼,和悦上意······

看明白了没有?

青史君帮大家再捋一下:

通过前文,我们可以看出,何进之所以可以从一介屠夫,在短短几年间荣就获得录尚书事的大将军职位;并不是因为他的能力有多强,而是因为他是大汉国母何皇后的哥哥。

即:何进的一切权力根基都在于他的妹妹是大汉国母。

所以,何进想要杀掉何皇后的政敌蹇硕,自然没有阻力;可是,如果何进想要杀掉何皇后的心腹太监张让等人,那么何皇后肯定是要反对的;这就是里面的权力逻辑。

果然,当何进接受了世家子弟袁绍的建议,想要将张让等人一网打尽时,何皇后立马警觉起来,她说道:

中官统领禁省,自古及今,汉家故事,不可废也。且先帝新弃天下,我奈何楚楚与士人对共事乎?

注意何皇后的那句“我奈何楚楚与士人对共事乎?”

可以看出:何皇后头脑还是清楚的,她知道太监再坏,也是要依附于皇权(何皇后自己);但是,那些士族大家就不一样了,这些人可是随时会起二心的。

而何进想要将所有太监都杀掉的原因就单纯的多:那些官僚世家一直看皇权的狗腿子中官太监们不顺眼(进素知中官天下所疾···阴规诛之)!。

只凭这一点,我们就可以看出:何进的 zheng zhi 水平甚至连个妇人都不如。

四、

按理来说,何皇后已经表明了态度,而自己的权力完全来自于何皇后的大将军何进,此时就应该认个错、表个态,表示自己支持“领导(何皇后)”的意见的(di)。

然后等待机会,等待张让等人与何皇后之间有了嫌隙,再行诛杀之事也不迟。

可是何进偏不,他和袁绍两个脑子都有点短路的人坐在一起,竟然想出一个绝妙的主意:逼宫。

何进这是硬生生地要把自己的妹妹何皇后逼到自己的对立面啊!

绍等又为画策,多召四方猛将及诸豪杰,使并引兵向京城,以胁太后。进然之。

当时操就笑话道:宦官擅权这种事,古今都有;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只需一个狱吏,将元凶首恶解决掉就行了;现在,何进却要招骄兵悍将入京,把太监都杀掉,这件事情,肯定不会成功的。

事情果然如曹操所料一样:何进一边逼迫何太后,一边招董卓等人进京,张让等人就是是傻子,也明白了:这是“你死我活”的 dou zheng,根本没有转圜的余地。

于是,太监就假托何皇后的旨意(何进逼迫妹妹何皇后的恶果显现出来了),将何进骗进了皇宫,然后们一拥而上砍了他的脑袋。

接下来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一直在附近观望的董卓抓住机会,从而正式入驻大汉朝堂,废立汉帝、祸乱王庭。从此,东汉王朝名名存实亡。

结语:

纵观何进的一生的种种表现,可以看出:他在 zheng zhi 上,绝对是个低能儿。

当年,汉灵帝刚刚驾刚刚崩之际,袁绍向何进建议:现在太监专权,您的安危关系甚大,所以,依我愚见,给汉灵帝送丧这件事,您就不要去了,免得被人所制。

何进为什么会被称为“东汉帝国掘墓人”?详解其原因 第3张

熟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袁绍这是以“吕后之乱”中,吕家子弟的吃的亏,来指导何进的行动。

然而,袁绍的建议看似有理有据,实则是生搬硬套。

当年,吕后嘱咐吕家人不要给自己送葬,是因为吕家的 zheng 敌,沛县军功集团在汉廷根基很厚,掌握着相当大的权力。吕家人,一旦离开中枢之地、就会给人可乘之机。

而现在何大将军,军政一把抓,就凭几个太监显然是翻不起什么大浪的。

恰恰相反:何进不给汉灵帝送葬,最终却成了他政治上的一大污点。后来,张让等人诛杀何进的借口就是这个。

有一句话说得好,当潮水退去,才可以看见谁在裸奔。

何进这个人遇事不明,看不清形势,zheng zhi 水准甚至比不上一个妇人,就算他可以凭借着好运气成为华夏大地最有权势的几个人之一,但是,一旦当他真的遇到危险时,就立刻露出了自己的本来面部;进而,身败名裂,贻笑千年。

所以说,人啊,还是要对自己有个清醒的认识,切不可“智小而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