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百科 > 嘉庆上位之后,对乾隆的真实想法是什么样的?

嘉庆上位之后,对乾隆的真实想法是什么样的?

来源:曾经史    阅读: 8.67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众所周知乾隆是个超级长寿的皇帝,并且不放权,那么嘉庆上位之后,对乾隆的真实想法是什么样的?下面本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正月初三上午,嘉庆帝召见和珅,对他说:

“你是大行太上皇帝的近臣,首席军机,内阁大学士,实为国家勋旧;朕刚亲政,诸事仰赖,望相公不负大行太上皇帝的重托,辅朕处理一切军政大事。如今国家大丧,丧事为国家首务,朕特命你全权主持丧务;主持丧务期间,暂免你军机大臣、九门提督等职,专心治丧。待国家大丧期满,再复尔原职。”

然后又对福长安说:

嘉庆上位之后,对乾隆的真实想法是什么样的?

“大行太上皇帝在日,你与相公一起朝夕服侍,朕甚为感念。特命你与相公一起专心治丧,也暂免你军机大臣及尚书等职。”

嘉庆帝对和珅与福长安说的话,很像是即将亲政的新帝对股肱之臣的嘱托,并且表示日后还需要仰仗二位的支持,如此信任,不管身居何位都会非常感动。

殊不知,这仅仅是嘉庆帝对和珅与福长安的迷惑行为而已,而和珅与福长安确实也对此深信不疑,压根没有想到嘉庆帝会如此城府颇深,在乾隆大丧时就迫不及待对自己下手。

可以说二人还在心安理得地为先皇乾隆守灵。

而嘉庆呢?正在争分夺秒地对自己的兄弟子侄加封,进行人事上的调整:

初三傍晚,嘉庆帝紧急召见仪郡王永璇、成亲王永理、定亲王绵恩,

让成亲王永理入军机处担任军机大臣,处理军政大事;

仪郡王永璇晋封为亲王,入职吏部;

定亲王绵恩任九门提督,管理京城卫戍,同时火器营、建锐营均交给绵恩。

成亲王连夜将和珅府上的一千多兵丁给调了出来,换成了九门提督的将官,严密警戒京城各处,素来与和珅、福长安联系密切的人都被派人监视,为的就是切断和珅、福长安与外界的一切联系

同时,宫中侍卫清查,

正月初四,朝中大臣进行紧急人事调整,

并下诏紧急调恩师朱珪入京,

嘉庆授意史广兴等人开始弹劾和珅。

而嘉庆帝亲自指挥诛除和珅的这场斗争,不管是吃住都是在养心殿,足不出户,昼夜都在召见大臣,调兵遣将,商量具体的对策。

虽然宫中后妃们都不知嘉庆想要诛杀和珅等人,但是能察觉得出确实是有事情要发生。

内阁、军机处、京城边防等全部换成是与和珅素来不和的朝中官员,嘉庆开始对和珅致命一击。

怡亲王永璇、成亲王永理奉旨前往乾隆帝灵前捉拿和珅、福长安。

和珅见永璇、永理带着侍卫一起前来,顿时就明白这是嘉庆帝要对自己下手了。

和珅跪下接旨:

“奉天承运嘉庆皇帝诏曰:今有给事中王念孙,御史广兴、广泰,大学士刘墉等列款奏劾和珅欺罔擅专,贪婪纳财,言之凿凿,特谕革和珅大学士、军机大臣等职,逮捕下狱鞫审,钦此!”

和珅压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嘉庆平时称呼自己“相公”,而且对自己是言听计从,乾隆去世当天还特地叮嘱自己劝劝处理乾隆的丧仪,没想到大行皇上还未入土,嘉庆就迫不及待对自己动手。

还没等和珅申辩,就已经被侍卫住了起来;

而一旁的福长安早已是吓得魂飞魄散,随后也被带走。

嘉庆直接在乾隆灵前捉拿和珅,可谓是“快准狠”一刻都不能等,估计从乾隆还没闭眼,嘉庆就已经在着手准备捉拿和珅的事情了。

而之所以一刻都不能等,都是因为三年嗣皇帝的日子确实让嘉庆憋屈,而嘉庆憋屈的罪魁祸首除了自己的父皇,和珅是始作俑者,必须要为自己的憋屈负责。

从嘉庆元年开始,嘉庆就已经是名义上的皇上,但实际上,又不是真正的皇上,说得严谨点:是一个被自己的父皇束手束脚的皇上,不管朝中还是宫里大小事自己都不能做主。

乾隆二十五岁继位称帝,处处有皇祖为榜样,甚至是一言一行都要效仿自己的祖父。

乾隆曾多次表示:若承蒙上天庇佑能当皇上60年,一定立即将皇位传位于自己的儿子,不敢超越皇祖在位60年。

“若蒙眷佑,得在位六十年,即当传位嗣子,不敢上同皇祖纪元六十一载之数”

即便是皇太子与朝中大臣提出等到乾隆百年以后再行归政的请求,乾隆也拒绝了。

确实乾隆“言而有信”,1795年九月初三,乾隆召集文武大臣、王公以及皇孙,宣布立皇十五子永琰为太子,明年为嘉庆元年,并且将“永琰”改成“颙琰”,是吉祥宏大的意思。

乾隆禅位时,已经八十六岁高龄,不论是按照年龄还是以往朝代规制来说,都应该颐养天年,不再继续处理朝中事务,更何况嘉庆继位时已经36岁,已经不是小孩子了,完全有能力独立处理朝中大事。

乾隆是人老心不老,其实在乾隆禅位前,就曾为自己训政大造舆论,那时候还是乾隆四十年,离禅位还有17年,他发布一道谕旨:

嘉庆上位之后,对乾隆的真实想法是什么样的? 第2张

朕今年秋六十八,康强一如往时,自然应该代替上天爱养百姓,治理百官,以不负祖宗的重托。现在距乙卯年(即乾隆六十年)还有十七年,为日还长,我怎么能有息肩(即休息、退休意)之想法呢?如果朕的精力始终这样旺盛,每天都很勤勉,这不正遂了朕的意愿,这难道不是很好吗?!”

乾隆的意思很明确:我身体康健仍然能处理朝中大事,每天都很勤勉。

乾隆六十年,乾隆在诏书中将所有的后事都做了安排,但紧接着宣布:朕呈上天庇佑,身体很健康,一日都不敢偷懒;归政后,如果朝中有大事或者用人等大事,我是不会置之不理的,都会亲自指教嗣皇帝嘉庆。

至于嘉庆呢?乾隆的意思也很明确,朝夕聆听训谕,这样将来才不会出错。

乾隆认为嘉庆的经验还不足,还需要学习经验。

当然嘉庆并不是无事可做,朝中大事轮不到嘉庆做主,那么像祭祀等需要跪拜的事情都交给嘉庆来做,毕竟乾隆年龄大了,确实不方便,也算是对嘉庆“人尽其才”。

乾隆还特地下旨各部院衙门以及各省的奏疏,甚至是见百官这样的小事都要“嗣皇帝一同批阅”,为了就是将来嘉庆能效法乾隆的所作所为。

乾隆不服老,应该说一直到去世,都没有打算将手中的权力“拱手让人”。

乾隆禅位后,为了“正大光明”地继续处理朝中事务,将归政改成训政,也为自己继续留在养心殿找个合适的理由。

按照大清历代制度,皇上退位以后,应当迁出养心殿,移居宁寿宫,让新皇上搬进养心殿,即便是训政也要如此。

但是乾隆不想搬出养心殿,让嘉庆继续居住毓庆宫,而且理由也很充分:

一:寝兴六十养心惯

啥意思呢?就是说乾隆在养心殿住了60年时间了,是最为安全吉祥的地方;

这个理由自然无人敢反驳,所以一切照旧。

二、已便兼亦欲人便

养心殿在乾清门西边,遵义门内部,向来召见王公大臣以及官员等都是乾清门进,如果搬到寿皇殿的话,比较远,确实不方便。

其实不管是哪些原因,都是方便乾隆训政。

乾隆还多次强调:自己已经年近九十,如果将来觉得倦怠了,就会迁到宁寿宫。

只是乾隆并没有那样做,一直到去世都是在养心殿。

乾隆大权不放,事事都让嗣皇帝学习效法,确实非常难为嘉庆。

嘉庆元年正月二十,乾隆禅位还不到一个月时间,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

毕沅等写奏折上报筹办军粮一事,奏折中有这样一句话:

“仰副圣主宵旰勤求,上慰太上皇帝注盼捷音”

这句话将乾隆与嘉庆都照顾到了,按理说也没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但是乾隆很生气,训斥毕沅等人,并且说的很明确:嗣皇帝嘉庆不过就是“聆听教诲,随同学习”,至于朝中大事、奏折一切还都是乾隆说了算。

毕沅一开始并没有参透其中的意思,以至于在奏折中摆错了位置,结果挨了一顿训斥。

嘉庆二年,乾清宫交泰殿失火,乾隆特地发了一道敕旨,大概的意思是:朕身体康健仍旧住在养心殿,让皇上嘉庆住在毓庆宫;交泰殿之所以失火是值守太监的过失,我虽禅位,但一切事务都是我亲自处理训示,如今有过失都是我的错,并不是皇上的错。

乾隆将所有的过失都拦在自己身上,不过从另一个层面也可以说明:宫廷内的事嘉庆都做不了主

乾隆去世前三年的时间,嘉庆一直在忍耐,韬光养晦。

对于嘉庆本人自然也有自己的想法,不过他向来以仁孝著称,性格内敛,对事情自然不张扬。

乾隆去世以后,他曾发上谕:

“我皇父康强纯固,训政弥勤,时聆诲,事事得有禀承……自上年冬猎,偶感风寒,调愈后,气体虽逊于前,然犹日亲训政,尝稍辍。”

“自亲授大宝后,孜孜训政,又逾三载,高厚深仁,昊天罔极,实非自古帝王柩前即位者可比。”

从字里行间看得出嘉庆当时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