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百科 > “红得发紫”为什么用来形容极度受宠?这个说法是怎么来的?

“红得发紫”为什么用来形容极度受宠?这个说法是怎么来的?

来源:曾经史    阅读: 2.2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在中华文化中,色彩常常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其中,“红得发紫”这个说法,用来形容极度受宠,其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首先,我们要了解的是,“红得发紫”这个说法的来源。在古代,紫色被视为最贵的颜色,因为紫色染料的制作过程复杂且成本高昂。据《周礼·天官·司衣》记载,紫色是帝王的专用色,普通百姓不得使用。因此,“紫”在古代有着权力、尊贵的象征意义。而“红”,在中国文化中,代表着喜庆、热烈、兴旺。当红色达到极致,就会显得比紫色还要深,因此有了“红得发紫”的说法。

“红得发紫”为什么用来形容极度受宠?这个说法是怎么来的?

那么,为什么我们会用“红得发紫”来形容极度受宠呢?这主要是因为在古代社会,人们对于颜色的崇尚和尊重,使得颜色成为了一种象征。在这里,“红得发紫”不仅仅是形容颜色的深浅,更是象征着受宠的程度。就像紫色的染料需要经过复杂的工艺才能制成,受到极度宠爱的人或事物,也需要经过一定的努力和付出才能得到。

此外,“红得发紫”还有一层含义,那就是超越常规,达到了极致。在古代,紫色是最高等级的颜色,而红色则是最鲜艳的颜色。当红色达到极致,甚至超过了紫色,就形成了“红得发紫”的景象。这种超越常规的状态,也正好符合了我们用来形容极度受宠的含义。

总的来说,“红得发紫”这个说法,既体现了古代社会对颜色的崇尚和尊重,也寓含了人们对极致受宠的向往和追求。它不仅仅是一个形象的比喻,更是一种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