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风云人物 > 帝王将相 > 赵国为何执着于“和氏璧”?“完璧归赵”的胜利者到底是谁?

赵国为何执着于“和氏璧”?“完璧归赵”的胜利者到底是谁?

来源:曾经史    阅读: 1.2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赵国为何执着于“和氏璧”?“完璧归赵”的胜利者到底是谁?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一块玉,就算再价值连城,饥不能食,寒不能穿,你说它能有什么用?秦国已经定下统一天下的目标,秦王再糊涂,会拿一块玉璧当成宝贝、甚至不惜破坏邻国关系吗?

好,秦王的目标并不是得到和氏璧。那么,完璧归赵,怎么可能是赵国的胜利?

赵国为何执着于“和氏璧”?“完璧归赵”的胜利者到底是谁?

这是一个复杂的故事,让我们从头说起。自从三家分晋之后,魏赵韩三国都跻身“战国七雄”之列,但是实力并不相当。赵国从来是一个相对弱小的国家。

赵国雄起,主要是在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这一段时间。但即使雄起,也是单纯的军事改革,涉及政治、经济的内容并不多。所以赵国国力,并没有因此而得到发展。

赵国为何执着于“和氏璧”?“完璧归赵”的胜利者到底是谁? 第2张

更糟糕的是,赵武灵王在立储问题上犯了犹豫不决的错误,导致长子、次子兄弟相争,自己被困死于沙丘,长子被臣下所灭,次子、年轻的赵章继位。

赵章除了年轻之外,还有更大的政治缺陷,就是没有自己的政治班底。朝中大臣,一个个实力雄厚,且对自己有拥立之功,于是形成主弱臣壮的局面。赵章为了加强自身实力,就必须提拔没有后台的下层人才。蔺相如,这颗政治巨星,就此冉冉升起。

赵国为何执着于“和氏璧”?“完璧归赵”的胜利者到底是谁? 第3张

我们在读《完璧归赵》《渑池会》《将相和》这些故事的时候,会不会有一种感觉:秦国上下齐心,君臣默契,而赵国国君懦弱,大臣退缩不前,只有一个蔺相如力挽狂澜。

赵国为何执着于“和氏璧”?“完璧归赵”的胜利者到底是谁? 第4张

这种感觉是对的。事实就是,越惠文王赵章对国内局面掌控不够,对外自然强硬不起来(当然,也有个人素质与气质的问题);大臣们墨守成“功”,没有冲锋陷阵、建功立业的渴望;只有蔺相如,这个被火箭式提拔起来的草根,才愿意为赵王奋不顾身、赴汤蹈火,以此来完成自己的功业,奠定自己的政治基础(我们不能否认,他有强烈的爱国热情,甚至爱国心是他行动的主导力量。但是,我们同样不能否认,权力地位的诱惑,能够辅助爱国热情,帮助他把爱国行动进行到底)。

赵国为何执着于“和氏璧”?“完璧归赵”的胜利者到底是谁? 第5张

分析完赵国的局势,再来看秦赵形势。秦国“远交进攻”的战略,是一以贯之的。与它近邻的赵国,当然是它要打击的首要目标。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即使秦王没读过《孙子兵法》,也一定知道这个道理。赵国虚实,是秦王要弄清楚的第一个问题。

赵国为何执着于“和氏璧”?“完璧归赵”的胜利者到底是谁? 第6张

果然。秦王向赵国索要和氏璧,赵国不敢拒绝。秦国要求举行渑池会,赵国又不敢拒绝。甚至秦国要求赵王弹琴,赵王也不敢拒绝。别说蔺相如以一敌十,也别相信“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事实上渑池之会,根本就是赵国战败后的议和会议。所谓“秦王不敢进攻”,不过是逐步蚕食、逐步进逼而已。

赵国为何执着于“和氏璧”?“完璧归赵”的胜利者到底是谁? 第7张

以蔺相如的智慧,挽救不了赵国。只能够在亡国的旅途中,增加几块自欺欺人的遮羞布而已。

帝王将相
后宫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