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风云人物 > 帝王将相 > 到底该不该修长城?都是千古一帝康熙和秦始皇为何决策不同?

到底该不该修长城?都是千古一帝康熙和秦始皇为何决策不同?

来源:曾经史    阅读: 1.11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到底该不该修长城?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秦始皇面对的问题,是如何实现中原的内部整合;康熙帝面对的问题,是如何实现中原和草原的双向融合。

不同的时代,所以不同的问题。这两个人都做出了符合时代要求、符合整体利益、符合长远发展的解答。因此,他们都很伟大,而且都有各自的开创性。

01.始皇帝所面对的问题:建立统一的中央帝国

从春秋到战国,中原天下打了500多年。春秋之时,是一种贵族间的有限战争;战国之时,是一种全民皆兵的无限战争。

中原天下,进入到了一种博弈的纳什均衡。七大战国各自变法、彼此捭阖、相互攻杀。但是,每个战国的唯一策略,只能是整军备战,然后去消灭别人、扩大自己。除此之外,别无他途。

到底该不该修长城?都是千古一帝康熙和秦始皇为何决策不同?

秦战国最终胜出,它做到了以一灭六,实现了天下一统。但秦始皇的统一不是周天子的统一,而是一种彻底的统一。原因就是郡县制的发明,使得秦战国可以跳过分封模式,直接进入到一种集权模式。要实现集权统一,就得整合中原天下。

秦始皇面对的是一个怎样的中原天下?

这是一个几乎就无法融合的天下。不止是车不同轨、书不同文,而且语言和习俗都是各自为政。

到底该不该修长城?都是千古一帝康熙和秦始皇为何决策不同? 第2张

经历秦朝整治、经历秦末战争、经历楚汉战争,这种状况也没有多大改善。大汉立国,刘邦封庶长子刘肥为齐王,辖齐地七十三城,这是行政区域的册封。但是,后边还有一句话,就是“凡操齐语者皆为齐”。千里齐地,北方最大的诸侯国,他们竟然有局部统一的语言。

中原天下就是这种形势,整合的难度系数不是一般的大。所以,比武力统一六国更伟大的历史任务,就是整合中原天下。

统一是有红利的:以前的中原百姓要负担七支高强度动员的军队,现在的中原百姓只需要负担一支中低强度动员的军队。这就是统一带来的好处。但是,可能大秦黔首没怎么享受到这个统一的红利。因为秦帝国无限折腾,修长城的工程量很大,但是驰道天下和疏通黄河的工程量一点儿不比长城小。这种物质动员还不算完,秦帝国还有精神上的动员,如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以及统一文字和度量衡等。

到底该不该修长城?都是千古一帝康熙和秦始皇为何决策不同? 第3张

大秦折腾这些,是为了什么?其就是要在战争统一之后,实现真正的内部整合。否则,大秦帝国表面上是一个国家,但底子上还是七个国家。

所以,秦朝面对的问题是中原天下的内部整合,目的是建立统一的中央帝国。秦始皇所面对的主要矛盾是这个,他根本就操不起草原上的心。而且,秦帝国的统治能力也无法触及到草原,中原还没搞定,就别说草原了。所以,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草原问题搁置,直接把胡人蛮夷全都赶出中原天下,然后一心一意地整治中原山河。

因此,在当时的情况下,用长城解决边患问题、解决草原问题,把草原和胡人挡在中原天下以外,应该是最好的办法。

02.康熙皇帝所面对的问题:建立多元一体的帝国

这一体,当然是大清。而多元,可以认为是汉满蒙回藏等多民族,但主要是三元,一是中原、二是草原、三是高原。

所以,清朝皇帝有三个身份,在中原始皇帝、在草原是大汉、在高原是文殊菩萨转世。

大清的这个问题,比秦始皇时期要复杂得多。但是,历代中央帝国已经打下了基础,也提供了解决方案。所以,康熙皇帝要做的就是利用好这个基础,综合各种解决方案。

到底该不该修长城?都是千古一帝康熙和秦始皇为何决策不同? 第4张

大清本是一个草原政权,为什么也要修长城?

其实,大清并不是纯粹的草原政权,因为它出自东胡系,在东北地区起家。东北这个地区,可耕可牧,所以大清对草原的生活方式、对中原的生活方式,都不陌生。正是有这个演化优势,大清才能够在统治帝国层面,比蒙古大元,做得更好。

但是,大清的草原底色很浓,八旗怎么也得算草原游牧骑兵,所以,草原出身的大清,应该没必要修长城。这个理解,没有说服力。因为有历史反例,鲜卑的北魏也是草原出身,但是后期也修长城了;女真的大金也是草原出身,但是后期也修长城了。一旦草原出身的游牧政权,进入中原,它就一定会面临取舍:到底是放弃草原而融入中原,还是坚守草原而入客中原。前者的选择会多一点儿,因为选择后者的,很难在中原立足。

所以,大清这个草原政权,一旦进入中原,必然转换身份认同,也要从中原的立场来面对草原问题。这与鲜卑的北魏和女真的大金一样。所以,康熙皇帝和大清统治者,也曾经认真考虑过修长城的问题。

到底该不该修长城?都是千古一帝康熙和秦始皇为何决策不同? 第5张

清朝修长城,直接目的是解决蒙古骑兵入侵的问题。但是,清朝一旦修长城,就跟北魏和大金一样,放弃了草原认同而变成一个纯中原的政权。康熙皇帝的英明之处,就在于拒修长城,不放弃大清的草原认同。于是,一手中原、一手草原的大清,就奠定了近代中国的疆域框架,而且真正成就了多元一体的大帝国。

03.康熙为什么不比秦始皇更英明?因为时代在发展

康熙能统治中原,也能统治草原,甚至还能统治青藏高原。那么,他应该比秦始皇更英明、更伟大才对啊?

康熙的融合多元,要建立在时代的基础之上;始皇帝专注中原,也是建立在时代的基础之上。时代不同,不仅问题不同,而且主体的能力、存在的基础以及历史的经验,也不同。

到底该不该修长城?都是千古一帝康熙和秦始皇为何决策不同? 第6张

首先是能力不同。秦朝脱胎于秦战国,战国的经济基础支撑不起他把草原和中原一起折腾。甚至,中原天下这个整合问题,秦朝已经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因为,各自认同的中原六国,根本就不会秦军一到、山呼万岁

其次是基础不同。大清的存在基础是直接继承了大明的统序,平定三藩之乱后,中原基本搞定。同时,蒙古的大元打下了中央帝国的版图框架,大明和大清都建立在蒙古人强势拓疆的基础上。所以,大明继承大元的统序,中原、草原和高原,都认可;大清接着继承大明的统序,中原、草原和高原,当然也认可。当然,认可的前提是中央帝国有实力。

到底该不该修长城?都是千古一帝康熙和秦始皇为何决策不同? 第7张

第三是经验不同。这个也可以看成是文化模因演化的基础。契丹人的大辽,创立两院分治,做出了榜样,就是说:一起统治中原和草原是可以的。蒙古人的草原底色非常浓,甚至一度想把中原变成牧场,但是有契丹人做了这个榜样,所以它也能这么玩。

要记住一个人,就是辅佐成吉思汗及其后世子孙的耶律楚材,他是一契丹人。所以,大元能够统治中原那么长时间,跟契丹的大辽和耶律楚材这个契丹人的关系很大。

到底该不该修长城?都是千古一帝康熙和秦始皇为何决策不同? 第8张

蒙古人,自集体皈依藏传佛教后,就基本上实现了高原和草原的融合。满清是先搞定草原和高原之后才入主中原的。所以,契丹的大辽、蒙古的大元以及草原与高原的融合,就是大清可参照和效仿的经验。

康熙帝的英明之处,就是把自己的能力、大清的基础以及前代的经验进行了一个集大成。但是,这些在秦始皇时期,全部都是空白。

因此,秦始皇修长城,有修长城的道理,把胡人挡在外面,然后专心整合统一的中央帝国;康熙不修长城,也有不修长城的底气,多元一体的帝国已经喷薄而出,他需要做的,就是跟着这个时代脉搏一起舞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