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风云人物 > 帝王将相 > 辛弃疾早年都经历过哪些事?他的词中为何会有连绵不绝的悲愤?

辛弃疾早年都经历过哪些事?他的词中为何会有连绵不绝的悲愤?

来源:曾经史    阅读: 1.36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辛弃疾,接下来听听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

看一个人的一生,听他的临终遗言最真实。辛弃疾的遗言不断重复两个字——杀贼!谁是贼?金国人。

事件倒退到八十年前,也有一位老人,临终前不断喊着两个字——过河!过什么河?黄河,过黄河杀金贼收复失土。

这位老人就是抗金名将宗泽,他去世的时候,躺在开封府的病榻上。而开封府彼时仍在大宋的版图,历城人辛弃疾的祖上,也还正沐浴在南宋的阳光中。

被金国人敬称为“宗爷爷”的宗泽,去世后第二年,金国人上演了“搜山检海捉赵构”。此后十一年,在岳飞、韩世忠等抗金名将,以及中原人民自发的抗金洪流中,收复国土的梦想呈现出良好势头。

然而,当时间来到绍兴十年时,宋高宗赵构竟然下达了撤军令。也就在这一年,辛弃疾出生了,他被打上了金国人的标签。第二年,屈辱的绍兴和议达成后,岳飞冤死,收复国土成了奢望。

也就在岳飞冤死的那一年,辛弃疾的父亲辛文郁英年早逝,抚养辛弃疾的重任,落在了祖父辛赞的肩上。

辛弃疾早年都经历过哪些事?他的词中为何会有连绵不绝的悲愤?

相传,辛弃疾出生体弱多病,辛赞因此给孙子取名“弃疾”。不过也有人说,“弃疾”其实是对应“去病”,辛赞是希望孙子,将来能成为霍去病那样的民族脊梁。因为身处沦陷区,辛赞本人也已经做了金国人的官,不敢用“去病”给孙子起名。

辛赞早在北宋就考中进士,谁料还没能为朝廷效劳,靖康之难发生了。或许是故土难舍,或许是家族原因,当大批士人南渡的时候,辛赞留在了故土。后来,辛赞接受了傀儡政府伪齐的任命,出任谯县县令。

不过,请暂缓责骂辛赞是“汉奸”,至少辛赞依然没有忘记自己是大宋子民。年幼的辛弃疾,经常被祖父拉着小手,登临山顶。迎着咧咧山风,辛赞手指南方,告诉辛弃疾,那里才是我们的祖国,又手指北方,那里原本也是我们的国土(登高望远,指画山河)。

渐渐地,辛弃疾明白了,那个姓完颜的皇帝是个侵略者,那些穿着奇装异服的家伙是异族,那些骑马弯刀的胡人是强盗,而自己是强盗奴役下顺民。

从那时起,辛赞就在孙子的心中,种下了一粒故国情怀的种子。

少年时代的辛弃疾,师从名士刘瞻。刘瞻身边聚拥着一批仕途不顺,乐于山水的大才子,他们的才华、豪放和忧愤,影响了辛弃疾的文风。辛弃疾还有一位大名鼎鼎的师兄,叫党怀英,《辽史》就是他修编的。辛弃疾与党怀英都是年少成名,并称“辛党”。

这段求学经历,奠定了辛弃疾的文学基础。当然那仅是一个壳,真正让辛弃疾成为“辛弃疾”的,还是那颗包含爱国热情的心。

辛弃疾早年都经历过哪些事?他的词中为何会有连绵不绝的悲愤? 第2张

辛弃疾曾回忆,少年时期的他,就在悄然为收复失地做准备工作,他曾经深入金国腹地,观察燕山南北的地理形势,颇有燕赵奇士的康概悲歌。

绍兴三十一年,金国人撕毁了合约大举南下,宋高宗不惜卖国换来的和平,再次被粉碎。金主完颜亮为了筹备战争,将大量的赋税徭役,强加在中原百姓头上。随着战火燃烧到淮河流域,大批的金占区人民,纷纷武装暴动,抗击金军。

济南人耿京,组织起了十几万人规模的起义,攻克了莱芜、泰安等地。在耿京的影响下,河北、山东起义不断,他们共推耿京为首,声势浩大。

时年21岁的辛弃疾,当然不能错过这个机会,他也组织了一支队伍,并加入了耿京,任掌书记一职。

耿京起义虽然时间不长,辛弃疾却因三件事,在这支队伍中威名远扬。

第一件事:追杀叛徒义端

义端是一名僧人,擅长兵法,跟辛弃疾有交往。辛弃疾举事时,力邀义端加入义军。不想这位义端和尚是个“异端”,他心怀叵测,偷走了耿京的大印,去投降金军。

辛弃疾是大印的保管人,耿京一怒之下要斩杀辛弃疾。辛弃疾说,给我三天时间追回大印,如果做不到,我自会回来任你处罚。

辛弃疾判断,义端偷大印后,一定要去投奔金国人,并向他们出卖义军情报。所以他一路急性,果然追上了义端。义端下跪求饶,辛弃疾毅然斩杀义端。

辛弃疾早年都经历过哪些事?他的词中为何会有连绵不绝的悲愤? 第3张

第二件事:奉命出使南宋

辛弃疾建议耿京,为了保证对金军的打击效果,应该联络宋廷,接受朝廷统一指挥。耿京欣然接受建议,派他和一名叫贾瑞的人,一起出使建康。

宋高宗赵构在建康接见了辛弃疾,正式承认耿京为天平军节度使,授辛弃疾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赐节使印,召耿京进京。

第三件事:斩首张安国替耿京报仇

出乎辛弃疾意料的是,他刚走到半途,就接到了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杀害的消息。耿京被杀害后,义军一部分人逃散,大部分被张安国接管。

辛弃疾早年都经历过哪些事?他的词中为何会有连绵不绝的悲愤? 第4张

辛弃疾决定替耿京复仇,他在海州挑选了五十名壮士同行,一路追赶,在济州追上了张安国的大军。

张安国正在济州官府参加宴席,听说辛弃疾回来了,也没太当回事,请辛弃疾进来。辛弃疾等人一进大堂,二话不说,直奔张安国,挟持了他。

想想这家伙也够笨的,辛弃疾五十人闯营,居然一点防备都没有,连反抗的机会都没有,就被捆成了粽子。等张安国的亲兵们反映过来,张安国已经成了案板上的鱼肉。

辛弃疾临场发挥:朝廷的大军马上就过来了,愿意归顺朝廷的就跟我走!义军大多数人跟随张安国本就是无奈之举,此刻有人出头,乐得跟随。于是数万人,解押着张安国,浩浩荡荡,回归江南。

终于回到了梦牵魂绕的祖国,那一年辛弃疾23岁。

然而,辛弃疾很不幸,南宋朝廷视他为“归正人”,政治上极度歧视,更不会信任,只是授予他一些闲散职务。这让辛弃疾一辈子壮志未酬,只能把他连绵不绝的悲愤,填进新词。

开禧三年,韩侂胄组织北伐,67岁的辛弃疾被韩侂胄举荐为枢密都承旨。这是辛弃疾最接近个人理想的一次任命,只可惜他赴任途中一病不起。不久,辛弃疾带着壮志未酬的遗憾,高呼“杀贼杀贼”,溘然长逝。

帝王将相
后宫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