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风云人物 > 帝王将相 > 长平之战赵括真的是纸上谈兵的人吗 赵括只是一个背锅侠

长平之战赵括真的是纸上谈兵的人吗 赵括只是一个背锅侠

来源:曾经史    阅读: 1.77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赵括纸上谈兵,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粮草不济,秦赵换将对决

秦赵双方百万大军在长平对持僵持下,双方面临着同样的问题:粮草问题。赵国是一个游牧农耕混合的一个国家,粮产有限,庞大的军队在持续消耗着粮食,赵国的支撑不了多久。秦国作为一个农耕国家,拥有巴蜀两地沃野,虽然能够源源不断的生产出来粮食,然而秦国也面临着粮草不足的问题。因为双方交战的地点距离秦国本土相隔甚远,古代打仗,尤其是在战国的时候,每运送一石粮草,路上自己就要消耗两石甚至更多,而且此时的秦昭襄王并不知道赵国是否有其他国家的援助。与赵国展开消耗战,也不是一个长久的办法,此时的秦国更希望赵国能够主动出击,与其展开正面生死之战。

长平之战赵括真的是纸上谈兵的人吗 赵括只是一个背锅侠

而赵王也认为赵国的优势在于骑兵,应该与秦军正面冲杀,长期坚守是扬短避长。与此同时秦国也派出间谍宣扬秦国只怕赵国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廉颇这种老将秦国一点不怕。结果我们也知道:赵孝成王派赵括接任了廉颇的大军,秦国得知赵括代替廉颇之后,派出了自己的武安君白起,号称天下第一杀星的白起与赵括展开决战。

长平之战赵括真的是纸上谈兵的人吗 赵括只是一个背锅侠 第2张

45万赵军魂断长平

白起来到秦朝对峙的阵地之后,详细的观察了双方战场上的地形,在远离赵军阵营而有利于己方防御的地方筑起了一道壁垒即为“秦壁”。接着派出一支主力部队向赵军发出挑战,赵括面对秦军的挑战,毫不犹豫的派出了自己的主力迎击,双方展开了大战。最终秦军已败退,向后撤,赵括不断的派军队去追击,就这样赵军的主力逐步进入了秦军的壁垒之中。白起则派出另一支主力切断了与之拼杀的赵军主力和赵军大本营中的军队。并切断了赵军的粮道,此时的赵括40万的军队被秦军两支主力包围在墙壁之中,经过40天的围困,赵括带领秦军左右突围,遭到秦军的拦杀。最后赵军损失20万大军,剩余的25万军队选择了投降,而赵括本人也自杀身亡,以此谢国。

长平之战赵括真的是纸上谈兵的人吗 赵括只是一个背锅侠 第3张

这场战争秦国本身也损失20万士兵,如何处置已经归降的25万赵国大军变成了白起的当下任务。最后白起作出了重要的绝对决定:将25万降兵全部坑杀。长平之战彻底让秦国虎狼之军的名声传播到东方六国每一个角落。长平之战赵国的失败,也标志着东方六国再也没有实力对抗秦国。而赵括本身因为失败也背上了,只会纸上谈兵的名声,自此赵国崛起的道路被彻底断送。

赵括只是一个背锅侠

这里我们需要为赵括正一下名。首先,赵括并不是一个纸上谈兵的将军,作为马服君之子的赵括,如果自身没有足够的实力,任由秦军在赵国不断的挑衅,赵孝成王都不可能把他换下来代替廉颇。此时的赵孝成王,包括赵括都知道:如果再不与秦军展开正面决战,赵国的崩溃只是在一两个星期之内。长平之战对峙期间,整个赵国邯郸城内,都吃不上饭了,甚至连同赵王自身只能喝带有米粒的稀饭。其次,赵括实力很强,但是碰上了比他更强、作战经验更为丰富的杀神白起。一个初出茅庐的将军,碰上了身经百战的将军,拼杀的结果自然得已而知。

长平之战赵括真的是纸上谈兵的人吗 赵括只是一个背锅侠 第4张

赵括也知道赵孝成王派他来的目的:就是赵国等不了了,必须要与秦军决出胜负。胜则凯旋归乡、败则战死沙场。这本身就是一个赌局,是一个没有选择的赌局,必须接受的赌局。赵括在与秦国的突围之中,进攻有序,防守有方。拥有源源不断的粮食的秦军与被切断粮草、被围困40多天的赵军进行交锋时,依然斩杀秦军20万人。秦赵双方的损失,事实上差距并不是很大。赵括或许在战术上不如白起,但是在战略抉择上已经是当时的赵国能做出的最优解了。也就是说:当时的天下,无论换成任何一位将军,面对此情此景时,都未必能取得比赵括更好的战果。

长平之战赵括真的是纸上谈兵的人吗 赵括只是一个背锅侠 第5张

而赵括本人也知道自己逃不出秦军的包围,在经过慎重考虑之后,自己身为主帅自杀谢国,自己的手下投降。可以说,如果赵括是一个只会纸上谈兵,没有实战经验的将军,赵军一开始便失败了。

长平之战赵括真的是纸上谈兵的人吗 赵括只是一个背锅侠 第6张

通过另一点我们也可以看出长平之战中赵国并不输于秦国:那就是东方五国都知道秦国立志灭掉东方六国一统天下的野心。而赵国作为东方六国中最为强大的国家,在独自抵抗秦军三年之久,东方五国明明知道,如果赵国失败,秦军攻打完赵国后,必定挥师向东、向南灭掉其他的国家。既然如此为什么没有派出援军增援赵国。因为此时的秦赵争霸,类似于冷战时期的苏联美国争霸,双方无论是谁获得这场战争的胜利,其他的国家都将处于灾难之中。可以说,如果当时的赵国取得了长平之战的胜利,秦国便将自己的军队和势力范围退出函谷关,闭关防守,不再东出。东方五国就要面临赵国的铁骑南下,到那时东方五国依然免不了被灭国的危险。秦国相比赵国而言,秦国远,赵国近。即使是赵国被打败,秦军的铁骑也不会很快的蔓延到东方,所以东方五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默默观战。

后续:长平之战后,战神白起试图继续挥师东进,进攻赵国的都城邯郸。而秦国的丞相范睢认为:越尖锐的东西在不断前进中越快的被消耗,赵国损失45万将士后虽然战力被削减了大半,不过此时的邯郸城军民会以死抵抗,秦国军队继续进攻即便是能取胜,也很艰难,到那时,东方其他的诸侯国要是反扑,秦国只能坐以待毙了,赵国的有生力量已经消耗殆尽,应该班师回朝,修整后再做打算。秦昭襄王同意了范睢的建议,白起撤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