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风云人物 > 帝王将相 >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鲁肃为什么还劝孙权借地给刘备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鲁肃为什么还劝孙权借地给刘备

来源:曾经史    阅读: 1.23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很多人都不了解刘备借荆州,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引言

赤壁之战时,因为军中流行瘟疫,再加上孙刘联军的强势进攻,曹操最终战败,将自己的军队收缩到了荆州的南郡地区。曹操自己亲率大军返回许昌,留下曹仁等将领镇守荆州的重镇南郡。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鲁肃为什么还劝孙权借地给刘备

孙刘联军得胜后,向北扩张地盘,此时的刘备获得了一个绝佳的发展机会,乘着曹操战败,相继占领了长沙郡,桂阳郡等,但荆州的重镇南郡还在曹仁手中。南郡的位置非常重要,它扼制着荆州的水陆交通枢纽,要想控制荆州,必须要得到南郡。

01

乘着大胜之势,周瑜很快亲自领兵来到南郡城下,与曹仁展开了对决,曹仁虽然不擅长进攻,但是一员防守大将。在曹仁的驻守下,外加南郡城墙很高,周瑜大军一时间无法攻克。刘备派遣关羽率领一支部队,绕过南郡后面,对增援南郡的曹军频频骚扰,给了南郡城内的曹军很大的压力。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鲁肃为什么还劝孙权借地给刘备 第2张

在周瑜正面强攻,关羽绝北道的双重压力之下,曹仁最终还是放弃了南郡,选择率军北上。周瑜占领了南郡后,对刘备来说是一个不利的消息,因为南郡被占领,自己则完全处在东吴势力范围的包围下,无法向北发展,也无法向东发展,陷入了两难的处境。

此时的刘备虽然占领了荆南四郡,但由于地盘小,人口少,这四个郡不足以让刘备壮大,脸皮厚的刘备向孙权提出了借南郡的想法,但遭到了周瑜的拒绝。周瑜看出来刘备志向不小,日后必然会成为敌人,因此向孙权提议让刘备来面见自己的时候,把他扣押起来,然后兼并刘备的部曲,为自己所用。

孙权担心刘备手下有张飞关羽等猛将,又因为自己与刘备的同盟,如此下手不仅没有把握,而且实在是不齿。可就在这个关键时刻,一件事情的发生让刘备有了转机——周瑜病逝了。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鲁肃为什么还劝孙权借地给刘备 第3张

周瑜此前为孙权制定了二分天下的战略方针,先是占领荆州地区,然后北上占领益州,汉中等地,与曹操对峙。这与诸葛亮为刘备制定的三分天下颇为类似,只不过周瑜的胃口更大一些。

02

在诸葛亮的《隆中对》中,荆州南郡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刘备是迫切希望得到南郡后向北向西壮大自己的势力,实现《隆中对》所说的霸业。周瑜去世后,鲁肃接替了他的位置,相比周瑜,鲁肃却极力推进孙刘结盟,而且还劝孙权将荆州借给刘备。

在鲁肃的极力劝说下,孙权最终将南郡借给了刘备,有了南郡后的刘备,在关羽,张飞,诸葛亮等一帮能臣的努力下,实力扩张很迅速,短短几年就占领了益州,还与曹操在汉中的大战取得了胜利,实力达到了巅峰。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鲁肃为什么还劝孙权借地给刘备 第4张

刘备自从向孙权借了南郡后,从来都没有主动提起归还的事情,孙权曾经向他讨要,但被刘备找借口拒绝,气得孙权对刘备破口大骂“猾虏”。刘备不还南郡,让孙权对鲁肃也颇为抱怨了,此前就是鲁肃极力劝他借南郡给刘备的。

那么,鲁肃为何极力劝说孙权把南郡借给刘备了,明明知道刘备心有大志,借出去的地盘很难收回了,难道这是鲁肃在战略上的失误吗?

答案并非如此,鲁肃是一个十分有战略眼光的人,他的才能不亚于周瑜,而且对天下有着敏锐的洞察力。鲁肃之所以主张孙权将南郡借给刘备,主要原因还在于曹操和自己的发展,不得不借给刘备。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鲁肃为什么还劝孙权借地给刘备 第5张

首先是赤壁之战后,曹操虽然败了,但实力依旧很强,仅仅凭借江东一支力量是很难抵挡的。此时的刘备虽然占领了荆南四郡,但位置都处在南郡下面,与曹操所控制的地区并不接壤,因此,赤壁之战后,东吴需要独自防守曹操的进攻,显然是力不从心的。

再者,刘备野心巨大,如果把他困在南郡之下,使他不能向北发展,这可能会让刘备狗急跳墙,反过来攻打自己。即使刘备不打东吴,在东吴的背后发展,对东吴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隐患。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鲁肃为什么还劝孙权借地给刘备 第6张

孙权将南郡借给刘备后,估计最不开心的应该就属于曹操了,他深知孙权此举的意义,摆明了自己要联合刘备一起抵御自己。然刘备是一代枭雄,江东水师战斗力又强,因此,曹操在得知孙权借了南郡给刘备后非常吃惊。

结语

孙权答应刘备借荆州的要求,其实是无奈之举,任何人都不会白白地将自己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地盘拱手让给刘备。但为了防范曹操,东吴自身实力有限,需要拉刘备在自己同一阵营抵抗曹操大军,因此借南郡孙权虽心不甘,但也没办法。

如果刘备一旦因为自己的发展受限转而攻打自己,那对东吴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坏消息了。因此,为了孙刘联盟抗曹,为了防止刘备作出狗急跳墙的行为,孙权在思考再三后还是将南郡借给了刘备。

帝王将相
后宫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