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风云人物 > 帝王将相 > 为什么说王导是天生的政治家?他是如何为琅琊王氏带来光辉的?

为什么说王导是天生的政治家?他是如何为琅琊王氏带来光辉的?

来源:曾经史    阅读: 6.33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东晋初年的时局十分混乱,是士族们的舞台,王导与王敦两兄弟在此时乱世而起,并迅速占据了东晋政坛最辉煌的位置。王导是一位天生的政治家,他振兴了琅琊王氏,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01名门之后,少有盛名

王导,字茂弘,出身于晋朝名门的琅琊王氏。年少时,张工便评价他:“此儿容貌志气,将相之器也。”在晋元帝司马睿还是琅琊王时,便与他交好。后政权南迁,王导依旧是司马睿最得力的辅佐者。司马睿曾多次慨叹:“卿,吾之萧何也。”称王导为萧何,也着实贴切。司马睿正是凭借着王导的萧何之才,建立了东晋初年稳固的政权。

东晋建立,王导先拜为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封武冈侯。在魏晋那个拼爹拼姓氏的时代里,他偏要拼才华取胜。当时是,琅琊王氏在朝堂之上一枝独秀,王导与王敦两兄弟,一文一武,一内一外,让司马氏都不禁说出那句:“王与马,共天下。”的经典名言。

为什么说王导是天生的政治家?他是如何为琅琊王氏带来光辉的?

但王导纵横政坛数十年,比谁都懂得物极必反的道理。司马睿与他虽然相交多年,但王导依旧明白君臣有别。无论司马睿如何尊崇他,王导始终都不肯越雷池一步。

02跟随明主,外交天才

称司马睿为明主,或许有些片面。但王导能够在他还是琅琊王时便同他相交,也足矣看出其人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司马睿是不是明主王导或许不知,但他一定知晓,司马睿能够坐上皇帝的宝座。

大兴元年,司马睿继位,建立东晋。受百官朝贺之时,再三请求王导同坐御床受贺。王导辞让不敢当,言道:“如果太阳也和地下万物一样,那老百姓该到哪里去沐浴光辉呢?”他在当时,可谓是皇帝亲信的大臣,但他仍能守住君臣有别的底线。这一点,让王导在司马睿心中的地位更加重要。

东晋政权初到南方,必然会引起南方本土士族的不满。王导为权衡南北方士族的利益,兢兢业业做着他们之间沟通的桥梁。《世说新语·政事篇》就有过记载:

王丞相(王导)拜扬州时,宴请了宾客数百人。众宾客相交甚欢,唯有临海一位姓任的客人和几位胡人宾客并不开口。王导便到那位姓任的宾客边,道:“君出,临海便无复人。”姓任的宾客大喜。王导便又去到胡人宾客前,弹指云:“兰阇,兰阇。”(胡语)胡人皆笑,这场宴会的气氛就被王导调动了起来。

但王导毕竟处在新旧政权交替的时代,永嘉元年,司马睿听从王导的建议,出镇建业(后更名为建康)。北方士族大量南渡,伤害了南方本土士族的利益。两方水火不容,王导便在此时联络南方士族中声望最高的顾荣、贺循等人,结交他们以笼络人心。吴地士族望风归顺,从此百姓归心。

定都建康后,士族仍然延续着清谈的习惯。他们怀念昔日在洛阳洛水之滨郊游雅集的生活,便将健康南郊一处驿亭旧址整修,命名为“新亭”。

为什么说王导是天生的政治家?他是如何为琅琊王氏带来光辉的? 第2张

永嘉五年的冬日,士族官僚聚集于新亭,几杯温酒后,西晋旧臣周顗眺望着长江,不禁生出江山如故的叹惋。眼前景非中原景,眼前人非彼时人。中原已经陷落,而他们仓皇南渡,有愧江山。

在座士人听罢,纷纷相视流泪。只有王导愤然而立,道:“国家到了这个地步,我们应该齐心协力,收复中原,怎么能像楚国的囚徒一般,相对哭泣呢!”在座之人皆振奋,而新亭对泣的故事也因此流传下来。

03朝堂之上,大展宏图

王导对于东晋政权来说,是奠基人一般的存在。这也注定了琅琊王氏与司马家的嫌隙。司马睿登基后,逐渐不满琅琊王氏的骄横,想要削弱王氏势力,而他第一个下手的对象,便是立下赫赫战功的王敦。王导也因此被疏远,但他并未言说不满,他妄图以此明哲保身,却还是无法阻止从兄的一步步沉沦。

永昌元年,王敦以反对刘隗、刁协,替王导伸冤为由,从武昌起兵,一路攻入建康,斩杀戴渊、刁协等人。侥幸逃过一劫的刘隗劝司马睿诛杀王氏族人,一时间,琅琊王氏成为案上鱼肉。

王导此时率领族中兄弟子侄二十余人,每日清晨便到台阁处等待议罪。可司马睿到底不是过河拆桥之辈,他想到王导从前的克己复礼,特意还给他朝服,并召见了他。

但对于王敦的罪行,司马睿并不会轻易姑息。他将这份大义灭亲的帽子扣在了王导头上,将自己任安东将军时的符节授予王导,彻底将他推到了王敦的对立面。

东晋的历史就像一出戏,处处都是反转。当年平定王敦之乱的功臣苏峻,在几年之后便也踏上了反叛的路途。

太宁三年,晋明帝司马绍去世,国政全权交付在了丞相王导手中。苏峻抓住了这次机会,起兵叛乱。

他的叛军势如破竹,所到之处必定大肆烧杀抢掠一通。当时,苏峻的部下路永、匡术等人都劝说他杀掉王导,诛杀朝中大臣。但苏峻向来敬畏王导,没有听取他们的劝告。后王导策反了苏峻的心腹路永,想要让成帝出逃,却因为苏峻看护甚严,未能成功。只带着两个儿子逃到了白石。

咸和四年,苏峻之乱终于被平息。经历了这一场战乱后,建康的宫阙庙宇尽乎被烧为灰烬。温峤与三吴之地的豪杰们纷纷建议迁都,王导极力劝住了他们。

“建康,古来皆是帝王之都,孙仲谋与刘玄德都说这里是帝王之宅。贸然迁都,便会给北方敌寇以可乘之机。”众人纷纷噤声,所有迁都的建议都因他的否定而未能实施。

为什么说王导是天生的政治家?他是如何为琅琊王氏带来光辉的? 第3张

04为人朴素,极尽哀荣

王导在政坛上挥斥方遒,但在日常生活中却是简朴寡欲。仓中没有积蓄的粮食,平日不同时穿两件帛衣。正是这样的克己复礼,才让他在改朝换代的洪波里,始终明哲保身。

他同司马睿亲密如同布衣之交,成帝对他也是尊崇有加。王导每一次提拔受封赏,都要到陵前祭拜,以尽哀思。而百官祭拜帝王之陵的渊源,也正从王导开始。

咸康五年,王导病逝,终年六十四岁。成帝命朝野举哀三日,派遣大鸿胪持节监护丧事。下葬时,成帝赐九游辒辌车、黄屋左纛、前后羽葆鼓吹、武贲班剑百人,又派使持节、谒者仆射任瞻追谥“文献”,以太牢礼祭祀。

这位东晋政坛首屈一指的丞相离开了,而他留给后人的,是整个琅琊王氏的高光时刻。他的堂侄是一代书圣王羲之,二侄孙娶了名满东晋的才女谢道韫,五侄孙雪夜访戴成后人佳话;七侄孙延续了王家书法传承,与其父王羲之并称为“二王”。

王家的辉煌时刻到来了,而琅琊王氏的光辉,皆由王导带来。

宋人李复有诗《王导》:

邹人羞比管夷吾,可复中原尽羯胡。

郊垒连云困衣食,纵高练布得充无。

唐时李白游览至新亭,想起魏晋风流的时代里,王导曾立于此地,一洗南迁士族的悲凉,豪言壮志下,保得东晋江山数十载的稳固。他在有生之年没能看到山河如故,但他却为无数颓靡的后生,留下了这样慷慨激昂的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