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风云人物 > 帝王将相 > 汉和帝刘肇将东汉国力推向鼎盛,为何却名不显于后世?

汉和帝刘肇将东汉国力推向鼎盛,为何却名不显于后世?

来源:曾经史    阅读: 2.91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刘肇,即汉和帝,东汉第四位皇帝,他将东汉推向顶峰,又将东汉带入深渊,为什么这么说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提及西汉哪位帝王将西汉推向鼎盛?许多人会不假思索的说出汉武帝或者是汉宣帝,但若有人抛出东汉哪位帝王将东汉推向鼎盛的这个疑问的时候?恐怕会有相当一部分人要抓耳挠腮了。诚然东汉虽然是与西汉并列的强大帝国(西汉与东汉组成了伟大的汉朝),但由于东汉大部分帝王的不长寿,导致东汉被人所熟知的帝王并不多,除了开国之君光武帝刘秀和亡国之君汉献帝刘协之外,相信大部分人对于东汉帝王的事迹基本是不甚了了了。

虽然许多人对东汉帝王的事迹不甚了了,但有一个最基本的历史常识我们都知道那就是一个王朝很少会有一蹴而就的迎来鼎盛,君不见秦朝之所以能在秦始皇时一统天下,贾谊在《过秦论》中曾一针见血地说过: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西汉能在汉宣帝时期迎来鼎盛,之前七位帝王的付出也功不可没,那么东汉是在哪位帝王任上迎来鼎盛的呢?他既然开创了盛世,将东汉的国力推向鼎盛,为何却名不显于后世呢?这其中的历史隐秘到底是什么呢?

在《辟雍赋》中有过这么一段描述:卓矣煌煌,永元之隆。含弘该要,周建大中。蓄纯和之优渥兮,化盛溢而兹丰。文中提到的化盛溢而兹丰的永元之隆就是东汉国力达到最鼎盛的时期,而创造永元之隆的这位帝王就是东汉的第四位皇帝汉和帝刘肇。

汉和帝刘肇将东汉国力推向鼎盛,为何却名不显于后世?

刘肇是汉章帝刘炟第四子,生母乃梁贵人,养母则是章德窦皇后。刘肇作为汉章帝的第四子原本是没有机会继承大统的,不过因为其养母窦皇后的缘故,在窦皇后的设计诬陷下太子刘庆被废黜太子之位,刘肇这才被立为储君。公元88年,汉章帝病逝,年仅10岁的刘肇登基为帝,是为汉和帝,他的养母也即是嫡母窦皇后晋升为皇太后,因汉和帝年幼,窦太后开始临朝称制。(章和二年二月壬辰,即皇帝位,年十岁。尊皇后曰皇太后,太后临朝。)

窦太后在摄政之时对于自己的本家是委以重任,比如她的兄长窦宪被封为大将军、冠军侯,窦笃为卫尉,窦景、窦瑰都任侍中、奉车、驸马都尉,至于其他一些叔伯兄弟也担任侍中、将、大夫、郎吏等职的,俨然整个朝堂被窦姓把控,尤其是在窦宪大破匈奴,燕然勒石而归之后,窦姓的气焰在朝堂达到顶点,甚至对窦宪出现了“尚书以下议欲拜之,伏称万岁”的闹剧。窦氏的权势贵盛和群臣的趋炎附势让汉和帝如坐针毯,生怕自己一不小心被取而代之,尤其是在得知窦宪的欲谋叛逆之事后,汉和帝更加的惴惴不安。

汉和帝刘肇将东汉国力推向鼎盛,为何却名不显于后世? 第2张

为了化解困境,汉和帝决定先发制人,他将目光投向了当时谨敏而有心机,不依附窦氏外戚的中常侍钩盾令郑众。在郑众等宦官的帮助下,汉和帝利用外戚窦氏内部矛盾,在宫中成功设下埋伏,将其骨干全数抓获,并命人收回窦宪的大将军印信绶带。原本汉和帝是想要将窦氏一族犯事的一干人等全部处死,不过看在窦太后的面子上,汉和帝命窦宪、窦笃等人全部回到封地。确认他们都到达封地后,汉和帝给予了他们最体面的死法,命令他们全部自杀。(帝以朝臣上下莫不附宪,独中常侍钩盾令郑众,谨敏有心几,不事豪党,遂与众定议诛宪…庚申,帝幸北宫,诏执金吾、五校尉勒兵屯卫南、北宫,闭城门,收捕郭璜,郭举、邓叠、邓磊,皆下狱死。遣谒者仆射收宪大将军印绶…帝以太后故,不欲名诛宪,为选严能相督察之。宪、笃、景到国,皆迫令自杀。)

这一年汉和帝只有不到14岁,相比于康熙帝16岁诛杀权臣鳌拜,汉和帝的表现可谓是更胜一筹。亲政后的汉和帝表现出了不是他这个年纪的成熟,他每日临朝听政,深夜批阅奏章,从不荒怠政事,故有“劳谦有终”之称。当然若只是这些,汉和帝自然不会被人称颂,东汉也不会在他的治下达到鼎盛。

除此之外,汉和帝体恤百姓之苦,多次下诏赈济灾民,减免赋税,安置流民等,对于治国人才他是求贤若渴,在法制上也主张宽刑,汉和帝对内的一系列措施让东汉在光武中兴、明章之治的基础上再次前进一步,比如以人口为例据史书记载光武帝中元二年(公元57年)的人口为2100多万,到汉和帝元兴元年(公元105年)人口达到5325万之多。

汉和帝刘肇将东汉国力推向鼎盛,为何却名不显于后世? 第3张

一个帝王若是只有对内的文治,没有对外的武功相比于那些著名帝王多少有些不足,汉和帝不同,他对外的政绩也相当的出彩,平定边疆叛乱、大破匈奴自不必言,让西域重归东汉怀抱,降附国多达五十多个,完成了汉光武帝、汉明帝、汉章帝都未完成的夙愿,因此对于汉和帝开疆拓土、四夷宾服的武功赫赫之举史书曾言:自中兴以后,逮于永元,虽颇有张,而俱存不扰,是以齐民岁增,辟土世广。偏师出塞,则漠北地空;都护西指,则通译四万。

汉和帝对内对外的一系列措施最终将东汉帝国推向顶峰,在他任内统治的那段时间时人称之为“永元之隆”。按说取得如此的功绩,汉和帝应该名显于后世才对,可惜现实并不是如此,这是为何呢?

其实究其原因与汉和帝自身有很大的关系,简言之,汉和帝在缔造东汉帝国的盛世之时,也为东汉的覆灭埋下祸根。汉和帝在当政之初外戚专政,为了夺回政权,以中常侍钩盾令郑众为首的宦官出力不小,自然在论功行赏之时,宦官获利丰厚,所以有了史书那句:中官用权,自众始焉。

宦官作为一只重要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之时,由于汉和帝的英年早逝(汉和帝27岁病逝),在继承人问题上,汉和帝也没有予以妥善解决,结果导致在汉和帝病逝后外戚又重新掌管政权,之后的帝王为了平衡外戚干政不得不又重新重用宦官,所以在整个东汉的中后期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东汉在两者的祸乱之下日渐衰落,最终走向灭亡。

帝王将相
后宫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