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风云人物 > 帝王将相 > 历史上曾静是个什么样的人?乾隆登基后是如何对待他的?

历史上曾静是个什么样的人?乾隆登基后是如何对待他的?

来源:曾经史    阅读: 1.94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乾隆雍正帝第四子,清朝第六位皇帝,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众所周知雍正是九子夺滴中的胜利者,残害弟兄,冷酷无情,出了名的心狠,却为何独独对曾静特殊对待?雍正在世时还特地吩咐乾隆,不准杀他,但乾隆一继位就将其凌迟处死,而曾静究竟有着怎样传奇的一生呢?

一、“反清复明”谋反案件

历史上曾静是个什么样的人?乾隆登基后是如何对待他的?

反清复明是指清朝统治的时候,民间发起的一些反抗清朝,想恢复明朝统治的活动。自清朝入关以来,民间反清复明组织以天地会,朱三太子,红花会为主。而反清复明故事为大众所熟知的大概是金庸先生的《鹿鼎记》。

剧中写韦小宝肩负反清复明计划的重任却又入了宫成了假太监和康熙帝成为了知交最后娶7个老婆的故事。当然韦小宝只是一个虚构人物,但清朝时期的“反清复明”却是真实的。

一众反清复明的份子中,有一个清奇另类谋反人物,曾静。高举反清复明口号的大多是明朝皇族遗孀,或明朝达官显贵。而曾静,只是一个乡村穷苦教师,按理应该是安安稳稳度过一生。却因在年轻的时候读过明末思想家吕留良的作品,受到其影响,认为清朝满人乃夷狄之族,岂可为人君,不可统治中原之地。

这也可能和曾静年轻时参加科考屡试不中,只能放弃当一个乡村教师有关。他偏执,又无家事无权利,只能通过读书以慰内心,久而久之便认为清朝是腐败的,自己的抱负得不到施展。

最开始曾静没权没势只能是用通过收门徒弟子,频繁宣传反清复明的思想。后来又不止于收学生,还结合吕良和自己的思想创造出了《知新录》。《知新录》道,中原之地应该由汉人统治,不可让夷狄满族人来统治,后面又加以抹黑传播雍正弑父残害弟兄等事迹,说明清朝的黑暗和腐败,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反清复明的活动中来。

二、“谋反”的进度

起初由于曾静只是在地方宣传反清复明活动,虽有影响,但也只是小规模范围。清朝对地方管治也没那么严格,所以一直可以进行。但曾静不满于只是文字宣传,他要进行军事反抗。于是他想到了一个人物岳钟琪。

曾静认为岳钟琪是名将岳飞之后,是汉人,必定精忠爱国,又手握兵权,是一个反清复明的好帮手。于是就写信托自己的学生张熙给岳将军送信。然而他却失算了,岳钟琪是汉人岳飞之后没错,但是他同时也是忠于清朝的陕甘总督。

而且彼此岳钟琪是年羹尧的副将,又受雍正赏识多次受封,仕途亨通。岳钟琪看到信中写到了雍正帝的十条罪证,残害弟兄,谋夺皇位等等。立刻把信上交给了朝廷,于是曾静和他的学生张熙均被朝廷抓起来了。

历史上曾静是个什么样的人?乾隆登基后是如何对待他的? 第2张

三、“谋反”的后续

曾静被抓后,雍正帝对这个穷乡辟野的书生充满好奇,于是决定自己当堂审核他。在这起反清复明谋反案件调查中发现,曾静的谋反既搞笑又无知。仅凭一封信就想调动朝廷命官岳钟琪,岳钟琪又不傻,难不成陪他闹着玩,丢掉大好的仕途不说,还要赌上全家性命。

曾静自己辩解道,自己是受了吕留良的影响,完全是自己之前无知造成。现如今了解清楚了皇帝的英明神勇,愿意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希望皇帝给他一个机会。

对曾静审讯完后,雍正帝并未将其定罪处死,反而法外开恩,无罪释放。很多人对雍正帝的做法表示不理解,但圣意岂可任人议论或随意改变。

案件结束后,雍正开始命人编辑《大义觉迷录》,用以记录自己这次和曾静对话的内容,借书的表达自己的仁厚。书写自己是如何通过大义让曾静迷途知返。

而后又顺便解释了之前《知新录》的种种不确实言论,为自己正言,向世人告知雍正并不是他们话中那个十恶不赦的人。是一个好皇帝,一个值得万人敬仰的皇帝。之后雍正帝又借这事把曾静的罪都归在吕留良身上,认为吕留良才是罪魁祸首,不仅挖了吕留良的墓,还灭他九族。

曾静在案件结束后也算安稳度过了一段老年生活,然而在雍正帝去世后没多久,乾隆不顾孝顺的名义,把雍正的话忘在了脑后,下命令处死了曾静。曾静终于逃不过被杀的命运。

四、后人评价

雍正是一个冷血皇帝,在位期间杀了不少兄弟大臣,却为何放曾静一马呢。很多人猜测一来雍正想改变世人对他的看法,那个时候他刚登基不久,地位不稳,又残害了自己的弟兄。为了封住世人的口,只能利用曾静的事情来保全自己是圣君的名声。

历史上曾静是个什么样的人?乾隆登基后是如何对待他的? 第3张

其二,雍正想要让世人明白,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君若不让你死,你必不死。也就是说皇权是不可冒犯的,生死都在皇帝的一念之间,圣意是不可揣测的。也可以说这是一种任性,皇权的象征。

而自诩孝顺的乾隆,为何违背雍正帝的旨意,在他去世后立刻杀了曾静?乾隆可是出了名的孝子,却为何偏偏在曾静这件事上如此坚决?

原因是乾隆在位时清朝已进入鼎盛时期,一来乾隆无需为了巩固江山地位而留曾静在世,二来他也想借曾静的事告诫那些意图谋反的反清复明分子,不效忠清朝,就是死路一条,不管家室显赫,还是前朝功臣,亦或得到过雍正帝特赦的人都没用。更是借此事限制民众的思想言论自由。

在乾隆时期清朝的“文字狱”更是到达了巅峰。据统计乾隆在位时期文字狱案件高达一百三十多件,暂且不提那些子虚乌有的文字狱案件被杀的人,何况这曾静确确实实是参与了反清复明。

乾隆在位期间大力推行文字狱,也是为了独立皇权,大大的限制了读书人的言论。曾静之死说冤也不冤,终究是逃不过封建皇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