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风云人物 > 帝王将相 > 乾隆重视文治是为了清朝长久发展,为何坚持不下来?

乾隆重视文治是为了清朝长久发展,为何坚持不下来?

来源:曾经史    阅读: 2.44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清朝乾隆二十三年(公元1758年)结束了长达70年的统一准噶尔之战,这也标志着清朝进入了全盛时期。从乾隆二十四年开始,清朝进入了一个康乾盛世的全盛时期,这一时期中,乾隆皇帝治下的清朝既无内忧,也无外患,国泰民安。在这样的和平年代,乾隆皇帝把治国理念转向了文治,并开始整理、汇编重要历史文献,以保持清朝的长久稳定。他非常重视儒家思想,并将忠义立场作为治国的基石

为了让天下臣民认可清朝,乾隆皇帝在治国方面做了一系列事情。其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大力“扶植纲常”,即从儒家的忠义立场出发,教导天下臣民要学会“忠”,并大肆宣传。同时,他还表示要褒扬忠义,惩治奸邪,将明末清初的重要降臣编撰成《贰臣传》和《逆臣传》,让天下臣民知道谁是忠臣,谁是奸臣。这些措施的目的都是为了让天下臣民认可清朝,并世代臣服清朝。

乾隆重视文治是为了清朝长久发展,为何坚持不下来?

然而,这些努力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乾隆朝后期以及乾隆之后的清朝并没有保持这种局面。乾隆四十三年后,各种规模大小的反清起义此起彼伏,清朝开始由盛而衰。乾隆寄望的天下臣民都世代臣服清朝,终究只是一场泡影。历史告诉我们,文治并不是维系一个王朝的唯一方法,如果治国者不能在时代变革中适应变化,他们所采取的措施最终可能会变得无效。

帝王将相
后宫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