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经典 > 传统文化 > 三十六计故事介绍:第二十六计指桑骂槐

三十六计故事介绍:第二十六计指桑骂槐

来源:曾经史    阅读: 1.02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指着桑树骂槐树。比喻借题发挥,指着这个骂那个。

【原典】

大凌小者,警以诱之①。刚中而应,行险而顺②。

【注释】

①大凌小者,警以诱之:强大者要控制弱下者,要用警戒的办法去诱导他。

②刚中而应,行险而顺:语出《易经.师》卦。师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坎下坤上)。本卦下卦为坎为水,上卦为坤为地,水流地下,随势而行。这正如军旅之象,故名为“师”。本卦《彖》辟说:“刚中而应,行险而顺,以此毒天下,而民从之。”“刚中而应”是说九二以阳爻居于下坎的中信,叫“刚中”,又上应上坤的六五,此为此应。下卦为坎,坎表示险,上卦为坤,坤表示顺,故又有“行险而顺”之象。以此卦象的道理督治天下,百姓就会服从。这是吉祥之象。“毒”,督音,治的意思。

此计运用此象理,是说治军,有时采取适当的强刚手段便会得到应和,行险则遇顺。

【按语】

率数未服者以对敌,若策之不行,而利诱之,又反启其疑,于是故为自误,责他人之失,以暗警之。警之者,反诱之也。此盖以刚险驱之也。或曰:此遣将之法也。

【故事:优孟戏扮孙叔敖】

三十六计故事介绍:第二十六计指桑骂槐

优孟是春秋时有名的戏子,平日里以滑稽调笑取欢左右,深得楚庄王的宠爱。

楚国贤相孙叔敖死后不久,优孟在郊外看到孙叔敖的儿子在山上砍柴。优孟这才知道此位贤相身死萧条,儿子沦落到靠砍柴为生的地步。

优孟决心帮孙叔敖的儿子度过难关。经过一番思考之后,他特制了一套孙叔敖平时常穿的服装,每日细心模仿孙叔敖的一举一动。

一天,楚庄王在宫中大宴群臣,优孟穿着孙叔敖的服装走了过来。楚庄王远远一望,误以为孙叔敖复活,惊讶得差点叫出声来,及至近前,才看出是优孟所扮。楚庄王想起孙叔敖以前的功劳,感慨地对优孟说:“你若有孙叔敖的才干,我愿意拜你为相。”出人意料的是,优孟并未磕头谢恩,而是不以为然地回答说:“做丞相有什么好处,最后连自己的儿子的生计都保障不了!”接着,他把孙叔敖身后萧条的状况如实地告诉了楚庄王。楚庄王听后,幡然醒悟,下令召孙叔敖的儿子入朝,加封晋爵,赐绢赏地,从此孙叔敖的儿子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优孟并不是直接劝谏楚庄王,而是装扮成孙叔敖,对楚庄王进行旁敲侧击,使楚庄王明白了“人走茶凉”这一做法的危害性,从而帮助孙叔敖的儿子改善了生活条件。

优孟这一指桑骂槐的计谋巧妙适度,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故事:优伶戏讽权臣】

三十六计故事介绍:第二十六计指桑骂槐 第2张

宋宁宗初年,外戚韩侂胄以为辅佐有功,擅自专权,排斥异己,引起许多朝廷官员的不满。韩侂胄北伐之前,夸下胜利的海口,谁知北伐一败涂地,为此他很是烦恼,整天垂头丧气。那些看不惯他专权的朝廷官员见机会来了,决定不疼不痒地污辱他一番。

一天,宁宗在皇宫赐宴,韩侂胄及群臣皆应邀出席。酒过三巡之后,几个优伶上来表演节目。有一个自称樊迟的优伶先上台,旁边的优伶问:“是谁给你取的名字?”樊迟答:“孔夫子。”又有一个自称樊哈的优伶走上台,问他的名字是谁取的,他回答:“汉高祖”。最后有一个长相与韩侂胄相像的优伶上台,自称名叫樊恼,问这个奇怪名字的由来,他忧愁地说:“樊(烦)恼自取。”前来赴宴的人哄堂大笑。韩侂胄知道这些优伶的表演肯定得到了某些官员的授意,但因没有指名道姓,他又不好发作,只好忍气吞声地在一旁喝闷酒。

在这则历史故事中,韩侂胃就属于该骂而又不敢骂的人。但是,办法是人想出来的。

优伶指桑骂槐的表演,辛辣地讽刺了一贯作威作福的权臣的丑态。

诗词名句
成语典故
神话故事
传统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后语
对联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