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经典 > 成语典故 > 成语“半途而废”历史出处是哪里?该怎样理解呢?

成语“半途而废”历史出处是哪里?该怎样理解呢?

来源:曾经史    阅读: 9.97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成语】: 半途而废

【拼音】: bàn tú ér fèi

成语“半途而废”历史出处是哪里?该怎样理解呢?

【解释】: 废:停止。指做事不能坚持到底,中途停顿,有始无终。

【成语故事】:

成语“半途而废”历史出处是哪里?该怎样理解呢? 第2张

战国时期,有一个叫乐羊子的人,离开家到很远的地方去拜师学艺。一天,他的妻子正在家里织布,乐羊子突然回来了。他的妻子觉得奇怪,便问:你这么快就学完了?乐羊子说:没有,我在外面想家了,所以回来看看。他的妻子听了以后,拿起剪刀把一块已经织好的布剪成两段,然后对他说:这布是我辛辛苦苦、一点一点织出来的,现在我把它剪断了,就等于以前的时间和辛苦都白费了。你拜师求学,和我纺线织布是一样的!于是乐羊子离开家继续拜师求学去了。

废:废止,停止。这个成语比喻事情做到一半停止不做了,不能坚持到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诗词名句
成语典故
神话故事
传统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后语
对联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