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经典 > 成语典故 > 成语“庖丁解牛”是什么意思?“庖丁解牛”有什么典故?

成语“庖丁解牛”是什么意思?“庖丁解牛”有什么典故?

来源:曾经史    阅读: 4.13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还不知道:成语“庖丁解牛”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成语“庖丁解牛”是什么意思?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参与【庖丁解牛】故事的主人公:

魏惠王(前400 ~ 前319年)魏惠王魏罃即位正是魏国鼎盛时期。

庖丁,庖丁解牛,出自《庄子》。意为名丁的厨工把整个牛体开剥分剖。

【庖丁解牛】是什么意思?

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庖丁解牛】出自哪里?

成语“庖丁解牛”是什么意思?“庖丁解牛”有什么典故?

《庄子·养生说》

【庖丁解牛】词语辨析:

【庖丁解牛读音】:páo dīng jiě niú

【庖丁解牛的近义词】:得心应手、左右逢源

【庖丁解牛的反义词】:虚怀若谷

【庖丁解牛用法】: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

【庖丁解牛文言文】: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庖丁解牛白话文】:

有一个名叫丁的厨师替梁惠王宰牛,手所接触的地方,肩所靠着的地方,脚所踩着的地方,膝所顶着的地方,都发出皮骨相离声,刀子刺进去时响声更大,这些声音没有不合乎音律的。它竟然同《桑林》、《经首》两首乐曲伴奏的舞蹈节奏合拍。

成语“庖丁解牛”是什么意思?“庖丁解牛”有什么典故? 第2张

梁惠王说:“嘻!好啊!你的技术怎么会高明到这种程度呢?”

庖丁放下刀子回答说:“臣下所探究的是事物的规律,这已经超过了对于宰牛技术的追求。当初我刚开始宰牛的时候,(对于牛体的结构还不了解),无非看见的只是整头的牛。三年之后,(见到的是牛的内部肌理筋骨),再也看不见整头的牛了。现在宰牛的时候,臣下只是用精神去接触牛的身体就可以了,而不必用眼睛去看,就象视觉停止活动了而全凭精神意愿在活动。顺着牛体的肌理结构,劈开筋骨间大的空隙,沿着骨节间的空穴使刀,都是依顺着牛体本来的结构。宰牛的刀从来没有碰过经络相连的地方、紧附在骨头上的肌肉和肌肉聚结的地方,更何况股部的大骨呢?技术高明的厨工每年换一把刀,是因为他们用刀子去割肉。技术一般的厨工每月换一把刀,是因为他们用刀子去砍骨头。现在臣下的这把刀已用了十九年了,宰牛数千头,而刀口却象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牛身上的骨节是有空隙的,可是刀刃却并不厚,用这样薄的刀刃刺入有空隙的骨节,那么在运转刀刃时一定宽绰而 有余地了,因此用了十九年而刀刃仍象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一样。虽然如此,可是每 当碰上筋骨交错的地方,我一见那里难以下刀,就十分警惧而小心翼翼,目光集中,动作放慢。刀子轻轻地动一下,哗啦一声骨肉就已经分离,像一堆泥土散落在地上了。我提起刀站着,为这一成功而得意地四下环顾,一副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样子。拭好了刀把它收藏起来。”

梁惠王说:“好啊!我听了庖丁的话,学到了养生之道啊。”

诗词名句
成语典故
神话故事
传统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后语
对联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