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经典 > 古文名著 > 红楼梦中贾巧真的被卖进了烟花巷吗?又是如何被救出来的?

红楼梦中贾巧真的被卖进了烟花巷吗?又是如何被救出来的?

来源:曾经史    阅读: 1.03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贾巧姐是《红楼梦》中的人物,荣国府王熙凤与贾琏之女。接下来小编为您讲解

金陵十二钗之女子中,贾巧是《红楼梦》前80回中着墨最少的,她总是以婴儿、幼童的形象出现,直至前80回结束,她还是没有长大。张爱玲亦认为贾巧的年龄是个疑点,故于《红楼梦魇》中提到:

续书中些巧姐暴长暴缩,无可推诿......巧姐的年龄本有矛盾,长得太慢,续书人也就因循下去,将她仍旧当做婴儿......后来需要应预言被卖,一算她的年纪也有十岁上下了(我这是照周汝昌的年表,八十回后照大某山民回末批语),第一百十八回相亲,也还加上句解释:“那巧姐到底是个小孩子。”——《红楼梦魇》

但也正是因为前80回贾巧的笔墨最少,基本上集中在高鹗续写的后40回,所以关于她的最终结局,总是有更多探讨的空间。

《红楼梦》120回本之高鹗续写的结局是:宁荣两府发生变故后,巧姐被王仁、贾环、贾芸三人算计,准备将其卖给外藩当妾(实则是当使唤丫头),幸得王夫人、平儿、刘姥姥暗中相助,将贾巧从贾家接了出去,这才免去了这场灾难。

而在87版《红楼梦》电视剧中,贾家被抄家,大厦倾倒,树倒猢狲散之际,贾巧被卖去了青楼,刘姥姥于狱神庙,收到行将死去的王熙凤的重托,历尽千辛万苦,找到了贾巧的踪迹,随后卖房卖地,散尽家财,将贾巧从青楼中赎了出来。

这两个结局中,高鹗的续写明显不符合原著本意,也不符合最基本的情节逻辑。曹公早在《红楼梦》开篇,便定下了“好事多魔”、“万境皆空”的悲剧基调,贾府最终一定是走向了覆灭的,而不是高鹗所续的大团圆结局:皇帝开恩,大赦天下,贾府重新振兴!

换句话说:曹公苦心埋伏了前80回的悲剧结局,愣是被高鹗给写回去了。而这个结局一改,很多人的命运,也都跟着变了,就比如贾巧,她完全可以继续回贾家生活,而不是嫁给刘姥姥庄子里所谓周财主的儿子。

高鹗这么写,明显是为了强行附和金陵十二钗之贾巧判词: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判词中贾巧留在乡下,嫁给庄家人的前提是“势败”、“家亡”,眼下这个前提已经荡然无存,贾巧嫁给庄家人的结局自然就显得虎头蛇尾。

红楼梦中贾巧真的被卖进了烟花巷吗?又是如何被救出来的?

目前87版《红楼梦》给贾巧安排的结局,则比较符合读者的期待,但这其中还有一个疑点:如何断定贾巧最终被卖进了青楼?刘姥姥又是如何救出贾巧的?这个过程着实存在很多细节性的问题。

贾巧的结局,我们只能从判词、判曲上来进行推断,这是唯一靠谱的文本证据。除了上述贾巧的判词,《红楼梦》第5回还有一首贾巧的判曲《留馀庆》:

留馀庆,留馀庆,忽遇恩人。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劝人生,济困扶穷,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正是乘除加减,上有苍穹。

可细细较来,判词、判曲并没有具体点出贾家败亡后,贾巧中途遭遇了怎样的磨难。只是站在天理人情的角度,感慨母亲王熙凤当年积下的福报,感谢刘姥姥最终的救命之恩,可并没有说贾巧一定就被卖进了青楼。

而且若是贾巧真的被卖进了青楼,那么刘姥姥如何救贾巧,就成了一个更加离奇的谜团——87版《红楼梦》拍得过于理想化了,刘姥姥为了赎回贾巧,不惜卖房卖地,这才勉强凑够了赎金,以写实的角度来看,实在不符合常情。

笔者并不怀疑刘姥姥对王熙凤、贾巧这对母女的真心,可问题在于,“卖房卖地”这么大的事,刘姥姥真的能做主吗?且看《红楼梦》第39回,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时,贾母曾与其聊天,说到过彼此的年纪:

刘姥姥便知是贾母了,忙上来陪着笑,道了万福,口里说:“请老寿星安。”贾母亦欠身问好......贾母道:“老亲家,你今年多大年纪了。”刘姥姥忙立身回答:“我今年七十五了。”贾母向众人道:“这么大年纪了,还这么健壮。比我大好几岁呢!我要到这么大年纪,还不知怎么动不得呢。”——第39回

第39回,刘姥姥已然七十五岁高龄,比贾母还大好几岁,而到了第71回“嫌隙人有心生嫌隙”,贾母已经开始过八十岁大寿了,此时刘姥姥得多大了?更别提《红楼梦》后40回“刘姥姥三进荣国府”时,那该是什么岁数了?恐怕已经奔着九十岁去了。

这样年龄的刘姥姥,能牢牢把握住家里的财政大权吗?她老人家要散尽家财拯救贾巧,女婿、女儿能同意吗?这可不是小事,而是真正牵扯到自家经济命脉的大事。

亦有论者云:贾母最后拯救贾巧,很有可能靠的是妙玉的那只成窑杯子。详见《红楼梦》第41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妙玉因为刘姥姥用了自己的成窑杯子,嫌弃被俗人所用,便要丢掉,是贾宝玉劝说将杯子送给刘姥姥,且看原文:

红楼梦中贾巧真的被卖进了烟花巷吗?又是如何被救出来的? 第2张

宝玉和妙玉陪笑道:“那茶杯虽然脏了,白撂了,岂不可惜?依我说,不如就给那贫婆子罢。她卖了,也可以度日。你道可使得?”妙玉听了,想了一想,点头说道:“这也罢了。幸而那杯子是我没吃过的。若我使过,我就砸碎了也不能给她。你要给她,我也不管你,只交给你,快拿了去罢。”——第41回

妙玉未出家之前,乃是大户人家的小姐,她随身带了很多珍贵器具,譬如她自己喝茶用的绿玉斗,就十分珍奇,贾宝玉曾言这绿玉斗是俗器,妙玉便冷笑道:这是俗器?不是我说句狂话,只怕你家里未必找得出这么一个俗器呢。

妙玉狂言,即便是赫赫荣国府,亦找不出她这样的绿玉斗一只,可见此器物之珍贵。而成窑茶杯亦是妙玉之物,可见一定价值不菲,所以刘姥姥最后在挽救贾巧时,一定是典当了这只成窑茶杯。

这个说法倒是有可能,但很勉强,因为它要同时符合很多偶然因素才能实现:比如,仅仅因为这只成窑茶杯是妙玉的,便能如此草率地得出茶杯价值不菲的推论?

如果赠给刘姥姥的器具是绿玉斗,自然无话可说,必定是值钱的,可这只成窑茶杯,妙玉动辄就要丢掉,难道妙玉真的清高到随随便便把价值几百两、几千两的古董杯子随便丢?要知道贾府小姐们一个月的月例才二两银子,妙玉是真的脑子糊涂,还是对钱没概念?

要想附和“成窑茶杯救贾巧”的结论,我们就必须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违心地认定妙玉就是没脑子,这个茶杯就是价值连城,刘姥姥就是专门留下了这只茶杯,而不是一回到家就典卖了它来补贴家用。

但每一个正常人,将自己立身在妙玉的角度,就会发现这个推断很虚浮,很主观。

笔者私认为,关于刘姥姥救贾巧,亦或者还有另外一种情况:贾家败落后,树倒猢狲散,贾家女眷皆被卖去别家当使唤丫头(这倒是和高鹗续写的“外藩买使唤丫头”相通了),刘姥姥为了报答王熙凤、贾家当年的救助之恩,使用了一些花费,将贾巧赎了出来,并接她倒自家生活,最终贾巧和刘姥姥的孙子板儿成了亲。

红楼梦中贾巧真的被卖进了烟花巷吗?又是如何被救出来的? 第3张

这么一来,便符合了第5回金陵十二钗正册中贾巧的判画:有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绩,其判云: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非经历过者,此二句则云‘纸上谈兵’,过来人那得不哭?】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之所以推断贾巧被卖去当了使唤丫头,是因为只有这种情况,刘姥姥才有可能拯救贾巧。《红楼梦》成书年代为清代,更具体地说是乾隆时期(亦有论者认为是雍正时期),而清代奴婢的价格是符合刘姥姥的实际购买力的,《清代奴婢制度》中曾有明确的例子:

雍正五年,方将泰自愿将三女足弟,凭媒出卖给二十五都二图汪名下为婢,得受身价九五色一十六两整;乾隆四十八年,满斗买得郑荣及其妻刘氏、婿高受儿、女二妞四口为奴,用身价银二十五两。

这些实例跟《红楼梦》中的购买力非常相近,也比较符合刘姥姥的实际经济情况——拿出几十两银子帮贾巧恢复自由身,亦不是登天之事。

而若是要从青楼赎回,则需斥巨资,又是卖房,又是卖地,女婿、女儿当真能同意?这实在是太为难刘姥姥了,也确实不符合刘姥姥的家庭现实。

诗词名句
成语典故
神话故事
传统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后语
对联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