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经典 > 古文名著 > 《红楼梦》贾元春目光短浅,被身边小人下手弄死

《红楼梦》贾元春目光短浅,被身边小人下手弄死

来源:曾经史    阅读: 1.51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红楼梦》贾元春目光短浅,是因愚蠢被皇帝命人勒死的吗?其实不是,她是被身边小人下手弄死的,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

贾元春之死,成为贾家灭亡的象征。至于元春的死因续书写作体胖痰症,四十三岁病逝明显不对。

贾元春最多比贾宝玉大十岁,贾家抄家时,王夫人也不过五十,贾宝玉更不到二十岁,贾元春死的时候肯定不到三十岁。对此,她的判词也做了说明。

(第五回)只见画着一张弓,弓上挂着香橼。也有一首歌词云: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元春判词有这样几条重要线索,需要拿出来单独解释:弓;香橼;二十年;榴花;三春;虎兕相逢;大梦归……下面就一一解读。

“弓”有三层意思。

《红楼梦》贾元春目光短浅,被身边小人下手弄死

一,谐音宫,突出贾元春贵妃身份。

二,通军事,预示军事冲突,呼应“虎兕相逢”。

三,预示皇帝对贾家“鸟尽弓藏,兔死狗烹”。

简单解释就是贾家和贾元春卷入一场军事冲突被抄家,主因是皇帝背信弃义,主动“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贾家抄家的主导权掌握在皇帝手中。

“香橼”的变种是佛手,代表福寿。可惜香橼却没有福寿,反而内心苦涩,寓意“心有不甘”。

从贾元春省亲哭哭啼啼,焦大骄狂自大满腹怨怼影射贾家对皇帝不满。可知皇帝之所以鸟尽弓藏兔死狗烹,源于贾家心有不甘不忠不顺。

贾元春没有福寿,才会最后惨死。

“二十年”是指贾元春的年纪没有活过三十岁。

所谓“二十年来辨是非”,是说人到了二十多岁,应该明辨是非对错,贾元春却愚蠢不明智,明智省亲做不得,而不制止贾家,终陷自己于危难。

“榴花”典出孙权皇后,五月榴花神潘淑,代表了皇帝的恩宠。

“榴花开处照宫闱”代表皇帝隆恩晋升贾元春贤德妃,给了贾家最后一次机会,希望他们能够忠顺臣服。

奈何贾家和贾元春却有异心,像潘淑一样卷入皇权之争,酿成抄家悲剧。

“三春”有两层意思,一是指迎春、探春和惜春,生于末世不如姐姐元春的成就和影响。元春身为贤德妃能够影响贾家。

二是指贾探春虽没有元春的影响力,却深具远见卓识,能够看透贾家未来多舛的命运,并为之深深忧虑。

如果贾元春能有贾探春的见识和胆魄,贾家和她都不会悲剧。

贾元春目光短浅,从她支持母亲王夫人反对宝黛姻缘,排斥弟弟贾环和赵姨娘就可见一二。

《红楼梦》贾元春目光短浅,被身边小人下手弄死 第2张

“虎兕相逢”呼应判词图画中的“弓”,暗示贾家卷入一场针对皇帝的军事冲突失败。王熙凤讲述聋·子放炮仗笑话,焦大叫嚣“红刀子进白刀子出(反话)”,王熙凤狂妄“告我们谋反也不怕”都是伏笔例证。

“大梦归”代表贾元春因卷入谋逆而死,贾家也被抄家。

简单总结一下,贾元春的判词意思就是贾元春活到二十多岁本该明白是非,皇帝将她晋封贤德妃,既是恩典也是让她对贾家施加影响,忠顺于皇帝。

奈何贾元春目光短浅,身居显赫之位比姐妹们都强。却没有贾探春的远见卓识,不知道为娘家和自己未雨绸缪。

贾家对皇帝针对削弱他们心有不甘,卷入北静王的“谋逆”之事。在一场类似马嵬驿之变的冲突中失败,贾元春被皇帝下旨赐死,贾家也被抄家败亡。

贾元春本有救贾家的能力,却没有明辨是非的智慧,悔之晚矣。

解释完贾元春的判词,就能够对照第十八回贾元春点戏《乞巧》,脂砚斋批语《长生殿》伏贾元春之死,解释贾元春的真正死因。

元春判词的“弓”预示的军事冲突,与马嵬驿之变很相似。贤德妃贾元春与杨贵妃的经历也有异曲同工之处,甚至元春身上有杨贵妃的影子。

杨贵妃被唐明皇无奈下旨派高力士缢死。“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贾元春肯定是被皇帝派人缢死,除了杨贵妃,还有皇后潘淑的影子。

潘淑在孙权病重时,图谋为儿子争权,半夜莫名其妙被宫人缢死,宫人又被孙权赐死,成了千古谜案。但史学家普遍认为是孙权派人缢死潘淑,避免母壮帝少。

贾元春的结局更像潘淑,经历更像杨贵妃,三人一样都被皇帝“缢死”,不是巧合。

缢死就是勒死,勒死贾元春的人必然是“宫人”,人选也不难猜,就是她晋封贤德妃时去贾家传旨的六宫都太监夏守忠。

夏守忠谐音下手重,专门针对贾元春之死下重手而设计。

《红楼梦》贾元春目光短浅,被身边小人下手弄死 第3张

有说贾元春是被弓弦给勒死的,有点太轻率。皇帝赐死贾元春,起码也像杨贵妃那样给她留一点体面,也是对自己的尊重,更是一切尽在掌握的自信,三尺白绫还是要的!

贾元春的曲子叫[恨无常],与判词一样凸出讽刺之意。她本有能力避免贾家灭亡,自己惨死。她因心怀怨怼,鼠目寸光不作为,最终害了自己也害了贾家。

贾元春之恨,是怨恨。无常则是必然。

诗词名句
成语典故
神话故事
传统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后语
对联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