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经典 > 诗词名句 > 孟浩然所作的《留别王维》,将深情厚谊蕴籍于平淡言辞之内

孟浩然所作的《留别王维》,将深情厚谊蕴籍于平淡言辞之内

来源:曾经史    阅读: 2.46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孟浩然,字浩然,号孟山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与另一位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下面跟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孟浩然所作的《留别王维》吧。

人是复杂的生物,他的复杂不是指向其生物结构方面,而是专门指其思想上的复杂性。所以在这个世间,没有统一的自我存在,只有分裂的自己在标榜生活。对于此,有人曾戏言:疯子天才往往出现于诗人与艺术家上面。因为他们比平常人更加敏感,所以才更能发现这个世间不一样的华美与奇特之处。

唐玄宗开元十六年(公元728年),这一年孟浩然已经年逾四十矣,圣人曰:“四十而不惑。”对于孟浩然来说,生命却处处充满了困惑。原本,信心十足的科举及第的愿望落了空。人生一大幸福,忽然之间变成不幸之源。仔细想来,自从送友人张子容进士第之后,孟浩然就兢兢业业地到处游历、干谒,广交朋友,进出高门,希冀能够求得进身之机。25到35岁,整整十多年,却没有半点进展,人生能有多少个十年哟,孟浩然之所以进京城,也是想做最后一搏。可惜,终究还是以失败而告终。

也不是没有收获,至少他碰见了一个志同道合的朋友王维。王维其时,少年得志,可谓名动京华久矣。但,当他遇见孟浩然,也被其才华折服。王维多才多艺,诗、书、画、乐,是样样精通,那眼光当然是要有多高就多高的,可是却和孟浩然成为“忘年之交”。他为孟浩然画像,多像现在的那些“追星”孩子,要明星的照片。

孟浩然所作的《留别王维》,将深情厚谊蕴籍于平淡言辞之内

孟浩然失意于科举,便没有心情再呆在京城里玩耍,于是便和王维告别。王维非常理解老大哥的心情,虽然依依不舍,却支持他的决定,并为其写下送别诗:“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送别》)内在充满了对朋友遭遇的同情与安慰。

此时的孟浩然,当然也是分外难过的。回想此生,命蹇时乖,“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空有抱负,却无法施展,“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只得含恨“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面对友人的安慰,不禁悲从中来,于是铺纸挥毫,写下满腹遗憾和痛惜。

《留别王维》

[唐]孟浩然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孟浩然所作的《留别王维》,将深情厚谊蕴籍于平淡言辞之内 第2张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就这样默默等待,忍受着漫长寂寞的时光折磨,不知道希望飘浮在哪里,却仍然要无望又无助地等待下去;或许,可以出去寻找一下,说不定机遇就在某个时刻降临,夕阳镶满无奈的身影,原来,幸运也是看人才会光顾的势利之辈。谁?又会在乎一个落第士子的求助和期盼呢?

诗人在开篇就用饱含落寞的语调,详细地描述了自己眼下经历的一切遭遇,可怜而又可悲,充满凄清和茫然之情。“寂寂”和“朝朝”双词的叠字用法,让人读其诗句,仿佛置身于漫长的落日余晖里,看着光线是如何变淡,并最终消失不见,满怀盼望的诗人被淹没在沉沉长夜里。希望是没有的,陪伴诗人的只有无望。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抱的希望越大,得到的失望越多;再也不想忍受这种绝望的盼望了,我也要开始考虑自己以后的余生时光,不要沉陷于此,沉沦于斯;只是,心中终有所难以取舍,毕竟此处有着自己的欢笑,有着自己的酸楚,更有着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

此处,诗人借用两个字,把自己左右为难的不舍心理,描绘得栩栩如生。一个“欲”字,反映其犹豫不决之情;一个“惜”字,彰显其恋恋不舍之意。另外,“惜”之一字,不仅仅是惋惜与朋友的离别,更包含着对双方遭际不顺畅的痛惜之悲,所以才有下面悲痛愤慨之语出现。

孟浩然所作的《留别王维》,将深情厚谊蕴籍于平淡言辞之内 第3张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向上的道路有那么多,充满了锦绣光华,可是又有谁会为一个没有前途的落第之人说话,给他以相应地提携之情呢?纵使相逢装不识,唯留斯人独憔悴。或许,这个世间上可以称之为“知己”的人,本就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生物吧!

本诗抒发诗人的怨愤之情感,属于一种非理性的思维状态表现方式。但是,诗人却没有陷入一味地咆哮失礼之态度。即使此联明明蕴含着诗人的恼怒与愤恨,却仍然维持着“山水田园诗人”的必须风度,并没有什么出格之举。反而,诗人在此只是用平常事物的“路”来喻通往官场的“道”,隐讳中点出其中的猫腻。也许,正因为如许几年来的狼狈奔波,让诗人真正看明白了人心世道,所以才自然地引出了最后一联来,以此说明了诗人归隐的依据。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大概,就我这个破运道,就我这个爆脾气,也只能享受“天煞孤星”的赐予,安安稳稳地开路回家,享受故乡的美好风景,老老实实地关上自己园子里的柴门,从此不再去妄想那些属于世间的每个人都奢望的功名利禄,毕竟我好歹也是追求“芳草”的人儿。

虽然,我们相信孟浩然先生是决定回家的,但这是基于现实的冷酷,人心的冷漠,自知功名无望,才下决心归隐襄阳。“只应”两字,透露出诗人内心是多么勉强,但凡有人能够提携一二,又怎么会落得“还掩故园扉”的凄凉局面。此处宛转里,全是悲苦意。

孟浩然所作的《留别王维》,将深情厚谊蕴籍于平淡言辞之内 第4张

孟浩然在京城最后的时间里,因为仕途无进展,很是痛苦,那种失意充斥在他在那段时期所写的诗作里面。在《题长安主人壁》这首近乎诗人内心独白里,他凄然长吟:“促织惊寒女,秋风感长年。授衣当九月,无褐竟谁怜?”此种失意悲怆之情与后来的杜甫所写:“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简直一副模样,同样难堪之极,同样辛酸无比。

综观全诗,诗人巧妙构思,从落第失意而起归隐之意,由思归引起惜别之情,情感充沛而含蓄,把深情厚谊蕴籍于平淡言辞之内;其借“芳草”(出自《楚辞·离骚》:“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而言自己追求之高洁理想;其借“知音”典故来言明自己和王维深厚的友情。没有华丽的辞藻,言浅而意深,余味悠长;没有激昂的场景,冲淡而平和,尽显真情。千百之后,仍可让我们随着诗句的抑扬,体味着诗人的失意,揣摸着诗人的挚诚,心潮澎湃,恨不在其身旁做一个旁听者,劝其早归故园,毕竟“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矣!

诗词名句
成语典故
神话故事
传统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后语
对联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