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经典 > 文化名家 > 韩愈写的《获麟解》抒发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韩愈写的《获麟解》抒发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来源:曾经史    阅读: 3.65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韩愈写的《获麟解》抒发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这是一篇借物喻人的小短文。韩愈在文中以麒麟自喻,意在说明自己的情志,下面本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获麟解

【原文】

麟之为灵①,昭昭也。咏于《诗》②,书于《春秋》③,杂出于传记百家之书,虽妇人小子皆知其为祥也。

然麟之为物,不畜于家④,不恒有于天下。其为形也不类⑤,非若马牛犬豕豺狼麋鹿然。然则虽有麟,不可知其为麟也。

角者,吾知其为牛;鬣者吾知其为马⑥;犬、豕、豺、狼、麋、鹿,吾知其为犬、豕、豺、狼、麋、鹿;惟麟也不可知。不可知,则谓其不祥也亦宜。

【注释】

韩愈写的《获麟解》抒发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①麟:麒麟(qí lín),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状如鹿,牛尾,狼额,马蹄,五彩腹。其性柔和,古人把它当作仁兽,作为吉祥的象征。灵:灵异祥瑞之意。

②咏于《诗》:《诗经·国风》有《麟之趾》篇。

③书于《春秋》:指《春秋》上有关于获麟的记载。《春秋》:本为周代史书的通称,后来孔子根据鲁史材料修成一部《春秋》时,成为六经之一的《春秋经》,为我国最早的一部编年体断代史。

④畜:饲养。

⑤不类:不像,不类似。

⑥鬣(liè):某些哺乳动物颈上生长的又长又密的长毛。

【译文】

麒麟是灵异祥瑞的动物,这显然是众所周知的。在《诗经》中曾被歌颂过,在《春秋》中也有记载,它还间杂出现在众多传记百家之书当中,就连妇人和儿童也都知道它是祥瑞之物了。

但是麒麟是野生动物,不能在家里庭院中豢养,自然界中也不常有。它的外形跟什么动物都不相似,不像马、牛、犬、猪、豺狼、麋鹿那样一目了然。所以,即使有麒麟出现,人们也不认识它是麒麟。

看到它的角,我就以为它是牛;看到它细密的鬣毛,我就以为它是马;看到狗、猪、豺、狼、麋、鹿,我一眼就能认出它是狗、猪、豺、狼、麋、鹿;只有麒麟无法辨识。不能辨识它,那么看见麒麟的时候,说它是不祥之物也是恰当合宜的。

【原文】

虽然,麟之出,必有圣人在乎位,麟为圣人出也。圣人者,必知麟。麟之果不为不祥也①。

又曰:“麟之所以为麟者,以德不以形。”若麟之出不待圣人②,则谓之不祥也亦宜。

【注释】

①果:确实,果然。

②不待圣人:不等圣人在位时就出世。比喻生不逢时

【译文】

既然这样,那么麒麟的出现,就必然有圣人在世谋政,麒麟就是因为有圣人才现形于世的。圣人,一定能辨识麒麟。这样看来,麒麟果然不是不祥之物。

还有人说:“麒麟之所以被称作麒麟,是依照德行而不是依照外形去界定的。”倘若麒麟不等圣人在位时就自己出现,那么麒麟就不会被凡人所知晓,所以它被视为不祥之物也就理所当然了。

【赏析】

韩愈写的《获麟解》抒发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第2张

文中首句“麟之为灵,昭昭也”,开篇就给麒麟的身价定位,肯定了麒麟是人所共知的祥瑞之兽,并且列举《诗经》《春秋》,以及诸子百家,都曾有记载,甚至是妇孺皆知了。接下来详细介绍的麒麟,以其天性“不畜于家,不恒有于天下”、外形“其为形也不类”,说明了麒麟的与众不同,并以调侃的口吻,站在“我”的角度去评说此物。韩愈认为麒麟之所以称为祥瑞之物,是由于出现在圣人在位的时候;如果不等圣人在位的时候就出现,因为凡人并不能认出麒麟来,所以自然也就被称为不祥之兽了。

韩愈抓住“祥”与“不祥”、“知”与“不知”这两组对立的字眼为基点,在行文过程中,通过这两对词语的转换,强调麒麟作为灵兽具有的象征意义远大于本身,借此抒发了自己心中的愤愤不平以及无以言表的自怜自重而又自怨自艾的情结。如此做足了文章的意绪,除抒发自己的怀才不遇的情怀之外,而苦于不为圣主所知,才是文章的真意。所以说,韩愈借此文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生不逢时的感慨。

诗词名句
成语典故
神话故事
传统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后语
对联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