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解密 > 历史记事 > 赵孝争死是什么样的故事?兄肥弟瘦

赵孝争死是什么样的故事?兄肥弟瘦

来源:曾经史    阅读: 1.53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跟着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历史上兄弟情深的感人瞬间:“兄肥弟瘦”赵孝争死。

史料中关于兄弟情深的记载颇多,前面我们陆续介绍了春秋时期的伍尚武员兄弟一死一报、姬汲姬寿兄弟共赴死难、孔融孔褒一门争义的感人事迹,无不是以悲剧收尾。

今天我们谈谈汉代的几则兄弟争死的故事,然而和春秋时期略有不同,这几则故事里,因为兄弟情深而争相赴死,结果感动了盗贼,最后得以生还。在《后汉书列传刘赵淳于江刘周赵列传》中记载了这几则事迹,其中最著名的当以“赵孝争死”的故事为人熟知。

赵孝,字长平,沛国蕲人(今安徽宿州人),父亲赵普在王莽时期为田禾将军,赵孝被任命为郎官,每次回乡探亲,从不招摇过市,总是身着白衣(百姓打扮)。有一次从长安回乡,路上有个邮亭亭长听说后,想巴结款待赵孝,结果因为赵孝衣服是平民身份就不让他停留,并且问他“听说田禾将军的儿子从长安过来,不知道什么时候到?”,赵晓回答:“就快到了”,然后就走了。由此可见赵孝为人正派,为官清廉。

赵孝争死是什么样的故事?兄肥弟瘦

王莽末期,天下大乱,盗贼并起,天灾人祸,饥荒连连,经常发生人吃人的事件。赵孝的弟弟赵礼被饥饿的盗贼抓获,赵孝听说后,把自己绑起来来到贼窝,说“礼久饿羸瘦,不如孝肥饱。”,要求换弟弟一条命,盗贼大惊,便把他们一起放了,并交代让他们再带米来补偿,赵孝没有找到更多的米,本来可以不去,然而赵孝依然回复盗贼,愿意以身代米,于是盗贼们非常震惊佩服,并未加害。

在这个事件当中,可以看出,赵孝以敦厚孝悌感动了盗贼,再加上盗贼并未泯灭良知,从而得以感化,使得乡间民风为之改观。随之, “兄肥弟瘦” 赵孝争死的故事得以历代传扬,成为兄友弟恭的优良典范。

其实,在这个列传系列当中,同样是王莽时期,还有几则兄弟争死的记载。一则是汝南人(今河南汝南)有个叫王琳(字巨尉)的十余岁少年,父母双亡,兄弟至孝,兄友弟恭,一天弟弟王季被赤眉军捕获,准备烹煮而食,王琳便把自己绑起来,请求先死,结果兄弟两人被赤眉军一起放还。

一则是琅琊人(今山东临沂)有个叫魏谭(字少闲)也被饥饿的盗寇所获,同时有数十人,按次序被烹吃。盗贼看到魏谭相貌忠厚,便令他烧火,其中有个姓夷的头子哀怜魏谭,便要放他,他说:“我因为烧火幸免于难,众人不吃我就得吃杂草,还不如吃我。”,盗贼认为魏谭很讲义气,于是便把他放了。还有另外两则也是兄长以身代弟,结果被赤眉军放还。

赵孝争死是什么样的故事?兄肥弟瘦 第2张

而关于淳于恭的故事,则是以弟代兄赴死的事迹。《淳于恭列传》记载:淳于恭,字孟孙,北海淳于人(今山东安丘),善说《老子》,清静不慕荣名。王莽末,岁饥兵起,恭兄崇将为盗所亨,恭请代,得俱免。

以上几个故事,都是发生在王莽末期,当时天下大乱,盗贼并起,再加上遭遇灾荒,连年歉收,天灾人祸,饿殍遍地,饥肠辘辘,使得不少百姓不得不落草为寇,以至于发生人人相食的惨剧。这些,都不是稗官野史的零星传说,而是正统史书的详细记载,据统计,从公元前205年到1930年,中国历史上共有118个时期发生过人人相食的记载,不能不说是人间悲剧,而这些,往往发生在朝代交替的时候最为居多。

然而,即便是在人人相食的混乱时期,大部分人的人性并没有被泯灭,即便是落草为寇的盗贼,也有良知未泯的人存在,因而在兄友弟恭、以身相代、舍身赴死的正义感召下,也会幡然悔悟。究其根源,一是因为落草为寇并为自身所愿,而是形势使然;再则是被兄弟情深、真情流露而感动,盗亦有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本文这几则历史记载,虽然最后都是兄弟以身相代得以免除祸患,然而再联想到有多少人在灾难时期惨遭杀害,甚至被烹食,如此禽兽行径令人发指,因而心情极为低落,甚至感到一丝悲哀!人世间的争斗往往是上层在争权夺利,结果遭受祸患的,却是底层的老百姓来承受!有时候在想,难道真如元代词人张养浩所咏叹的“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吗?

赵孝争死是什么样的故事?兄肥弟瘦 第3张

从而想到,我们要珍惜和平生活,享受平安幸福,希望我们的善良淳朴的老百姓,从此永远不要遭受如此惨痛的经历和身心的折磨!因而我们要大力颂扬传统文化的优良品德,激发人们内心的良知和悲天悯人的情怀,这样世界才能更加美好!

历史记事
历史真相
未解之谜
世界史
历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