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解密 > 历史上的今天 > 唐代科举取士与推荐为官之间有何关系?

唐代科举取士与推荐为官之间有何关系?

来源:曾经史    阅读: 1.13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唐朝科举制度是隋朝创立,唐朝完善。科举制度打击了世家贵族,让庶族地主进入政治,为中小地主阶级提供了一条晋升之路,也使得文化普及。

唐代科举取士与推荐为官之间有何关系?

在唐朝,参加科举考试,不一定需要推举,但有了推举可以增加特权。秀才进士、明经等科举考试,是想要做官最主要的途径。

唐代科举取士与推荐为官之间有何关系? 第2张

秀才科考帖经,最难。秀才科承汉以来选拔文学之士的机制,到了唐朝,更专以帖经法试士。帖经科是汉代常科中的科目。汉代的帖经,仅是帖诵。到了唐代,帖经又兼采汉代帖诵之义,但已演变为帖经中有孤、遗者及墨义十条者不用。当时秀才科的考试是:先试帖经,十条之中通四以上,然后试杂文两首。杂文一首要求为赋、诗、表等。

唐代科举取士与推荐为官之间有何关系? 第3张

如果应试者通不过秀才考试,也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做官。但如果考中了秀才,出身庶族也可以得到高官厚禄。例如,元和年间,柳宗元考中进士,但后来被授为校书郎时,就是以秀才出身而获特用。

秀才科为诸科之首,但是要选举秀才实在很难。秀才科不用杂文,唐代科举其他科目都要考杂文。进士科除考试策外,还要加考诗赋;明经科则考试墨义、贴经。由于进士科比较难考,所以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之说。由于进士科难考,许多人不能通过进士科考试做官,所以那些善于写文章的人,可以托人代作诗赋,一旦及第就名噪一时了。例如,唐大历年间著名文学家、诗人王泠然,文章辞句华丽,曾多次应进士试而不能登第。后来他在文中写道:“垂钓板桥东,雪压蓑衣冷;江寒水不流,鱼嚼梅花影。”自是京北东道行事官人闻之,多遣人访知,欲以厚货邀致。但王泠然不屑为人所雇,竟不往也。

进士科每年都举行考试,所以很受重视。进士科考试及第的人做官有特别升迁的优待。如兵部员外郎王维曾经说:“同年文两篇,名三十七人,齿一十一人矣。”可见进士科及第的人做官升迁很快。

明经科主要测试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在唐朝,进士、明经等科都设有帖经科目。所以明经科相对比较容易考取。明经科考试及第的人可以做官,一般任校书郎、太祝、太学、太医署令等职务。

在唐朝做官还有一条途径就是通过制举考试。制举科目繁多,有“贤良方正”、“直言极谏”、“博学宏词”等科目。开元年间以后,又添加了“道举”、“童子”、“一史二史”等科目。这些科目一般只考策论一篇,所以又称“策进士”。制举是临时举行的考试,皇帝往往以制诏的形式招考。制举科目虽多,但以贤良和道举两科最受重视。贤良和道举这两科出身的人做官可以比其他科目的人升迁得快。

童子科规定幼年能通一经及《孝经》、《论语》,并能诵而无声者,给予奖赏。

唐代还有一史二史和三史科。一史和二史分别试《史记》和《汉书》、《后汉书》、《三国志》,三史同时合试这四部书。

历史记事
历史真相
未解之谜
世界史
历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