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解密 > 历史真相 > 隋唐最终统一天下,离不开这三个胡人的功劳

隋唐最终统一天下,离不开这三个胡人的功劳

来源:曾经史    阅读: 1.42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隋唐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就是在不断分裂与融合中前进的,对于很多研究历史、喜欢历史的朋友来说,乱世通常是他们探寻的重点,因为乱世出英豪,中国几个大的混乱年代,研究最多的莫过于春秋战国、东汉三国这两个朝代了,但其实,在中国历史有一个乱世,长达300余年,政权割据,你争我夺,这个时期同样也是中华民族最黑暗的时期之一,今天李夫子就来跟大家聊一聊,从东晋十六国到南北朝,这数百年时间中华民族是怎么从分裂走向融合的!

隋唐最终统一天下,离不开这三个胡人的功劳

可能很多小伙伴都知道,自“五胡乱华”之后,华夏就进入了三四百年的大分裂、大黑暗、大战乱时期。直到公元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了大唐王朝,从此以后,唐、宋、元、明、清,中国的历史基本面貌自此发生改变,“朝廷高度集权的统一王朝”成为了华夏历史的主流。试想一下,为什么中国在魏晋南北朝这300多年间,就能具备大一统的条件?这个过程当中到底发生了什么?这两个问题在历史学界被称之为“隋唐帝国的形成问题”。

五胡之乱的根源

论起这一次中国大分裂的起点,应该从公元316年,匈奴人刘渊灭亡西晋开始算起,从这之后,北方就陷入了“五胡乱华”的黑暗时期。那都有哪五胡呢?“匈奴、鲜卑、羯、羌、氐”。在这之前的三国时代,虽然各路诸侯也是打的不可开交,但是相对来说很好解决,只要最后有一个胜利者,大家都认可,帝国就可以恢复一统。但是当民族问题叠加到政治问题之上,那问题就复杂了。所以当中国的整个北方,包括四川都陷入了民族之间的矛盾之时,想要再归于统一,那真是比登天还难了。那么这个民族问题为什么会遗留下来?其实跟源在于汉朝。

对于汉朝,最让我们后世人自豪的就是打匈奴打得很厉害,而且经常完胜!这个时候就有一些匈奴的部落,觉得我既然打不过你,干脆就投靠你的了。所以南匈奴就开始依附于汉朝。汉朝皇帝当时心想:“你既然要投靠,那就给你安置到北边吧,而且你是被我打服的,又是主动投靠的,那我大汉就得奴役你们”。所以从东晋十六国到北方的五胡乱华,开朝的那几个皇帝都是被汉朝欺负长大的。当然了,如果你有本事,那就一直欺负人家,可是偏偏自己又不争气,搞起了内乱。大家都知道,西晋爆发了著名的“八王之乱”,说白了就是司马家的那些兄弟叔侄互相之间争权厮杀,这就造成了一个历史机会。一个让饱受欺凌的五胡,揭竿而起的机会。因此所谓的五胡之乱,其实根本不是什么外族入侵,而是汉族人亲手打开了瓶盖,放出了魔鬼,却发现再也收不回去了。

隋唐最终统一天下,离不开这三个胡人的功劳 第2张

回过头来再看这300年的大分裂。华夏基本的政治格局就是南北朝,南方的像“东晋、宋、齐、梁”等等这些朝代的皇帝也不乏雄才大略者,也曾经间歇地搞过一些北伐。但是受限于当时南方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实在是太差,历史也不会给他们这个机会。所以有机会完成中国统一大业的都是北方这些少数民族执政的割据政权。这也是为什么明朝之前,中华大地都是以北统南的原因了!但是这些少数民族却又面临一个基本的难题,就是国内掌权的握有刀枪的是少数民族,但汉族在人口总量上却占绝大多数。

“后赵”的民族融合方案宣告失败

所以他们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如何在北方先完成民族融合,然后才有机会统一全国。面对这个难题,北方历代的皇帝们也确实做出了各种各样摸着石头过河的解决方案。第一代解决方案是“以牙还牙”!你汉族人欺负我,那我自然也就欺负回去,最典型的就是后赵的创始人“石勒”!“石勒”自己没什么文化,也不识字,所以统治国家都得大臣们给他念奏章。但是他心里却明白,汉族人口多,想要搞定他们该怎么办?于是他搞了一个民族的种族隔绝,这有点像后来满清入关之后的“满汉不许通婚、老祖宗龙兴之地东北不让汉人进入”等各种各样的民族隔绝政策。

刚开始因为石勒是开国君主,所以有这个威望能够把局面给镇住,可是到了他的下一代皇帝叫“石虎”,这个人实际上是他的一个堂侄,也就是篡位得天下的。这石虎可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一个暴君,他继任之后,就觉得汉人是个问题,人太多,于是就有个和尚给他出了个主意,说“东晋现在对我们是跃跃欲试,他们一旦攻打我们,汉人肯定当内应,所以我们必须要解决汉人的充分就业问题,让他们好好干活,这样他们才没空去呼应东晋对我们的北伐”。石虎一听觉得有道理,于是就开始大兴土木搞基建,第一项大工程就是修邺城的城墙。邺城是当时“后赵”的首都,修首都的城墙也算是有正当性,于是在全国征召了十几万汉人来干活。

既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不让你们有其他时间,那这个活儿就要干得过分一点。所以石虎把城墙一修再修,修的是又高又大,甚至把城门干脆修成铁的,号称是能防御百年一遇的军事攻击。可这工程也是倒霉催的,百年难得一遇的军事攻击没有遇到,却遇到了千年难得的一场暴雨,结果造成城墙坍塌,一下子就压死了几万民工。那该怎么办呢?接着修!反正汉人的命我也不珍惜。然后又引漳河水入城,结果又引发了城墙崩塌,又压死了几百人。这还不算完。紧接着石虎在洛阳又开始修宫殿,征召二十几万人。

如此这样折腾能有好下场吗?所以最后折腾来、折腾去,汉人当中就冒出一个人叫“冉闵”。这个人也是后来东晋十六国当中“冉魏”的创始人,于是“冉闵”就开始造反,带领汉人就把这帮“羯族”的首领,包括皇族全部都给杀了。杀了领导者之后,还有几十万羯族人怎么办?冉闵一想,放虎归山必留后患,不如想个办法给你一锅端了。于是他就设计了一个阳谋,他对羯族人说:“现在首恶已除,从属不办,你们各自逃命去吧,该出城就出城”。转身他又跟外面的汉人说:“你们也自由了,都入城吧”,结果里面出城的羯族人和外面入城的汉族人就堵在城门口了!

隋唐最终统一天下,离不开这三个胡人的功劳 第3张

堵在城门口之后,冉闵就开始下令说,“汉人们,现在是你们报仇的机会,杀一个羯族人,我就给你奖赏,给官位、给钱都不在话下”。于是就在邺城,一天之内杀了几万羯族人,紧接着冉闵又传令四方,所有的汉族人有仇报仇、有冤报冤,但凡看见羯族人甚至是胡人,只要胡子长得长一点的,你们就放手去杀。结果就在几天之内,几十万羯族人被杀掉,上百万的胡人也开始逃亡。这个事件说明了什么呢?说明民族融合的种族隔绝方案是不可行的。要知道你们人数少,却逼着一个人口占绝对优势的汉人,长久的在你们的奴役之下,这是不可能的。

苻坚的民族包容政策因“淝水之战”失败而告终

第一代解决方案宣告失败,那么第二代方案又出现了,代表人物就是前秦的“苻坚”。在魏晋南北朝期间,“苻坚”可以说是一个特别有名的皇帝,有三个成语都是说他的,比如“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他也确实很聪明,而且是个有雄才大略的人,他的民族融合政策是两手抓,第一手就是在北方区域内以开放的政策面对各民族,只要你肯来,我都接受。另一手就是解决顶层设计问题,苻坚认为,既然搞不定汉人的肉体,那我能不能搞定你们的精神呢?我可以获得我这个政权的正统性和合法性,擒贼先擒王,我直接把老巢给你端了不就完了吗!

苻坚认为,只要把“东晋”打下来,这样汉族的士人们就只能配合我,一旦归附,那民族融合也就完成了。苻坚在北方的民族融合这一方面上做得非常彻底。比如说他重用汉人王猛,就遭到很多“氐族”贵族的反对,你怎么能用个汉人呢?于是苻坚就采取极端手段,只要有不服的就杀,再不服的,直接朝堂上抓起来抽鞭子,谁也阻挡不了用王猛这样的汉人的决心。所以后来东晋十六国的北方,有一些创业成功的皇帝,其实都出自于苻坚的朝廷,比如说后秦的“姚苌”、后燕的“慕容垂”,甚至是北魏的“拓跋珪”,这些人都在苻坚的朝廷上,这充分说明了苻坚确实很包容。

虽然苻坚的两手抓政策很好,但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这一套方案是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只有军事这边解决了东晋的政权,北方的这种宽容政策才能起到作用。但是后来“淝水一战”北方大败,直接导致整个前秦分崩离析,于是姚苌、慕容垂、拓跋珪这些人就都各自创业去了。所以第二个民族解决方案就这样寿终正寝了。

北魏孝文帝的全盘汉化政策

第三代方案又是什么呢?这就得提到北魏,大家所熟知的著名的孝文帝。孝文帝想的方法很简单,既然我们少数民族搞不过你们汉人,那我们就全盘汉化好了。我搞不过你,我就加入你,所以孝文帝就主持了一场坚定的汉化改革。坚定到什么程度呢?就连他的亲儿子反对这场改革,都直接给杀掉。当然这个过程当中他也用了很多的心眼,比如说迁都从平城迁到了洛阳,迁到汉文化比较聚集的地方。当时北魏的首都是在“平城”,也就是今天的山西大同。如果要迁到洛阳,那距离太远,大臣们肯定不干,也都不愿意去汉人扎堆的地方。

于是孝文帝就提出了一个更大的目标,说我们干脆南征,把南方的齐朝给灭掉算了,对于打仗,臣子们自然也是不愿意干的。但是谁又能拦得住皇帝打仗呢?因为统一全国,那是具有政治上的正当性的。所以孝文帝就带着一帮不情不愿的臣子和军队向南出发。等到了洛阳的时候,天公作美,突然开始连续下大暴雨,道路淤泥没法走,所以大家都只好呆在洛阳等着。道路没法走该怎么办呢?孝文帝这个时候就说,“这样吧,我给你们两条路,第一条我们等天晴了继续往南走。第二条咱也就不回去了,咱就建都洛阳,你们挑一个选择”。两者权衡,那帮大臣肯定不愿意打仗,那就建都洛阳吧。就这么连哄带骗,孝文帝总算是完成了迁都的大事。那既然迁都成功,后续就会有大量的政治配套体制改革。

首先就是关于“丧葬、服饰”等文化就都得改,改成汉人那样,而且连“姓”都得改。不能用原来鲜卑族的那些姓。比如说皇帝原来姓“拓跋”,现在就改姓“元”,所有大臣也都得改,而且都得学习汉语。30岁以上的老人不学也罢,30岁以下的必须学,不学,官你就不用做了。这有一句话叫“暖风熏得游人醉”,那些北方的贵族,原来在北方各种物质生活都比较匮乏,到了洛阳之后,一下子就陷入了那种纸醉金迷的生活里不可自拔。

所以这帮人要改其实很容易就改过来了。再过一两代之后,你让他们回去,他都不回去了。但是要知道民族是一个整体,整个鲜卑人的上层是迁到了洛阳,但是底层尤其是那些带兵打仗的人,他们原本是民族的栋梁,攻城掠地,全靠他们。而现在变成什么角色了?全变成了乡下亲戚,而且还是穷亲戚,又没文化,在洛阳吃香喝辣的已经被汉化的鲜卑贵族当然就看不起他们了。

于是这个民族就断为了两截,在这其中还发生了一件事。有一个汉族大臣,他有两个儿子。其中大儿子给皇帝写了一份奏折,弹劾武将,说以后这些武将不要让他们当官了,尤其不能当大官,而且还把这个当规矩给定下来。皇帝还没做反应,这些武将们就不干了。风闻有这么一封奏折,就立马纠集好了几千人跑到张家去闹事,先把这个大臣给打了,然后把房子给烧了,最后连他两个儿子也死了。

作为北魏的皇家,又是如何处理这件事的呢?各打50大板,先把为首闹事的八个军头给杀了。其他人就不问了,然后一看这封奏折这么大的反弹,自然也不敢批示,于是这事就不了了之了。但是这件事情暴露了当时北魏朝廷当中的一个巨大的裂痕,原来的鲜卑族,尤其是握有军权的那些人,已经开始有了极大的不满,这直接导致后续酿成的一场泼天大祸。

这些民族融合的举动和政策为后来隋朝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如果没有这些民族融合的尝试和探索,那可能中华民族想再大一统,不知道又要延后多少年了!好,今天的话题就聊到这,后续李夫子再给大家分享“隋唐帝国又是怎么炼成的”!

历史记事
历史真相
未解之谜
世界史
历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