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解密 > 历史真相 > 曹魏很少主动进攻蜀国,背后真正原因是什么?

曹魏很少主动进攻蜀国,背后真正原因是什么?

来源:曾经史    阅读: 2.07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冬天,对于刘备而言,应该是他生命中最冷的一个冬天了。就在这一年年底,威震天下的蜀汉五虎将之首的关羽,在荆州之战中兵败身死,荆州成了孙权的囊中之物。诸葛亮苦心孤诣为蜀汉设置的“隆中对”战略,遭受重大挫折,蜀汉重兴汉室、恢复中原的难度从此大为增加。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曹魏很少主动进攻蜀国,背后真正原因是什么?

荆州之战在蜀汉发展史上,绝对算是一个影响极大的事件。此战不仅导致蜀汉荆州兵团全军覆没,战略要地失守,而且引发了极为严重的连锁反应。刘备为了给关羽复仇,不惜彻底摒弃孙刘联盟,与孙权大打出手。更为糟糕的是,刘备在夷陵之战中遭遇东吴将星陆逊,结果再度遭受惨败,伤兵损将,损失惨重。一生要强的刘备因此一病不起,呜呼哀哉。

三国争霸战由此进入下半场。蜀汉方面,由于刘备、关羽、张飞、黄忠、马超等军事骨干相继辞世,丞相诸葛亮只得勉为其难亲自上阵,成为蜀汉军政一把抓的掌门人。独撑危局的诸葛亮审时度势,先派邓艾出使东吴,与孙权修复了孙刘联盟。此后,他执行了以攻为守的策略,对强大的曹魏全面采取攻势。

从蜀汉建兴六年(公元228年)开始,到蜀汉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为止,仅仅六年时间内,诸葛亮亲统大军,对蜀汉发动了五次大规模进攻,史称“五出祁山”,在《三国演义》中又称为“六出祁山”,创造了以小打大、以弱击强的军事奇迹。

蜀汉与魏国相比,无论疆域面积、人口数量、经济实力、武备实力,都不是一个数量级的。魏国有八十七个郡,十二个州,蜀汉仅有二十二个郡,一个州。魏国人口一百多万户,超过五百万人。蜀汉人口二十八万户,不足百万人。两者实力的差距,如同一个成年人对一个儿童。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实力远超蜀汉的魏国,面对诸葛亮一波又一波的猛烈进攻,始终不动如山,完全采取了守势。在诸葛亮六出祁山期间,魏国的除了进行必要的防御阻击,只在魏国太和四年,由大将曹真组织过一次对蜀国的主动进攻。因此有人据此判断,曹魏是畏惧诸葛亮,不敢与之交锋,因此才全面采取守势。

实际上,这种说法是一种想当然的不靠谱说法。首先,不仅在诸葛亮生前,魏国很少主动进攻蜀汉,即使在诸葛亮死后姜维上台,魏国依然采取了以守为主的方针,很少发动对蜀汉的大规模进攻,只在公元263年,才组织了一次由钟会、邓艾发起的伐蜀之战。可见诸葛亮无论在与不在,魏国采取的对策并未因此发生改变。

魏国明明占据绝对优势,为何却很少主动进攻相对弱小的蜀汉?原来,魏国根本不是畏惧诸葛亮,恰恰相反,这正体现出魏国的高明之处。《三国志》记载了这样一件事:魏国黄初七年,魏明帝曹叡在位期间,魏国君臣曾经为此进行过一次讨论,商讨如何应对诸葛亮的攻击。有人建议,魏国兵强马壮,应当以牙还牙,对蜀国也采取主动出击之策。

曹魏很少主动进攻蜀国,背后真正原因是什么? 第2张

魏国大臣孙资的见解与众不同,他认为,“蜀贼栖於山岩,吴虏窜於江湖,”蜀汉和孙吴依据蜀道和长江险阻,地势险绝,易守难攻。如果魏国在时机不成熟之前盲目出兵,“道既险阻,计用精兵又转运镇守”,“天下骚动,费力广大”,既耗竭魏国实力,又会给百姓造成沉重负担,事倍功半。

因此孙资建议,魏国应当采取守势,“分命大将据诸要险,威足以震慑强寇,镇静疆场”,一方面派遣大将死守险关要隘,能做到拒敌于国门之外即可。另一方面则抓住时机休养生息,富国强兵。而蜀汉、东吴则会因为连年出兵、穷兵黩武而导致民穷财尽,“数年之间,中国日盛,吴蜀二虏必自罢弊”,到那时再给予致命一击即可轻松取胜。

魏国大臣孙资的建议,可谓是切中要害的真知灼见。事实发展正如他所料,诸葛亮和姜维连年出兵,在魏国严密防守下却几乎寸土未得,反而搞得国内怨声载道,民生凋敝,自己把自己拖垮了,最终蜀汉在魏国的最后一击下颓然崩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记事
历史真相
未解之谜
世界史
历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