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解密 > 历史真相 > 中原英雄文化与白朗起义故事是什么?其中有什么联系?

中原英雄文化与白朗起义故事是什么?其中有什么联系?

来源:曾经史    阅读: 1.21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中原英雄文化起源于原始的英雄崇拜。从神话中的英雄故事开始,在中原这块政治、文化高地上,涌现出一批批英雄人物,演绎出一幕幕英雄活剧,形成了人们仰慕英雄、崇尚英雄、学习英雄的人文精神,成为中华英雄文化的主要源头。

据有关专家考证,汉末魏晋时期是中原英雄文化的定型期,也是我国英雄文化的定型期。当时的文化重心是以河南为中心的中原,以曹魏集团为核心的英雄们主要活动在河南。“英雄”一词,为时人经常提起。有“曹操煮酒论英雄”等,那个时代,对于人才有着强烈的呼唤,人们建功立业的理想追求格外强烈,催生着一种健康向上的人生观,英雄文化才进入到其本质意义阶段。

中原英雄文化与白朗起义故事是什么?其中有什么联系?

中原英雄文化主要有:史前文化、神龙文化、政治文化、圣贤文化、思想文化、名流文化、英雄文化、农耕文化、商业文化、科技文化、医学文化、汉字文化、诗文文化、宗教文化、戏曲文化、民俗文化、武术文化、姓氏文化等18种文化形态,其中英雄文化占至第七位。

河南是一片仰慕英雄、产生英雄的沃土,也是热爱英雄、造就英雄的热土。中原儿女在历史的长河中谱写的英雄谱如灿烂画卷。女娲补天、夸父追日、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等歌颂英雄的神话传说,都产生流传在河南。公元前约475年,春秋末期的鲁国西北部柳下屯(今河南省濮阳县柳屯镇)人展雄又名柳下跖(跖,赤脚奴隶)、柳展雄,领导了九千人的奴隶大起义,史称柳下跖起义,追求“耕而食,织而衣,无有相害之心”的平等社会。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领袖陈胜,是河南登封人。代父从军的巾帼英雄花木兰,是河南虞城人,其义举令世人赞叹不已,美国人将其英雄故事搬上银幕,传播全球。河南邓州人、唐代名将张巡在抵御叛军中,坚守睢阳,“守一城,捍天下”,被后人奉为神灵。宋代的包拯刚正不阿、铁面无私、不畏权贵、惩恶扬善,成为世人景仰、万代传颂的“包青天”。南宋爱国将领岳飞是汤阴县人,其“精忠报国”的壮志、“还我河山”的呐喊、“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的豪情,一直激励着中华儿女抵御外侮、报效祖国。这些英雄们,历来都是人们尊崇、歌颂的对象。这是一种不寻常的文化现象。

在中原近现代史上,中原地区英雄迭出,同盟会会员张钟端策划起义,不幸被俘,凛然就义;爱国名将吉鸿昌,毁家纾难,令敌人闻风丧胆;杨靖宇的事迹更是尽人皆知,成为抗日民族英雄的代表。新四军将领彭雪枫,屡建奇功,壮烈牺牲;红25军政委吴焕先,生前死后都是该军不朽的军魂。和平年代,中原大地各条战线都不断涌现出英雄人物,如:秉公执法、勤政爱民的女公安局长任长霞;铁肩担道义、舍身救学生的女教师靳伟杰;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的反扒民警竹卫东;舍己救人的农民工李学生等等,可谓群星灿烂,举不胜举。

中原英雄文化与白朗起义故事是什么?其中有什么联系? 第2张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安国楼说:中原英雄文化有其显著的特点。第一,中原是中华文明起源最早的地区,因此,在早期文明阶段,中原已十分盛行英雄文化。第二,中原曾长期是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因此,中原英雄人物众多,英雄文化丰富多彩。第三,历史上的中原又是战乱、灾害多发地区,因此,特殊时期,又造就了许多最为典型的英雄人物和英雄文化。第四,中原的英雄文化内容丰富,源远流长,因此,中原有着浓厚的崇尚英雄、讴歌英雄的大众情感和精神传统。

诺贝尔奖得主莫言在小说《红高粱》中有一句题外话,原话是“高密东北乡是土匪猖獗之地,土匪的组成成份相当复杂,我有为高密东北乡的土匪写一部大书的宏图大志,并进行过相当程度的努力——这也算是先把大话说出来,能唬几个人就唬几个人。”从这一点来说,我觉得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种英雄情结,因而英雄文化是深入人心的。

作为近代以来有一定影响力的一位英雄人物,白朗的传说在平顶山、南阳、洛阳等民间广为流传,它反映了豫西底层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浩然之气,展示的是一幅民国年间中原英雄辈出的画卷。

上世纪六十年代,河南大学组成白朗起义调查小组,以白朗当年走过的路线进行了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1980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官方档案《白朗起义》。1982年,《中州学刊》第二期登载了《如何理解白朗起义》的文章。1983年,白朗起义被写入《河南历史知识》一书。随后,宝丰县及各地文史专家、作家相继出版有关白朗的作品,白朗研究进入更大的视更高的视野。

中原英雄文化与白朗起义故事是什么?其中有什么联系? 第3张

白朗起义的主要特征:一是地域性和真实感。作为当地的富有影响的人物,白朗的名字在宝丰县及平顶山市相关县区几乎家喻户晓,在民间的观念中被认可为“英雄”。二是传播面和文化价值。白朗起义的传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其中强悍、勇敢、智慧的品格,正是中原人的性格,不屈不挠的精神已成为白朗起义的精髓。三是当地方言起到了推动作用。白朗义军的精锐是宝丰、鲁山、汝州一带的百姓,当时义军中流传的隐语如“捞底”、“吃玉米豆”、“挂彩”等语言,现代人的口语里仍然在使用。四是歌谣传唱成为英雄文化的基本特征。自民国至今,当地民间就有以蹚将绿林人物串连起来传唱的歌谣,以打“莲花落”或说书、戏曲段子最多。

白朗殉难104周年了,一百多年来,全国不少文史工作者乃至国外的文化史工作者,对白朗起义的研究不断深入,2015年《白朗起义故事》进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对其传说进行保护。随着越来越多的史料出现,对白朗的研究还会更加持久地进行下去。

英雄文化的衰微绝不是好事情,白朗起义的英雄史诗会得到更广泛的传诵和弘扬。

历史记事
历史真相
未解之谜
世界史
历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