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解密 > 世界史 > 为什么说弗里茨·哈伯是天才也是魔鬼?

为什么说弗里茨·哈伯是天才也是魔鬼?

来源:曾经史    阅读: 1.29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你知道弗里茨·哈伯吗?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

1918年12月,瑞典皇家科学院将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弗里茨·哈伯,一个刚被列入战犯名单的德国人。这个消息掀起了轩然大波,很多科学家甚至不愿意跟他站在同一个领奖台上。为什么瑞典皇家科学院会将诺贝尔化学奖颁发给一个被钉在耻辱柱上的男人呢?

鸟屎战争

1868年,弗里茨·哈伯出生于西里西亚的布雷斯劳(现为波兰弗罗茨瓦夫)的一个犹太染料商人家。19岁被德国皇家工业大学授予博士学位。

在合成氨发明之前,农业需要从动物粪便、秸秆、豆饼这些天然物质中获取利用氮元素,为了争夺这些宝贵的资源还爆发过不少“鸟屎战争”。

1864年,西班牙对智利和秘鲁发动了战争,为的只是争夺一些蕴藏大量鸟粪的山洞。15年之后,智利和秘鲁又为山洞里的这些鸟粪打了一仗,最后智利获得了胜利,靠着鸟粪带来了几倍的经济增长。19世纪末,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粮食需求也不断增加,仅靠农家肥是不可能满足人类对粮食的产量需求的,再加上工业发展与军事需求,人工固氮成了19世纪急需解决的难题。

为什么说弗里茨·哈伯是天才也是魔鬼?

将人类从饥饿中解救出来

经过无数科学家150年的不懈努力,这个难题终于在1909年7月2日,哈伯的实验室中取得突破进展。确定自己的方法奏效之后,哈伯便开始了不断改进试验的过程。在使用2500种不同催化剂进行了上万次试验之后,他终于研制出廉价易得的高效铁催化剂。同时为解决从这个化学平衡过程中不断分离出氨,还设计出了原料气的循环工艺,这就是课本中合成氨的哈伯法。

随着合成氨的研究成功,1912年德国巴登公司正式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合成氨工厂,从此合成氨走上了工业批量生产路线。

氨的量产成功把人们从被动状态变为主动,使人类摆脱只能依靠天然氮肥的局面,解决了世界粮食危机。如果没有这项技术,全世界粮食产量至少会减半。

人们称他为“用空气制造面包的人”。基于对科学和人类的贡献,哈伯获得诺贝尔奖称得上实至名归。但是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他也难以逃出时代的捉弄。

“化学武器是结束战争最快速最人道的武器”

在19世纪,因为化肥和炸药的大量需求,硝石成了一种非常紧缺而重要的战略物资。但是硝石的产地主要集中在智利,当时德国的硝石基本只能从国外进口。但现在哈伯已经完成了人工固氮这一难题,化肥和炸药的问题也迎刃而解。

因为合成氨,哈伯的事业蒸蒸日上,同时深受德国统治者威廉二世的青睐并被委以重任。1911年他成为威廉皇家物理化学和电化学研究所所长兼柏林大学教授。

3年后,因为具备摆脱了对天然硝石的依赖和有了充足的粮食这样的客观条件,威廉二世有恃无恐地发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战后有的军事家指出,在一战期间,英国海军曾想切断德国所有硝石进口路线。设想如果德国没有了硝石的来源,德军将会在1916年因炸药耗尽而投降。但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德军依靠哈伯的方法,军火从来没有断过,使战争多持续了两年。

哈伯当时也被民族沙文主义的激进和盲目的“爱国热情”冲昏了头脑。他把自己的研究所变成了为战争服务的军事机构,不仅为农业生产提供所需的肥料,也为战争提供军用物资。

为了寻求一种更有效率的杀敌方法,哈伯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在战场上使用化学毒气来歼灭敌军,于是他顺理成章地成了毒气战的科学负责人。

经过3个多月的研究,这种化学毒气终于成功面世,1915年4月21日德军将装满液氯的钢瓶调往西线,22日哈伯亲自来到伊普雷前线对这第一场的毒气战进行指导。德军借助风向和风速对法军阵营进行了毒气突击。

为什么说弗里茨·哈伯是天才也是魔鬼? 第2张

空气中有十万分之三的氯气便能让人咳嗽不止,千分之一的氯气即可使人丧命。当士兵们将钢瓶打开,液氯便化为浓郁的黄绿色气体,向敌方阵营飘去,刹那间,法军营地便被毒气浸没。法军对此毫无办法,有5000多人当场死亡,1.5万多人中毒。

当时哈伯还兴致勃勃地乘着飞机在伊普雷上空观察毒气的杀伤效果,看到一个个士兵痛苦地捂着喉咙在地面挣扎,哈伯还大声叫好。

一位作家在采访目击者后描述了当时的可怕场面:

“高达30米的黄绿色气体在东风的吹拂下缓缓向前推进。这种致命的气体灼伤了协约国士兵的眼睛和肺,让他们呕吐并在痛苦中倒地。数以百计的人在口吐鲜血和绿色泡沫后死去。士兵们的银质徽章和皮带扣也变成黑绿色。”

为什么说弗里茨·哈伯是天才也是魔鬼? 第3张

这一次战斗的成功,让哈伯受到了威廉二世的嘉奖,同时各国也开始争相研发化学武器,一发而不可收拾,《海牙第一公约》彻底失效。

这次战争掀开了近代化学战的序幕,而哈伯则成了化学武器的鼻祖,全人类谴责的恶魔。尽管受到了各国科学家的强烈谴责,但他还是继续为德军效力,同年又研制出了新的化学武器光气。光气的毒性为氯气的18倍,并且很难被察觉到,可谓杀人于无形。

哈伯的妻子克拉克是第一个获得布雷斯劳大学化学博士学位的女性,同时也是一位和平主义者。曾经一直支持自己丈夫事业的克拉克,面对如此残暴的化学武器是极力制止的。但是哈伯已经被自己的“爱国主义”冲昏了头脑,开始研究毒气芥子气。

芥子气被称为“毒气之王”,这种毒气的致死率占毒剂总伤亡人数的80%以上。芥子气是糜烂性毒剂,它能直接损伤组织细胞,引起局部炎症,可以使皮肤红肿、起疱、溃烂,吸收后能导致全身中毒,正常气候条件下,仅0.2毫克/升的浓度就可使人受到毒害。

哈伯当时还扬言说,化学武器是结束战争最快速最人道的武器。克拉克看着此时如恶魔般的丈夫,感到非常陌生,于是绝望地拿起了丈夫的军用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妻子的自杀也没有使这位狂热的爱国者冷静下来,反而更加坚信自己的一切全是为了人类的和平和祖国的胜利。据统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有130万人因化学武器而受伤,其中9万人死亡,即使是战后幸存者,也有60%的人员伤残。

为什么说弗里茨·哈伯是天才也是魔鬼? 第4张

上帝总是公平的,邪恶的一方总是要被击败的。因哈伯而发动的毒气战并没有使德国赢得胜利,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德国战败结束。同年12月,瑞典皇家科学院却为哈伯在合成氨发明上的杰出贡献,决定授予他诺贝尔化学奖。因哈伯而开始的化学战给人类带来的痛苦是不可估量的,很多人对此次诺贝尔奖提出了强烈的抗议。人们觉得哈伯没有资格获得诺贝尔奖,这是科学界的耻辱。但也有一部分人认为哈伯只是被帝国主义利用,受制于政治,别无他法。

对此哈伯也曾辩解,他说了一句颇具争议的话:

“在和平年代,一个科学家是属于全世界的,但是在战争时期,他却属于他的祖国。”

流亡的犹太人

一战结束后,就算受到了如此大的非议他仍不知悔改。为了帮助祖国尽快还清战争赔款和债务,他开始研究从海水里提取黄金的方法。但是由于黄金在海水里面含量实在太低,哈伯只能空手而回。即使哈伯对自己的祖国如此忠心,德国还是无情地背叛了他。

1933年希特勒上台,哈伯虽然是伟大的科学家,但是身为犹太人的他和其他犹太人一样遭到残酷的驱逐,终于被改名为“犹太人哈伯”。因为受到纳粹的迫害,哈伯与其他包括爱因斯坦在内的科学家不得不远离故乡。哈伯最终流亡英国,并在剑桥的一个实验室工作。

晚年的哈伯面对德国法西斯的种种暴行才开始觉悟,最终也成了反法西斯战争的一分子。1933年4月30日,他发表了一份关于反对种族政策的声明,次年便在瑞士因心脏病发作逝世,终年66岁。

最为讽刺的是,他精心研制出来的毒气后来被应用到纳粹犹太人集中营中,包括他亲人和朋友在内的数百万犹太人被毒气毒死。这,也许就是所谓的报应?但他的家人又做错了什么呢?

历史记事
历史真相
未解之谜
世界史
历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