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解密 > 未解之谜 >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正史上竟有三种说法!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正史上竟有三种说法!

来源:曾经史    阅读: 1.01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建兴六年(228年),诸葛亮出兵前往祁山北伐魏国。当时有久经战场的老将魏延、吴壹等,议论者都说应该以这些人为先锋,而诸葛亮违背众人意见提拔马谡,任命马谡为先锋,统领各军前行。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正史上竟有三种说法!

网络配图

由于马谡违背诸葛亮的作战部署,放弃水源将部队驻扎在南山上,部队分置调度混乱,马谡的先锋王平连续多次劝谏马谡,马谡不采纳他的计谋。而且马谡仗恃南山的地势,不在山下据守城邑。张郃断绝马谡取水的道路,发动进攻并大败马谡,马谡的士兵败逃四散。当时街亭失守,整个蜀国就处在危险中,为了安抚朝野上下,不得不用马谡的人头来换取民心。这也就是著名的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对于马谡的结局,《三国志》中却有三种截然不同的记载。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正史上竟有三种说法! 第2张

网络配图

《三国志·蜀书·向朗传》的记载是“谡逃亡,朗知情不举,亮恨之,免官还成都”。此段意思十分明显,就是街亭之战后,马谡并未投案自首,而是畏罪潜逃,而向朗知情不报,被诸葛亮免去官职。

《三国志·蜀书·马良传》则记载,“谡下狱物故,亮为之流涕”。即马谡在狱中病故。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的记载则和《三国演义》中的说法相同:“戮谡以谢众”。即诸葛亮下令处斩了马谡。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正史上竟有三种说法! 第3张

网络配图

不过近年来有部分学者提出了能够解释这一疑云的观点。 而据《三国志·蜀书·王平传》中的记载,“丞相亮即诛马谡及将军张休、李盛”,可见诸葛亮确实曾下达处死马谡的命令

基于以上证据,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马谡在街亭举动违规,不遵诸葛亮的指示,以致最后惨败而归,无奈之下大军退回汉中。马谡是深知自己失败后果的严重性的,因此便畏罪潜逃,而身为丞相长史的向朗碍于情面或出于爱才之心,知情不报,事泄后导致他也在家赋闲达二十年之久。马谡最终被缉拿归案,并被诸葛亮处以极刑,然而还未及行刑,马谡便于狱中病故了。这种观点可以将三种不同的说法统一起来。

历史记事
历史真相
未解之谜
世界史
历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