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百科 > 魏延子午谷奇谋只要几千人 诸葛亮为何没有同意

魏延子午谷奇谋只要几千人 诸葛亮为何没有同意

来源:曾经史    阅读: 2.35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今天本站小编给大家带来子午谷奇谋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本站小编一起看一看。

其实诸葛亮拒绝魏延的理由很简单,诸葛亮不想赌这一把。

子午谷奇谋,在客观角度来看,是有成功的概率的,魏延给出的思路可以说很全面了,不论是从长安的守将夏侯楙的性格、能力出发,还是从自身战斗力出发,魏延都有了一个很趁手的计划,但魏延提出的条件是,让诸葛亮给他五千兵马。

这五千兵马,也不是什么杂牌兵,而是正儿八经的精锐。

魏延子午谷奇谋只要几千人 诸葛亮为何没有同意

有的人看了看魏延这个条件,觉得也并不过分啊,东汉末年、三国时期打仗,动辄数万精锐群殴,放到魏延这里算什么?如果诸葛亮觉得五千精锐是赌博,那么给够一万又如何。

可这种想法确实是啥都想好了,连庆功宴的场景都想好了,却唯独没有考虑到,蜀汉根本没有那么多兵力,就算拿五千去赌,诸葛亮都输不起。

真实的蜀汉,巅峰的兵力仅有十万左右。

更别提在诸葛亮北伐之前的几年,还有一场东吴将刘备打得近乎全军覆没的“夷陵之战”,如果没有夷陵之战的元气大伤,说不定诸葛亮就同意魏延的计划了,可现实就是,蜀汉的家底不允许。

都说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魏延自然抱怨诸葛亮胆子小,其实站在诸葛亮的角度看问题,蜀汉真的输不起了。

诸葛亮的先主刘备是一个很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

要说刘备是个乡野农夫吧,他又偏偏知识渊博,要说刘备只是一个身份落寞的小人物,可他的性格却比曹操、孙权等任何一个枭雄都要真实且让人钦佩,所以夷陵之战失败后,刘备也病重了,在临终前,他清楚地意识到蜀汉如今的国力空虚都是他“作”出来的,所以他告诉诸葛亮:

如果刘禅可以扶,那就多花心思扶一扶。

如果真的扶不起来,那就为了蜀汉的社稷自立为帝。

魏延子午谷奇谋只要几千人 诸葛亮为何没有同意 第2张

刘备之所以这样做,并不是说他心里就想着“举贤”,而是因为夷陵之战后,蜀汉的实力大大受损,他已经没有资格要求诸葛亮如何为蜀汉呕心沥血,只有诸葛亮能恢复蜀汉的元气,因此,即便是诸葛亮要当皇帝,他也不阻止。

诸葛亮就是刘备正儿八经钦点的蜀汉管家,正是因为诸葛亮有这个能力。

而诸葛亮掌权后,他第一时间就先修复了和东吴的关系。

因为关羽之死,刘备生前始终没有和东吴有什么和解,仅仅是停战罢了,所以刘备做兄弟,已经是很讲义气了,可诸葛亮不能再因为刘备的义气把盘子砸了,人的快意恩仇和运筹帷幄很多时候都是相悖的,一件看起来不爽利的事情,更多的是为未来而铺垫。

于是诸葛亮让邓芝出使东吴,首先稳住东吴这一方势力。

芝见亮曰:“今主上幼弱,初在位,宜遣大使重申吴好。”亮答之曰:“吾思之久矣,未得其人耳,今日始得之”。芝问:“其人为谁?”亮曰:“即使君也。”——《三国志》

东吴方面自然是热烈欢迎蜀汉的使者,因为曹魏的实力最强,东吴和蜀汉弱弱相欺就显得太不理智了,两国联合起来先削弱强国曹魏,这才是上上之策,于是,诸葛亮有了足够的心思发展国内经济。

诸葛亮走的每一步,都是很稳的。

魏延子午谷奇谋只要几千人 诸葛亮为何没有同意 第3张

接下来的发展是重中之重,蜀汉如何恢复实力,要恢复到什么程度才能“振兴汉室”,这都是讲究,除了诸葛亮,没人把握得准,包括魏延,他也把握不住,所以这就是诸葛亮和魏延的区别。

公元228年,曹丕驾崩,此时的蜀汉已经恢复了数年的元气,不论是军队还是粮食、经济都已经得到了巨大的填充,所以诸葛亮再三斟酌,觉得可以北伐了,而打开蜀汉的门户,第一站就是要向关中进击,在当时,关中的地位还是很高的。

这是第一次北伐,也是这一次北伐,出现了“子午谷奇谋”。

取关中,有两个方法。

一、图陇右之地向右推移,因为陇右的地势也不简单,只要占据了陇右,就能和长安对峙,打个你来我回。

此方法看似保守,但让诸葛亮来主持,能保证不会输。

二、直击长安,拿下关中的中枢,事实上这是走出蜀汉门户的终极目的,而这也是魏延的想法。

此方法看似快速,但却非常考验能力,不仅是攻城能力,还有守城能力、配合能力。

而后人周知的,孔明先生选了第一个方法,稳扎稳打。

在诸葛亮的设计里,他让赵云在褒中向箕谷一道发动佯攻,引魏军注意,从而放松对祁山的防备。

魏延子午谷奇谋只要几千人 诸葛亮为何没有同意 第4张

之所以魏军肯定会先守赵云,正因为箕谷通斜谷,一旦被赵云率军奇袭,直接就能迈过秦岭打到长安,用现代的话来讲,就是家被“偷”了,所以这是赤裸裸的阳谋,魏军不防也得防。

而诸葛亮再从祁山杀到陇右,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最后占据陇右的三郡之地,和曹魏相互对峙。

因此,诸葛亮的计谋,本身也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而魏延则觉得:

既然你可以,我也觉得我可以。

既然都是要发兵佯攻,不如真真实实带着五千精锐从子午谷袭击长安,长安的守将夏侯楙就是个关系户,性格懦弱,能力平均线以下,魏延觉得随时就能拿捏住了,然后诸葛亮再从斜谷进军,两军于长安汇合。

从直线距离上来看,斜谷的出口与长安相隔差不多150公里,也就是三百里地,魏延的风险就在于,如果魏军回援之前,诸葛亮的军队跑不完这三百公里,那么魏延的奇袭就白废了,反而还要陷入守城的困境。

为什么要用奇袭?还不是因为正面打不过。

对于魏延的计划,诸葛亮直接就看出了两个问题:

一、给你五千精锐,那我这里怎么办?有我诸葛亮的地方,一定是主战场,所以你这五千精锐既带走了一部分家底,但又没能发挥太大作用,这种行为无异于给敌人“各个击破”的机会。

二、即便子午谷奇袭成功了,魏军全部来堵住诸葛亮,不许诸葛亮到达长安,那么魏延等待的就是曹魏西进的援军,如此一来,长安还是等于没守住,人指定还要搭上。

魏延子午谷奇谋只要几千人 诸葛亮为何没有同意 第5张

所以自始至终,诸葛亮都没有说子午谷奇谋不行,但风险太高了,他不敢赌。

前面之所以要介绍蜀汉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前的背景,正是想说明蜀汉的军事实力,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充裕,刘备败光了家底,只能不好意思地让诸葛亮收拾烂摊子,甚至都说出了诸葛亮也可以当皇帝的话。

可想而知,蜀汉是很虚弱了。

就算发展几年,可基本盘就那么大,蜀汉再强又能强到哪里去?

而魏延提出要五千精锐,蜀汉当时能有多少精锐?

再多的话也就三成吧,所以魏延为了自己的奇袭,要带走六分之一的人,一旦输了,蜀汉等于一年白干,这个赌注太大了,诸葛亮根本输不起。

所以自古以来,打仗都不是什么稳赢的事情,都是在赌,可筹码多和筹码少的赌徒,心态会不一样,输得倾家荡产、家破人亡的,往往都是那些小筹码却喜欢赌大局的人,而永远存活下来的,就是那些稳扎稳打的人。

魏延将子午谷奇谋自比为“暗度陈仓”,可韩信暗度陈仓,也是建立在多战线干扰的基础上。

魏延子午谷奇谋只要几千人 诸葛亮为何没有同意 第6张

除了刘邦的陈仓路线,还有曹参的下辩路线,樊哙的雍城路线,周勃的西丞路线,灌婴的废丘路线,骊商的泥阳路线,靳歙的陇右路线。

所以暗度陈仓、还定三秦,本身就是多战线开打,除了有赤裸裸的阳谋,还有庞大的参战军队,魏延对韩信计谋的套用,事实上只能符合两条路线,另外五条是空的。

因为还是数量的问题,蜀汉根本分不出人多战线干扰,再者来说,如果人数足够,诸葛亮又怎么不会想到堂堂正正地直接开启正面战场呢?

所以评价子午谷奇谋,那就是:

站在以少胜多的角度来说,这个招数的投入太大了。

站在势均力敌的角度来说,这个招数就根本没意义。

这就是诸葛亮所说的“风险”所在。

诸葛亮没说子午谷奇袭肯定不行,他不怀疑魏延的能力,但他害怕人手不够,难以应对变局,这是任何一个军事家、权谋家都无法解决的问题,计划永远都是好的,但人不够,说什么都是白瞎。

再者来说,诸葛亮让赵云出箕谷,赵云确实是在箕谷和魏军开战了,而赵云这一路的反馈,本来就是子午谷奇袭发生之后的后果。

魏延子午谷奇谋只要几千人 诸葛亮为何没有同意 第7张

当时的信息不发达,但基本的情报肯定是有的,从蜀汉打到长安的路线就那么几条,魏军又怎么可能不会提前让人在那里驻守观察,所以子午谷奇袭,很大概率会受到魏军的大军阻挠,一旦没有到达长安就先产生恶战,那么子午谷的意义就等同于无。

如果魏延被魏军牵制了,那么魏延的作用和赵云是一样的,区别只是在于两个人深入的情况不同,可深入太多又有什么实际意义呢?

所以魏延是在赌,而他赌的心态也非常乐观,可惜他不是当家人,他只想到先拿下长安,没有想到拿下长安后的经略意义、防守成本,而诸葛亮就是从防守成本以及经略价值的角度来权衡取长安还是取陇右。

至于后世关于子午谷奇谋和诸葛亮出陇右的计划之争,本质上已经变成了纯粹的兵法之争,很多人会抛开实际情况去讨论子午谷奇谋的实用性,可战争是客观的,假如魏延真的走子午谷,魏军就用主力先挡魏延然后再各个击破呢?

这并不是不可能的。

只能确认的是,不论如何讨论还是当时的实践,诸葛亮的路线都是最稳妥的,只不过“稳”在很多人眼中,就显得没有意思了。

魏延子午谷奇谋只要几千人 诸葛亮为何没有同意 第8张

正如在长平之战中,廉颇稳到白起心态崩溃,赵国上下跳脚,赵国人的想法,正是魏延的想法,也是后世绝大多数人的想法:

“打个仗都这么保守,打什么”?

所以当秦国使离间计让赵国阵前换帅的时候,赵国马上将赵括换了上去,而战争最终的结果也不必再多说了,不保守的计划拥有着极大的风险,赵括纸上谈兵,并不意味着不能赢,但计划是一回事,实际情况又是一回事罢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