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风云人物 > 帝王将相 > 孙策传位孙权 从孙策将江东之主传给孙权说起

孙策传位孙权 从孙策将江东之主传给孙权说起

来源:曾经史    阅读: 2.42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曾经有一种观点认为,魏蜀吴三国之君,放到任何一个朝代,都有独立建国,并一统天下的能力,刘备和曹操的个人实力,毋容置疑,但是东吴之主孙权,独立当政那么多年,一直是蜀魏争霸的配角,怎么就有这么高的评价呢?从孙策将江东之主传给孙权说起孙坚死后,孙策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征服了整个江东,但是不到一年,就被门客刺杀,在讨论继承人问题时,孙策将东吴基业,交给了二弟孙权。然而直到公元222年,孙权称王,在追封孙策的时候,只有个普通诸侯,长沙王,远不像司马家族那样和睦,西晋的开国皇帝,司马炎,封老爹司马昭为文帝、伯伯司马师为景皇帝,司马懿为宣皇帝。

孙策传位孙权 从孙策将江东之主传给孙权说起

网络配图

即使如此,史学家们,依旧认为,当初,孙策将东吴之主,传给孙权,是最好的选择。

要讨论继承人问题,首先需要明确,孙策将家业传承下去,主要有那么几种途径:

第一是自己的儿子;第二是家族的兄弟;第三是兄弟的儿子。

在古代,女人是没什么地位的,历史上,名臣名将、甚至皇帝的老婆,在史册里也就一个姓氏,连个名字都没有,除非她的权力足够大,可以左右史官的记载,比如吕雉、邓绥。

孙策死的时候,只有25岁,但是已经有一个儿子,三个女儿了,大乔过门不到一年,显然这些子女与大乔的关系不大,乔氏姐妹的命运都不好,特别是老大,新婚不到一年,老公就死了,而且很可能只是一个妾,地位不高,处境凄凉。

当时东吴内忧外患,整个政权还极其不稳。

先说外部,孙策被刺杀是在公元200年,就这一年,依然有很多大事件发生,首先官渡之战爆发,曾经的兄弟袁绍和曹操,正拼个你死我活,其余诸侯面临着,站队的问题,贾诩带着张绣投降了曹操,国舅董承的衣带诏事件爆发,刘备投奔袁绍,外面一片喊打喊杀。

再看内部,孙策征服东吴,靠的是武力,由于本身家族地位不高,而且曾经的老板,还是千夫所指的袁术,东吴本土势力,对孙氏家族具有极强的抵抗心理,从孙策轻易被杀,可以发现,东吴暗潮汹涌。

郭嘉说的很明确:策新并江东,所诛皆英豪雄杰,能得人死力者也。

内忧外患,这样的局面肯定不能传位给儿子,主少国疑,危险,于是继承人问题,就只能在孙策的俩成年兄弟之间,选择,第一个就是孙权,18岁,另一个叫孙翊,16岁。

前面有俩集专门讲孙坚和孙策的,还没看过的童鞋,可以关注lishi_cui,回复名字查看,当时有种观点认为,孙坚作为军阀,虽然还是替袁术办事,但是打开了后代的视野,而且孙坚的这几个儿子,确实个个都很优秀。孙翊虽然比孙权要小,性格方面却很像孙策,勇猛果断;而孙权相对要温和的多,孙策死前,托孤,是这么和孙权讲的:率领江东兵众,决战两阵之间,,横行争衡天下,你不如我;但举贤任能,使其各尽其心,用以保守江东,我不如你。简单点理解就是,创业,我比你行,守业还是选你更好。继承人问题,就这样解决了,至于孙策被封为长沙王,就很好理解了,为了政权稳定么,国无二主,如果继承人太多,就算理论上的,很容易被人利用,造成国内动荡。

孙策传位孙权 从孙策将江东之主传给孙权说起 第2张

网络配图

老大不是那么好当的,妇人之仁永远也当不了BOSS,从这一方面来说,孙权确实是,东吴之主的不二人选,此后孙坚的其他仨儿子,死的死,散的散,在东吴,当权的只有孙仲谋一家。

确定了领导地位,顺便也消灭了家族内部隐患,下一步要做的,就是稳定江东,而这,一定要提到的人物,就是张昭。

张昭是徐州人,师从白侯子安,学的是《左氏春秋》,在古代,读书人是很受人尊重的,当时也没有娱乐圈,所以人们饭后谈论的焦点,都集中在,本地甚至全国有名的读书人,而和张昭齐名的人物,叫王朗。

王朗,在《孙策究竟靠什么夺取江东》有出现过,横扫江东的孙策,在会稽打败了王朗,后来在曹操的中央政府任职,做了三朝元老,司马家族第三代传人司马炎,就是他孙女的孩子。

按理说,张昭,这么厉害的读书人,举孝廉,当官,是一条很清晰的人生道路,但是张昭统统都拒绝了,连徐州刺史陶谦,请他做幕僚,也没去,还差点死在了监狱。

为什么呢,最可能的理由,是乱、小命得不到保障,而且自命清高,当时很多读书人,都喜欢点评政治人物,而且人才选择老板,比现在自由的多,水平那么差,凭什么让我给他卖命,所以张昭拒绝了。

那为什么孙策就请动了呢,难道孙策的能力,就比他们高那么多?当时徐州战乱,张昭逃难才到的扬州,小命随时都有危险,需要找个靠山;而孙老板凭借个人魅力,招聘员工,只谈理想,而且,张昭的地位,比当公务员要重要的多。

在孙策手下,张昭是最重要的头号参谋,基本上大事小事,孙策都会找张昭商议,在孙策托孤时,也是把张昭拉到,和诸葛亮相同的高度:若仲谋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正复不克捷,缓步西归,亦无所虑。

在孙权继位初期,根基不稳,几乎是张昭一个人力挽狂澜,先向中央上表,再向地方各级官僚发文,稳定民心,为了树立孙权的领导地位,更是亲自扶他上马。此后,孙权开始展露,出色的政治天赋,可能孙权打仗,评价一直不高,因为那么多次攻打合肥,都没成功,但是说到,治国安邦,那天赋,杠杠滴。统治地方,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搞好当地,世家豪门的关系,重用士族,比如刘表空降荆州后,就重用当地豪门,蔡瑁、蒯良、文聘、黄祖都拉进了刘表的权力中心。在江东也有四大家族,分别为:虞魏顾陆,与另一个概念,容易混淆:东吴四大姓顾陆朱张,其实就两个家族有出入。虞的代表人物是虞翻,这是位易学专家,曾经是王朗手下的功曹,宁波余姚人,王朗兵败后,投降孙策,他的老爹是日南太守虞歆。

孙策传位孙权 从孙策将江东之主传给孙权说起 第3张

网络配图

余姚虞氏,从汉朝开始,这个家族,在宁波、会稽乃至整个浙东地区,都有巨大的影响力,被人称为江左豪门,在二十四史中,虞氏当官的,就有上百人,还有很多大官,位列九卿,东吴被灭后,虞氏利用家族影响力,帮助西晋,稳定过浙东。

孙策初到江东时,把虞翻扔到了富春,当县令,孙权时,才进入的内阁,可惜虞翻一直没卖孙权面子,还是有说什么,当然,话都是好话,可是忠言逆耳,若干年后,孙权差点把富春给杀了。

另一个叫魏腾,遭遇和虞翻,差不多,也是王朗的功曹,他的爷爷叫魏朗,曾任彭城令、尚书、河内太守,由于受党锢之祸,牵连,免职回家。三国志里,记载了这么一件事:孙策刚到江东,就想杀了他,是孙策的母亲,威胁要跳井,才救的他。

孙权的思路很明确,不愿意合作的,闲置、甚至罢官,削弱家族影响力;愿意合作的,高官厚禄、通婚,孙策的三个女儿,在孙权的主持下,分别嫁给了陆逊、顾劭、朱纪。

陆逊,是陆康的侄子,本身就是陆家的族长,庐江太守陆康,被孙策打败,不久去世,此后,陆氏家族一蹶不振,死了将近一半人,迁往东吴后,孙权让陆逊重新进入仕途。

顾劭是顾氏族长顾雍的长子,也是位人才,博览群书啊,年轻的时候,名气比陆逊还要大,二十七岁,就做到了豫章太守的位置,顾劭没有陆逊那样的军事才能,但是看人的眼光很准,先后提拔了张秉和殷礼,成了太守,吴粲是太子少傅,丁谞是典军中郎。通婚,历来是家族之间,实现同盟,最好的手段,顾劭的舅舅叫陆绩,是陆康的儿子,而地方官要想和各大家族,搞好关系,最直接的手段,就是通婚,刘表娶的媳妇,就是荆州最大的家族,蔡氏。原来的江东四大家族,都处理完了,通婚的通婚,打压的打压,现在孙权要重新扶植新的四大家族,于是就有了另外的两家:朱和张。

孙策传位孙权 从孙策将江东之主传给孙权说起 第4张

网络配图

朱家的代表人物,叫朱桓,是孙权时期,提拔的,东吴本土将领,三国名将,官拜前将军、青州牧、假节,孙权的第三个女儿,叫孙鲁育,嫁给了朱家的另一位代表人物朱据,官居骠骑将军、丞相。

最后一个张家,代表人物张温,他的老爹叫张允,是扬州城,有名的大地主,孙权曾任命张允为东曹掾,而张温从小就是高富帅,官拜选曹尚书、太子太傅、辅义中郎将,因为出使蜀国,表现出色,名气很大,最后得罪孙权,而被刺死。

孙策托孤时,给了孙权两张王牌,俩顾命大臣,一个是张昭,治理国内,另一个是周瑜,管辖军队,有了他们,再加上,孙权联合的四大家族,东吴国内,基本实现了,权力的平稳过渡。

老祖宗有句古话,叫:新官上任三把火,新领导必须先做点事情,证明实力,获得公司上下的认可,以后开展工作才会顺利,而对于孙权来说,最好的机会,就是对外战争,于是,他选择了杀父仇人,黄祖,下一期我们会继续讲孙权,以及孙权参与过的战役。

帝王将相
后宫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