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经典 > 成语典故 > 成语“弄巧成拙”源自何人?其中有什么历史典故呢?

成语“弄巧成拙”源自何人?其中有什么历史典故呢?

来源:曾经史    阅读: 1.06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弄巧成拙出处】

宋朝·黄庭坚《拙轩颂》:“弄巧成拙,为蛇画足。”

释义:弄:卖弄,耍弄;巧:灵巧(指心思);拙:笨拙。[1]本想耍小聪明,结果反而误了事。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含贬义,用于批评场合

成语“弄巧成拙”源自何人?其中有什么历史典故呢?

【弄巧成拙故事】

北宋时期,有一个着名的画家叫孙知微,非常擅长画人。他画的人神态逼真,好像活的一样。当时的人,都争着让他画画,或者向他学画,因此他带了很多学生,画了很多画。

有一次,孙知微受人委托,为一个寺庙画一幅《九耀星君图》。孙知微把那幅画构思好以后,就先仔细打好了草稿。草稿上的人像活的一样,连衣带都好像在风中飘展。然而那仅仅是草稿,要等到涂上颜色之后才能算真正完成。

成语“弄巧成拙”源自何人?其中有什么历史典故呢? 第2张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朋友请他喝酒,于是他就跟朋友一起喝酒去了。临出门时,他对学生叮嘱说:“那幅画我已经画得差不多了,就差上颜色了,你们就在家中给我上颜色吧。但一定要小心,千万不要上错了颜色。”

孙知微刚一走,他的学生就聚集到那幅画前,七嘴八舌地纷纷赞叹,只有一个叫童仁益的学生一言不发。其他的人很奇怪,就问他:“童仁益,你认为这幅画有什么不妥吗?”童仁益平常不好好学画,这回却装出很内行的样子,认真地说:“老师每次画瓶子,总要画花的,这次却没有画,我看老师一定是忘了。”说完就在瓶子上补画了一枝红梅。

孙知微喝酒回来到画前一看,发现瓶子上多了一枝红梅,非常生气,问道:“这是谁干的蠢事?简直是弄巧成拙。那个瓶子是神仙用来装妖怪的,你却把它画成了一个花瓶,这可真是要让人笑掉大牙。”说完,他就将画撕了。

诗词名句
成语典故
神话故事
传统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后语
对联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