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经典 > 成语典故 > 成语“负隅顽抗”有什么历史典故吗?“负隅顽抗”含义详解

成语“负隅顽抗”有什么历史典故吗?“负隅顽抗”含义详解

来源:曾经史    阅读: 1.3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成语“负隅顽抗”是什么意思?“负隅顽抗”出自于哪里?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

“负隅顽抗”这则成语的“负”是依靠;“隅”是山势险要的地方。比喻依仗某种条件顽固抵抗。

这个成语来源于《孟子.尽心下》,则之野,有众逐虎。虎负蜗(即隅),莫之敢樱。

战国时,有一年齐国发生饥荒,许多人饿死。孟子的弟子陈臻听到这个消息,急忙来找老师,心情沉重地说:“老师,您听说了吗?齐国闹饥荒,人都快饿死了。人都以为老师您会再次劝说齐王,请他打开棠地的谷仓救济百姓。我看不能再这样做了吧。”

成语“负隅顽抗”有什么历史典故吗?“负隅顽抗”含义详解

孟子回答说:“再这样做,我就成为冯妇了。”

接着,孟子向陈臻讲述了有关冯妇的故事。

冯妇是晋国的猎手,善于和老虎博斗。后来他成为善人,不再打虎了,他的名字也几乎被人们忘掉。有一年,某座山里出现了一只猛虎,常常伤害行人。几个年轻猎人联合起来去打虎,他们把老虎追至山的深处,老虎背靠着一个山势弯曲险要的地方,面向众人。它瞪圆了眼睛吼叫,没有人敢上前去捕捉。

就在这时,冯妇坐车路过这儿。猎手们见了他,都快步上前迎接,请他帮助打虎。冯妇下了车,挽起袖子与老虎搏斗起来,经过一场拼搏,终于打死了猛虎,为民除了害。年轻的猎手们高兴地谢他,可是一些读书人却讥笑他。


诗词名句
成语典故
神话故事
传统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后语
对联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