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经典 > 古文名著 > 红楼梦中王夫人为何会赐菜给袭人?原因是什么?

红楼梦中王夫人为何会赐菜给袭人?原因是什么?

来源:曾经史    阅读: 2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怡红院里的女人当中,袭人与王夫人的关系是最好的。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红楼梦》中袭人的人品受到广大读者的争议,有部分读者认为袭人温柔贤惠,是个“贤袭人”(如脂砚斋);但也有读者认为袭人是个心机深沉的心机女,如清人瀛,她认为袭人“奸之近人情者”,总之,对袭人人品的讨论一点儿也不亚于对金玉良缘和木石姻缘的讨论。

笔者私认为,袭人之人品心术,不可脸谱化理解,她既温柔贤惠,同时也有生而为人的世俗心机,可谓是二者的集合体,如果单站在任意一端来评判袭人,都是极不客观的行为。

红楼梦中王夫人为何会赐菜给袭人?原因是什么?

对于这一点,笔者私认为,第35回的王夫人赐菜事件,足可窥探袭人的真实性情。

赐菜这个行为,在《红楼梦》中并不少见,这是主子施恩的一种方式,也是窥探书中人物亲疏关系的一块试金石。

比如第75回中秋节的饭桌上,贾母曾赐菜给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以及贾兰,单从这一行为,足可见贾母更喜欢黛、宝、凤、兰这些容貌漂亮,会说话的孩子,而对于迎春、惜春、李纨等人,则从未见贾母赏赐菜品给他们,亦可见贾母之偏心。

所以第35回,王夫人突然赏赐袭人两道菜,这是最为典型的施恩行为,王夫人为何突然赏赐袭人呢?自然跟第34回袭人向王夫人提建议有直接关系。

第34回,贾宝玉因金钏、蒋玉函之事,被贾政笞挞,重伤卧病在床,袭人觉得贾宝玉这么下去不是个事儿,于是就来给王夫人提建议:将贾宝玉移出大观园,少跟丫环、女孩们亲近,否则万一将来传出不良绯闻,王夫人和贾宝玉的名声可就要受损了。

这是王夫人对袭人产生好感的直接原因,在此之前,王夫人对袭人并不了解,只知道她是怡红院的大丫鬟,负责照顾宝玉日常,可眼下却从袭人口中听到这么多好话,王夫人拉着袭人,一口一个“我的儿”,别提多亲热了。

所以第35回,王夫人给袭人赐菜,其意图再明显不过:立袭人当宝玉未来姨娘的前奏!

这一点王熙凤一眼就看出来了,薛宝钗也看出来了,所以宝钗看到袭人被赐菜之后,袭人说自己不明就里,她笑着对袭人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这就不好意思了,明儿还有比这个更叫你不好意思的呢!

可袭人受到赐菜的感觉却完全不一样,她居然故意装糊涂,且看原文:

正值袭人端了两碗菜走进来,告诉宝玉道:“今儿奇怪,刚才太太打发人替我送了两碗菜来。”宝玉笑道:“必定是今儿菜多,送给你们大家吃的。”袭人道:“不是,说指名给我的,还不叫我过去叩头,这可是奇了。”——第35回

袭人张口闭口就是“真奇了”,貌似她真的不知道王夫人赐菜的背后意图,但这无疑是假话。

红楼梦中王夫人为何会赐菜给袭人?原因是什么? 第2张

王熙凤和薛宝钗,身为局外之人,尚且能看出王夫人的意图,袭人作为当事人,她不可能不知道!

当然会有读者说,万一人家袭人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但事实上,这种可能性并不存在。

王夫人对袭人起好感,集中在第34回、第35回,这种突然的态度转变,没有人比袭人更清楚是向王夫人“提建议”后的效果,这些王熙凤、薛宝钗都是不知道的,她俩得到的信息少于袭人,尚且明明白白看出来,袭人作为当事人,不可能不知道。

所以,袭人此处无疑是在装,她明明知道王夫人赐菜的目的,却装作这番赏赐很意外的样子。其实在受到这两碗赐菜后,袭人有三种做法:

第一种,喜气洋洋地告诉诸人,提前为自己将成为宝玉的姨娘进行舆论宣传,当然这么做亦有“小人得志”的嫌疑;

第二种,什么也不说,默默无闻收下这两碗菜,自己吃了就完了,或者直接附和贾宝玉,说是太太赏赐给大家的,一抹而过。笔者初读此处,一直觉得这是袭人最应该采取的方式,毕竟她一直都是低调敦厚的人设。

可袭人偏偏选择了第三种,她既没有完全低调,也没有完全放肆大胆地夸耀自己的前途,而是装糊涂,既告诉别人自己被赐菜了,又表明自己不知道为何会被赐菜。

笔者一直觉得袭人这里的做法很奇怪,但后来多次研究袭人这个角色后,发现依照袭人的心性,她这么做一点也不奇怪。

红楼梦中王夫人为何会赐菜给袭人?原因是什么? 第3张

首先,袭人是有心机的,用书中的话来说“袭人常怀争荣夸耀之心”(第31回),她的温柔敦厚的品性,只是处事方式,避免发生矛盾冲突,这并不是说她真的低调到了不在乎荣辱的程度,她的内心深处是渴望得到表扬和夸耀的。

这种矛盾的心态,在受到王夫人的赐菜后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所以袭人既没有完全低调(争荣夸耀的心态作祟),也没有有意夸耀(温柔敦厚的处事风格),而是用装糊涂的方式来进行隐形夸耀,让别人说出自己将被立为姨娘的事实。

所以,若说袭人完全敦厚温柔,毫无心机,那是骗人的;但要说袭人完全是个坏人,亦不客观。读者需自行鉴别。

诗词名句
成语典故
神话故事
传统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后语
对联大全